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你下定決心想要改變,但慣性讓你接受現狀,直到時間被浪費後,你又開始陷入無盡的自責與愧疚之中。想了很多,但做很少,無頭蒼蠅般困在自己的思緒中。這其實就是 " 精神内耗 "。
爲什麽我們時常陷入無盡的精神内耗?在《複原:情緒陷阱逃離指南》這本書中認爲,我們每個人内在都有一個神秘的 "X 部分 "。"X 部分 " 可以說是好好生活的敵人,它扭曲你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虛構你本來無須面對的問題,并給出使問題更加惡化的解決方案。它會以各種形象出現,誘導你偏離前進的軌道,變得自卑,沒有行動力,喪失希望,放棄過上更好生活的可能,它的目标就是摧毀你的活力。
"X 部分 " 是拉扯着你保持堕落的元兇,沒能力解決 "X 部分 " 的問題并不意味着你缺乏潛力,而是你沒有學會工具。
就像你面前有一個罐頭湯,你想知道湯的味道如何,僅僅閱讀罐頭側面的标簽沒用,你得品嘗它。下文便是你靈魂的開罐器,它将使你重獲新生,幫你擊退内在的敵人。
工具一:
察覺自我,凝視黑色太陽
" 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總是沒有動力開始,一直刷手機殺時間,時間被浪費之後又陷入了自責。"
如果你總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那麽 " 黑色太陽 " 這個工具特别适合你。
作者巴裏 · 米歇爾斯在《複原:情緒陷阱逃離指南中》中把自我察覺稱之爲關注内心的太陽,如果你太久沒關注自己的内心,那麽你内心的太陽就會沉入黑暗,導緻你的意識将被黑色太陽籠罩。
每當你慣性擺爛,想要爲此改變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步便是自我察覺。察覺自己的負面情緒,并且盡力接受它。比如你正要處理拖延已久的事情時,你又開始想刷手機,這個時候你就要忍住,觀察你想刷手機的欲望。
初次使用 " 黑色太陽 " 時,你肯定是不适應的,因爲 "X 部分 " 會幹擾你,使你當下就有被剝奪的感覺,産生焦慮、 沮喪等情緒,這裏的重點是你要盡可能強烈地去感受這些感覺。接着你會感到内心敞開的空虛,耐心等待,不要試圖讓任何事情發生。
這裏所做的是将你的注意力從外在世界引開,放棄它作爲充實感的來源。你轉向内心,關注那片黑暗的空虛。當進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時,它顯示出它真實的本性——一束純淨的、象征着無窮給予的白光。你察覺自己内心後,太陽不受黑暗欲望的遮掩,再次明亮地照耀着。
使用黑色太陽後,能讓你忍受被剝奪,你會發現,忍住不放縱,并不會失去什麽。經受住誘惑可以讓你發揮更大的潛力。
工具二:
從小事入手,從旋渦裏獲取能量
" 我覺得自己永遠無法融入團體,日常生活已經足夠累了,我沒有力氣處理那麽多問題,有這個時間我不如睡覺,但睡醒後依舊感覺很痛苦 。"
每個人都有不堪重負的時候,但如果你甯願躺在沙發上,不願意行動,那麽學習 " 旋渦 " 這個工具能夠抵禦疲憊,讓你可以利用無限的能量儲備。具體的做法就是把注意力專注在你可以控制的地方,用行動來替代思考。
大多數人關注生活中更大、更具挑戰的事,但推動進展的是在一個接着一個的微小行動。我們要明白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平常的小事中,重要的是在日常中保持前進的能力:下班,取回幹洗的衣物,回家,把它挂在衣櫥裏。這全然不是英雄的旅程,但你做出這些轉變的能力使你在不停地運動,這種時刻不停的運動狀态讓你成爲更高的力量的容器,這些力量足以讓你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
比如對于一名自由職業者來說," 工作 " 包含了每天早晨出現在電腦前,面對創作中的掙紮。僅僅是起床這個行爲就意味着你在爲工作付出了努力。但這還不夠,在創作的過程中,有時你會感到受阻、心煩意亂或意志消沉,行動就是讓你保持創造的基礎動力。
專注于 " 堅持下去 " 比作品的好壞更重要——你對品質的看法無關緊要,隻要堅持做,你就是在創作。你不知道靈感什麽時候會來,但隻要堅持工作,無論它什麽時候來,你都能在那裏接住它。
工具三:
通過「母親」自我養育,感受被愛
" 我一事無成,這樣的我真的很失敗。"
如果你總是被此類的負能量纏繞,那麽 " 母親 " 這個工具可以驅散那些令人自暴自棄的消極想法,代之以愛和樂觀。
首先你需要把你的消極想法轉變成有毒物質,盡可能強烈地去感受自暴自棄的感覺。聚焦于它的沉重,仿佛它是一種會将你壓垮的物質。" 母親 " 這個工具就是把這個沉重的東西從你的内心中清除出去。
生動地想象那種物質,你需要重視自己沮喪和絕望的情緒,聽聽你關于你自己和你的未來的結論,感受這些正在壓垮你并毀掉你的生活的結論有多沉重。把這些沉重的東西想像成壓迫你的物質。然後從 " 母親 " 的角度關愛自己,了解到這些負面情緒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礙,再盡力把你和你的消極情緒拉開距離,直到你腦海中自暴自棄的想法消失。
工具四:
登上塔,逃離受害者情結
" 沒有人對我好,整個世界都在和我作對。"
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沒有意識到這些想法支配着自己的行爲和感受。作爲 " 受害者 ",他無法處理痛苦。甚至還會把你的痛苦強加給周圍的人,通過有關不公對待的 " 我好命苦 " 的故事、對世界的抱怨、個人的不滿等強迫别人吸收本該自己處理的痛苦。當你這樣做時,除了讓别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還削弱了你和朋友的關系。那麽我們應該怎麽做呢?你可以學習第四個工具:塔。
學習 " 塔 " 這個工具,你需要選擇一個你在情感上受到傷害的情境,你受到嚴重傷害,并且痛苦持續了一段時間。一旦你重溫這個事件并能強烈地感受到受傷的感覺,你就準備好使用這個工具了。登上塔意味着不要把受傷看成死亡,而是看成通往更廣闊生活的入口。痛苦不是障礙,而是機遇。
首先确認受到傷害的感覺,讓它變得更糟,感覺它在攻擊你的心。接着你自己覺得可能發生最壞的情況寫下來。這樣不停的追問,就能意識到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麽。
真正改變 " 受害者情結 " 的秘訣是,用你能記得的最痛苦的創傷來練習。每次使用這個工具,你都在改變痛苦的意義。以前你把痛苦和死亡聯系在一起。現在痛苦成爲通往無限生活的入口,痛苦不再是你害怕的東西,而是你可以擁抱的東西。勇氣的本質不是避免痛苦,而是把它當作重生的前奏。這個工具将會給你感受重生。
這個工具甚至可以爲将來的傷害做準備。例如你知道某事即将發生,比如預想一場活動存在的隐患,想象隐患發生的情形,并提前想好怎麽處理它。這樣就算事情真正發生,自己也不會那麽害怕。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傷害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 "X 部分 " 作祟,讓你覺得一切不該發生,但抱怨不能讓逆境消失,隻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塔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爲它允許你擁抱逆境,繼續前行,你越願意擁抱傷害,就能越快地從中恢複。
總 結
面對無法集中注意的情況,你可以使用凝視 " 黑色太陽 " 進行自我覺察;陷入情緒旋渦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用行動替代思考;當我們總是忍不住産生負能量時,可以像對待孩子一般對待自己,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當我們受傷時,要把阻礙當作前進的動力。
每個人都曾經被情緒陷阱絆倒過,但重要的是,跌倒後的我們該怎麽做,解決辦法永遠是爬起來,繼續前進。希望四個工具能讓我們在傷害中複原,内心越來越強大。
- The End -
圖片聲明:文章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