财聯社 12 月 1 日訊(記者 高豔雲)臨近歲末,券商 IPO 保薦承銷業務全年排名即将浮出水面。
今年前 11 個月,審核通過家數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36 家)、海通證券(19 家)、民生證券(18 家)、中金公司(16 家)、華泰聯合(15 家)、國泰君安(14 家)、中信建投(13 家)、招商證券(13 家)、國金證券(10 家)、安信證券(9 家)。
随着 " 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 " 的監管政策實施,券商投行業務空間受到擠壓,"827 新政 " 推行的三個月,僅有 24 個 IPO 項目注冊生效,平均下來每周僅 2 家,目前有 716 家公司排隊,按照當前節奏将需要長達 5 年時間消化。
券商應如何應對當前短期壓力?賣方研究有兩個觀點值得關注,一是投行業務将伴随市場回暖而逐漸回歸常态,二是券商應積極探索面向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并購重組業務發展空間,幫助上市公司尋找産業鏈條核心資産,以及協助收購後的公司整合将是頭部投行的核心價值所在。
TOP 5 券商 IPO 收入占行業半壁江山
易董數據統計顯示,按股票上市日統計,今年前 11 個月,54 家券商完成保薦 293 家公司上市,實際募資總額達 3397.18 億元,保薦承銷費用合計 202.91 億元,平均承銷費率爲 5.97%。
就 IPO 承銷收入而言,今年前 11 個月的保薦承銷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30.15 億元)、海通證券(23.62 億元)、中信建投(23.12 億元)、民生證券(16.46 億元)、國泰君安(14.86 億元)、中金公司(11.62 億元)、華泰聯合(9.6 億元)、國金證券(6.26 億元)、中泰證券(5.68 億元)、國信證券(5.49 億元)。
從行業集中度來看,排名前 5 券商今年前 11 個月 IPO 保薦承銷收入合計 108.21 億元,行業占比達 53.33%,排名前 10 券商該收入爲 146.86 億元,行業占比達 72.38%。
就承銷費率而言,15 家券商 IPO 保薦承銷費率低于上述平均值,5 家券商的費率最低,分别是國泰君安(3.89%)、金圓統一證券(3.66%)、中金公司(3.53%)、大和證券 ( 中國 ) (3.27%)、中航證券(2.18%)。另有 5 家券商 IPO 保薦承銷費率遠高于均值,分别是中郵證券(12.40%)、金元證券(9.98%)、太平洋證券(9.93%)、華西證券(9.66%)、平安證券(9.15%)。
今年前 11 個月,52 家券商有 IPO 項目審核,審核家數爲 290 家,通過 268 家,過會率爲 92.41%。
以審核通過家數排名前 20、通過家數超過 4 家來看,過會率達到 100% 的有 9 家,分别是招商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國信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方證券承銷保薦、廣發證券。
IPO 審核通過排名前 10 券商過會率具體爲中信證券(97.30%)、海通證券(90.48%)、民生證券(90%)、中金公司(94.12%)、華泰聯合(93.75%)、國泰君安(93.33%)、中信建投(92.86%)、招商證券(100%)、國金證券(83.33%)、安信證券(100%)。
距離 2023 年結束還有 1 個月,随着在審情況的變化,券商 IPO 保薦承銷的全年排名是否生變值得關注。
截至 11 月 30 日,67 家券商合計 716 個 IPO 項目在審,融資金額總額爲 7569.23 億元。
IPO 排隊家數最多的保薦機構是中信證券,排隊家數爲 85 家,預計募資總額達 1227.62 億元。排隊家數超過 20 家的券商分别是中信建投(60 家)、海通證券(51 家)、中金公司(45 家)、民生證券(41 家)、華泰聯合(40 家)、國泰君安(39 家)、國金證券(39 家)、招商證券(25 家)、安信證券(23 家)、國信證券(19 家)、廣發證券(18 家)、長江證券承銷保薦(17 家)。
"827 新政 "3 個月每周僅 2 家注冊生效
今年以來,以 IPO 保薦承銷收入爲主的投行業務環境較去年有所收緊。發行上市家數共計 293 家,較去年同期減少 20.60%;募集資金總額 3397.18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36.68%。
今年 8 月 18 日,證監會提出," 合理把握 IPO、再融資節奏,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27 日,證監會再提出," 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 IPO 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态平衡 "。
截至 11 月 27 日,自上述 "827 新政 " 實施 3 個月以來,總計 24 個 IPO 項目注冊生效,主闆有 12 家,科創闆有 4 家,創業闆有 8 家,平均每周 2 家,即主闆 1 家、科創闆三分之一家、創業闆三分之二家。
應積極探索企業并購業務空間
如何看待投行業務遇到暫時困境,以及投行業務的前景如何?
廣發證券認爲,證監會加強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短期内投行業務縮量,北交所業務占比高、債券承銷業務突出的券商受影響幅度更小,但金融的天職是服務實體經濟,投行業務将伴随市場回暖而逐漸回歸常态。
中信證券指出,投行業務需從發揮融資功能走向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投資交易,IPO 和再融資審批節奏的放緩爲投行業務收入帶來短期壓力,證券公司應積極探索面向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并購重組業務發展空間。
政策層面,證監會在支持科技創新企業通過并購做大做強、豐富并購支付方式、推動國央企加大整合力度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表态,有效擴大資金端需求。同時,在 IPO 及再融資持續收縮的情況下,并購可能成爲一級資本重要退出途徑,資産端供給有望提升。相較傳統業務,并購業務對證券公司專業能力要求更爲嚴格。幫助上市公司尋找産業鏈條核心資産、設計并購方案、募集配套資金和協助收購後的公司整合将是頭部投行的核心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