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夏天,經曆了 3 次重大功能更新和 40 餘次功能叠代之後,AI 代碼編輯器 Cursor 在北美制造了一場程序員狂潮,并且也随即成爲大洋彼岸中國程序員們的編程工具首選。
面對強大的 GitHub Copilot,Cursor 帶來的交互方式的變化、使用體感上的創新、對整個程序文件全局補全代碼的能力、雖由 OpenAI 孵化但基座模型棄 GPT4 而選 Claude 的決策、快速拿下 3000 名各領域客戶的成績、以及早在 8 月就達到的 4 億美元估值,都讓它成爲科技圈熱議的焦點。
Cursor 甚至都不是矽谷第一個走紅的 AI 編程産品,更不是最後一個。
今年 3 月,"AI 程序員 "Devin 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僅 5 個月後,另一家名爲 Cosine 的 AI 初創宣稱,他們全新推出的 AI 程序員 Genie 測試表現遠超 Devin,8 月,集成了 AI 的強化型代碼編輯器 Cursor 迅速成爲頂流,作爲 VS Code 的衍生版本,它在繼承 VS Code 優勢的基礎上,全面融入 AI 功能,極大簡化了軟件開發工作流和編程過程,在它之後,Magic、Bolt、Replit、Supermaven 紛紛成爲 AI 編程明星公司的代表,他們各自擅長不同的方向,Supermaven 重上下文本長度,Bolt、Replit 在工作流上做了更多延展,不僅能設計代碼的整體結構,還能夠對代碼作出全局修改,甚至超出了 Cursor 的能力邊界。
據報道,這些公司的總融資額早已超過了 22 億美元。AI 編程在矽谷逐漸成爲最性感的 AI 賽道,10 餘家今年活躍的 AI 編程初創中,已有 7 家成長爲獨角獸。然而,與很多領域的 " 追逐 " 不同,在 AI 編程公司席卷矽谷的同時,國内卻基本上沒有聽到過 AI 編程初創公司的大消息。
一位前沿科技領域主流 VC 的投資人告訴矽星人,其實國内去年一下子也冒出了多家 AI 編程公司,他們當時梳理完曾經有十四五家。
" 那些創業團隊都在編程賽道上想各樣東西,比如代碼搜索,比如面對論文進行編程,比如做代碼注釋,或者代碼修複,還有一部分在做純代碼生成,完全對标 Cursor。" 他稱。
" 但問題是,水平差了很多。" 他形容,總體而言這些團隊做得代碼生成,程度不深。
矽星人了解到,去年奇績創壇投了六家 AI 編程領域的初創,此後幾乎全軍覆沒,而去年 10 餘家曾短暫浮出水面的代碼類團隊,今年大部分已經退場。
對标 Cursor,現實骨感
" 水平差了很多 " 的問題,其實是個 AI 行業常見的問題。在基礎模型上,在 Chat 類的 AI 應用上,其實都存在中國公司追趕美國對手的現狀,但事實上這些賽道還是有融資發生,投資人也能在市場邏輯上自洽。
但 AI 編程有一個很大不同,就是——面向開發者的 AI 編程産品沒有國界。這與那些面向企業的知識庫問答助手等産品都并不一樣,因爲語言、生态等方面的差别,中國和美國差異很大。據矽星人了解,面向企業的知識庫問答助手,面向中國和美國客戶,面向中文與英文的版本差異堪稱巨大。
" 美國先做出了好産品,國内開發者都會去用,沒有太多門檻 "。來也科技 CTO 胡一川指出。
于是,水平做得太淺在 AI 編程的賽道上,就成了第一個問題。達不到 Cursor、Bolt、Magic 等新貴的身位,這個硬标準如果不能啓及,在許多中國投資人眼裏,再好的團隊也不能吸引到投資。
有 AI 應用團隊聯合創始人表示,海外市場目前很多類似 Cursor 的明星産品跑出,本質上是美國資本市場對這類——用海外最好的大模型(Cursor 用的是 Claude)直接做插件,做成 Agent 的編程産品非常 buy in。客觀而言,在模型層面,國内似乎不缺乏比肩 GPT4 的模型,然而問題似乎不在這裏。因爲哪怕是同樣基于海外模型,目前很多應用的産品完成度和能力都依然欠缺。
于是,當國内投資人看 AI 編程賽道的一個共同邏輯是對标 Cursor 時,就自然下不了手。上文提到的 AI 應用創業者表示,他經曆過幾十次非常類似的交談,但發現投資人們最終認爲," 這個标準國内産品是達不到的 "。
" 現階段在海外能解決這種 IDE 生态問題的中國團隊尚且看不到。"AIGCode CEO 宿文表示。IDE 指的是集成開發環境,指用于提供程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序,包括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等工具,如微軟 VS 系列問題。他認爲,目前中國公司們哪怕想在海外實現 Cursor 這樣的 " 插件邏輯 ",也是遙遙無期。
當在技術本身落後時,中國投資人過往的一個常見邏輯是,我們有更大的市場和應用場景,商業化上可以快速跑起來,進而帶來應用上的彎道超車機會。然而在 AI 編程上,商業化的環境也沒有比海外好到哪去。
" 投它(AI 編程)就是因爲其賺錢。" 常駐矽谷的 Amino Capital 合夥人徐霄羽表示,AI 編程火爆于矽谷,背後原因是 PLG(産品驅動增長)SaaS 模式在整個海外是成立的。徐霄羽發現,她們機構最近 3 年投資的初創公司,發現并找到 PMF 的生成式 AI 公司,比沒有生成式 AI 驅動的公司能節省一半時間達到 1000 萬美金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這雖然不能幫助這些公司日後成爲谷歌,但足夠發展成一個小獨角獸體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6 年成立,今年躍升成爲編程界新貴的 Replit 。
但事實上,哪怕在矽谷當紅編程工具如 Github Copilot、Cursor 和 Bolt,在現實中的産品狀态也沒有達到強付費點。構建自有編程模型的另一家新貴 Magic,甚至都沒有發布正式可用産品,他們仍解決存量場景下的存量程序員需求。
國内的付費道路更在最早期。
國内 2B SaaS 生态因利潤率低不賺錢,因複雜環境成因不起勢已是老生常談,就連李開複日前都說 " 現在還沒有 SaaS 訂閱的妄念 "。而且,AI 編程很重要的目标群體是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們,但大廠傾向于團隊自己做生産工具。公開信息顯示,阿裏雲、字節跳動、華爲、百度内部都有成熟的 AI 編程業務,這些業務服務于内部,讓外部的創業公司少了很多市場機會,同時這些業務在市場成熟的時候也很可能轉身入局,對外提供服務,像當年釘釘與飛書的曆程一樣,屆時創業公司的空間也會進一步被碾壓。
尋找出路:有人找獨特的市場機會,有人認爲還是要硬碰硬
劉罡是國内最早關注 AI+ 行業方向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依循阿爾法公社的 " 投人不投賽道 " 的邏輯,作爲合夥人的他很早走訪到幾家很有潛力的 AI 編程團隊,包括其中一家編程方向的項目,團隊資質良好,有不錯的産品,項目針對 B 端企業和開發者,但付費很成問題,他們曾找到少數大 B 客戶做私有化部署,但總體 " 說白了收不上錢 ",勉強維持但無法實現快速發展。
這一團隊于 2023 年下半年陷入困局,今年伊始,他們堅決轉型進入全新領域,開始有了一些不錯的營收和業務增量。
北京大學長聘教授李戈耶是國内這一賽道最早的闖關人。兩年前他創立了 aiXcoder,早于 ChatGPT 問世之前,李戈用比較傳統的編程方法孵化這一項目,在 IDE(集成開發環境)裏做插件,做代碼補齊,有些類似經典的知識圖譜。
2023 年起,aiXcoder 調轉船頭擁抱大模型,做大 B 端和 2G 端生意,接連獲得了幾家銀行和國企商單,年中預測今年會有 6000 萬左右的營收,和近 10 億人民币左右的市面估值。還有高瓴、清流資本和一家汽車産業鏈基金的加注。
" 這是中國特有的機會,國内有很多大型公司,自己有比較大的開發團隊,它們需要 AI 編程的輔助,但又不可能用 GitHub Copilot 或者 Cursor 這樣需要連接雲端大模型的産品。" 胡一川認爲。
當下國内絕大部分頭部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行業裏的大型企業,都擁有異常龐大的開發團隊,小則幾千,大則上萬,他們的共性是希望運用先進的 AI 工具和技術,但不太可能使用互聯網上的編程工具,出于安全考慮,必須使用一款能在環境裏做本地化部署的 AI 編程整工具。
這不僅是 AI 編程一個賽道的特性,還折射出整個大模型 To B 落地的新趨勢。胡一川認爲,目前很多客戶要的不僅僅是你的模型本身,或者 AI 編程軟件,要的是軟硬一體化的方案," 要這個東西做本地化部署,需要選擇什麽樣的 GPU,怎麽在 GPU 上做訓練和推理,怎麽高效使用 GPU,都需要廠商具備很專業的服務能力。"
總之,"AI coding 這裏面的角色從設計到開發到測試到發布都有,新的公司想繼續走這條路,競争是非常激烈的,除非他找到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或者非常垂直的領域,一些通用的産品解決不了的問題,它能夠解決,才可能會有機會。" 胡一川說。
這的确是一種生存思路。最近原月之暗面視頻生成産品 Noisee 負責人明超平離職,他創業的項目也是一家 AI 編程公司,據矽星人了解,這家公司是走輕量級類似 Websim 的産品路線,瞄準遊戲等場景,(Websim 是款僅通過文字描述就可以生成網站的網站,可以生成小遊戲和一段音樂,由 OpenAI、Anthropic 等大模型驅動,如 Claude 3.5 Sonnet 和 GPT-4o),暫時沒有自己的專屬模型,要走比 Bolt 還輕的産品付費路線。
與此同時,還是有新的創業者 " 不信邪 ",認爲最終的出路還是要與海外最強的産品 " 硬碰硬 ",在能力和模式上通過創新來獲取自己的機會。
AIGCode 的宿文是其中一員。他表示,一些 AI 編程國内企業做的大量工作是代碼測試和代碼修複,這都隻是進入到了編程賽道,但不算真正在做深度代碼生成。
" 這個真正的工作像吃肉,需要放棄邊角料 "。
他此前在華創資本做投資人。2021 年 3 月離開華創之後,保留了投資合夥人的身份,但幾乎是全職投入了創業模式,最終他在今年 1 月創立 AI 編程公司 AIGCode,獲得了兩輪融資
AIGCode 的産品是一個端到端的 Autopilot 工具,有自己 "pre-train from scratch" 的通用模型,想對标 poolside、magic,做大模型時代的産品發動機。
宿文告訴矽星人,他把端到端做代碼生成定爲自己 20 多人團隊的工作方向。"20 多人搞不定的事兒,200 個人也搞不定,這個賽道的技術人才是非常有限的,有幾個人做過預訓練又有多少人做過先進且創新的軟件架構呢?"20 人的規模與他對标的競争對手,美國 AI 編程初創 Magic 的體量相當。
從模型和軟件架構上去做代碼生成,做端到端完成任務的編程工具,并訓出自己的模型,與應用垂直結合,最終接管 APP 工廠裏的多個職能,這種端到端完成任務的編程方式,是宿文眼中在編程領域能脫穎而出的唯一方法。在鏈路管線上分工明确的矽谷,端到端沒有必要,但在中國的開發與 B 端環境裏,端到端可能是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模式。
" 隻有端到端的代碼生成或者片段化的代碼補齊叫做 AI 編程 "。
但這也要求你真的可以做得比矽谷新貴們流程全,做得水平比他們還好。這顯然并不容易,和其他同行一樣,市場和投資人給他的時間窗口也是有限的。一切都需要加速進行。
宿文表示,自己的團隊已經把很多先驗性東西跑完,目前處于往産品上補全功能覆蓋度的階段,并于最近開啓了産品内測。
" 付費點沒到之前,最好的辦法是先讓用戶起來,讓産品出來,這個賽道就像南北坡爬山,Copilot 已經從北坡先爬到了大本營,我們在南坡還不一樣,但大家最終都能登頂。" 宿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