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大家不知道,這一屆浪姐就大結局了。
成團的人選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網絡上基本都透完了。
Ella 拿下了總冠軍,謝娜是年度乘風創始人,沒能進團不幸卡位的則是曾可妮。
就像許多網友對這季浪姐的評價一樣——
這結果沒有什麽太大的意外,自然也談不上什麽驚喜。
盡管姐姐們都盡力了,但四季節目看下來,這檔曾經的神級 IP 卻還是難免漸漸變得索然無味。
要想知道網友的評價是否合理,最客觀的方式自然是從節目内容出發。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第一季的浪姐,我想應該是" 打破那些标準與桎梏 "。
在當時那個環境中,許多人覺得女明星表現出來的樣子,理應要溫和謙遜,漂亮柔弱。可出現在節目裏的這幫姐姐,卻全是一副不好惹的模樣,以至于從網友那得了個評價,叫 " 興風作浪的姐姐 "。
我印象裏的節目名場面,也幾乎都與此有關。
面對節目組自我介紹的要求,甯靜會淡然抛出那句名言:" 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這幾十年白幹了?"
從導演那裏得知節目組突然加入了評委打分的環節,她也絲毫不帶客氣告訴他們,如果不是因爲這回簽了合約,要是放在以前,我真的是要發火。
在工作人員提出希望伊能靜擋擋自己的膝蓋的時候,她也會直接了當地拒絕。
一來這是褲子擋不了,二來你們也完全可以配合一下我,直接别拍到膝蓋以下的部分。
平時就虎的不行的張雨绮,在如此環境之中就更如魚得水了。
話沒說兩句,她就已經在原地來了段大爆料——
以前沒上過這類唱跳節目是因爲團隊不讓,他們甚至連《跨界歌王》來找過我都沒說。
這下好了,團隊換了,我就來了。
這種張揚也不止體現在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上,更在于她們願意去直面評價,哪怕它本身是負面的。
節目組客氣地問黃聖依,會不會擔心遭受質疑,會不會害怕完美形象破碎。
反倒是她本人主動戳破了提問背後的動機,主動承認自己一直在被質疑,更沒有什麽完美的形象。
不論這些發言動機如何,但觀衆最初所樂于見到的,的确是她們身上個性十足的那一面——
不被外界的期待束縛,做自己原本的樣子就好。
或許是因爲第一季節目結束之後的硝煙彌漫已經令人厭倦,也可能是整個大環境在這些年變得愈發壓抑。
盡管第三季的浪姐還是使出了那英與甯靜互相碰撞的抓馬一招;
但紅遍全網的人,卻出乎意料地成了 40 歲還依舊元氣可愛的王心淩。
新一季的浪姐開播,許多人都覺得徐懷钰這樣的老牌歌手,可以憑借童年回憶,席卷全場。
結果卻是美依禮芽,憑借一首又唱又跳的《極樂淨土》,喚醒了二次元愛好者們的記憶,成爲了這一季節目成功破圈的第一人。
由此來看,大家如今對于姐姐的期待已經不再是突破,而是符合新的标準——
即便你八十歲了,也可以元氣滿滿地跳《愛你》。
于是,在這季節目裏,張嘉倪與吳倩便形成了一對鮮明的對照組。
同樣是婚姻出現問題的女性,她們兩個人的狀态是完全不同的。
張嘉倪是做好一切準備,給自己打好雞血來的節目,她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來搞事業的。
在練習室裏,她主動且積極,可以很快地投入狀态,甚至還能分出精力幫助其他的夥伴。
她有想要成爲隊長的野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概念,計劃組一個全是演員的隊伍。
于是,第一次公演,我們便見到了狀态無比飽滿的張嘉倪,好看且充滿能量。
可以說,隻要是她的畫面飄過,滿屏的彈幕就基本都是姐姐好美。
毫無疑問,這便是所有人對離婚女性的期待:
即刻斬斷和前夫的關聯,立馬将最好的狀态拿出來,并将之留給自己的事業。
于是,在浪姐裏的吳倩便成了這個所謂标準的反面。
她不僅沒有變成衆人所期待的獨立女性範本,甚至還失去了許多自信。
即便初舞台穿了一身最亮的紅,也還是遮不住她眼裏的小心翼翼,以至于到了選人環節,她都從未站起身來爲自己争取一次。
在練習室裏,她也總需要靠别人爲她輸一口氣,才能讓自己的顧慮打消一些。
至于别人搶破頭的那個隊長,她不僅沒有半點期待,還難得主動地說自己一定會提醒 Ella,千萬不要把她推到隊長的位置上。
所以,罵聲和争議便在她退賽的消息傳開之後毫無意外地達到了巅峰。
幾乎所有人都在說,高高興興看綜藝的心情,在見到喪喪的她之後都被影響了。
發現了沒?
如果說第一季的浪姐,尚且在嘗試突破禁锢女性的枷鎖與标準。行至第四季的浪姐就已經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更能穩定獲得關注的成爲标準上——
要讓離婚的女性開始展現獨立的煥然一新,要讓哺乳期的媽媽帶娃上節目展現她的堅韌,要讓年近四五十歲的女性展現出二十多的狀态 ......
這或許的确是衆多女性的期望與目标,卻也是多數人難以企及的理想。
要知道,每一個站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姐姐,背後都有無數金錢與天賦堆積而成的強大靠山。
事實上,在所有節目中,最能引起大衆共鳴的,遠遠不是這些在困境中不斷突破自我的童話,而是展現普通女性最真實困境的那一幕。
即便是所有人眼裏再強大不過的龔琳娜,從小時候開始也會有和許多女孩一樣的遭遇:
被人抨擊長相,被人嘲諷顔值,甚至被評價如果你和你弟弟的臉換一下就好了。
直到來到這檔節目,龔琳娜也沒有真正掙脫自童年留下的顔值焦慮,甚至對美依禮芽坦言自己不夠漂亮,所以從來就不喜歡粉色。
這樣的評價與心理過程,才是普通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的都曾經經曆過的苦痛。
童話故事再好看,看得多了也成了隔空撓癢,無法真正擊中人的内心以及問題的關鍵。
這或許就是女性綜藝難以持續突破的泥淖吧。
從綜藝的角度來看,我們理應要求女明星在舞台上拿出狀态最積極的一面,用真材實料和拼勁兒爲觀衆呈現更好的演出。
畢竟,拿着高薪酬的她們,應該要對觀衆負責。
可是,對于普通女性來說,突破自我又真的有那麽容易嗎?
更準确的說法應該是,如果沒有選擇突破自己,就應該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嘲諷與睥睨嗎?
社會的期望的存在,意味着評價優秀女性總有一條必須達到的标準線,就像電影《芭比》裏那些台詞——
你必須瘦,又不能太瘦,你不能說自己想瘦,你得說自己是爲了健康;
你要喜歡當媽媽,卻不可以整天把孩子挂在嘴邊,得做到在擁有自己事業的同時,将身邊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
誰都知道,這些标準是荒誕的。
強大而熱烈地活着,是屬于女性的人生,平淡如水的生活,也可以是女性的人生。
随着年紀的增長,我可以選擇可以追求年輕新鮮的潮流,讓自己始終處在最好的狀态;也大可以繼續喜歡陳舊的老歌,任由皺紋在臉上自由生長。
所以,浪姐的叙事更像是一條嘗試向前探索的渠道。
成功之處在于,它的确讓許許多多被湮沒的演藝圈女性,重新獲取了向上的方向,向這個世界展現了女性更多的可能性。
遺憾的是,平凡的女性生活,終究還是和綜藝的特性相背而行。
女性綜藝的突破之路,終究還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