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牧子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10 月 30 日至 31 日在北京舉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這是 2017 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時隔 6 年再次召開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也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度召開。會議分析了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此次會議提出金融工作的哪些重點?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多位首席經濟學家,作出解讀。
連平:凸顯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連平表示,本次會議首次提出,要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的作用,做好統籌協調把關。發揮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的作用,切實加強金融系統黨的建設。發揮好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實屬地責任。
他表示,根據今年 3 月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爲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一是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二是組建中央金融工委。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
本次會議也是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組建後,首次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凸顯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程實:金融對經濟的有力支撐,離不開自身穩健發展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爲,2023 年 10 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會議高瞻遠矚、正本清源、指引清晰,對于金融明确自身定位、實現本源功能、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前進方向、發揮積極績效、彌補風險短闆、豐富創新維度、增強競争實力、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到,與前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相比,此次中央金融會議召開的宏觀背景更加複雜、敏感和特殊。從外部看,全球經濟處于罕見的 " 滞脹 " 格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地緣政治動蕩也以超預期的方式徐徐展開,外部不确定性廣泛積聚;從内部看,中國經濟行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關鍵階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夯實基礎、砥砺前行。
程實認爲,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形勢下,本次會議強調了 "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的回歸本源、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是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的重要支撐。打鐵更需自身硬,金融對經濟的有力支撐,離不開金融自身的穩健發展。
劉晶:爲未來敏捷和高效的金融監管奠定基礎
彙豐環球研究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晶表示,經濟結構的轉變以及金融創新的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引起資金脫實向虛以及監管套利問題。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出台 " 資管新規 "、壓降影子銀行規模,在防範和化解金融系統風險方面取得穩步進展。
此次會議爲未來敏捷和高效的金融監管奠定基礎,使得金融行業的發展更加符合實體經濟的轉型需要、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龐溟:貨币政策保持定向發力、精準發力、持續發力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提到,關于貨币政策,會議指出,要始終保持貨币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
他認爲,在穩健的貨币政策方面,貨币數量和社會融資總量還有适度寬松、合理增長的空間,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還有穩中趨降的空間,結構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開發工具還有加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空間。
預計貨币政策将延續穩健态勢、保持有力适度的貨币條件、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更加靈活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優化調整信貸投向和信貸結構、合理配置信貸資源,保持定向發力、精準發力、持續發力。
明明:房地産金融主要發展方向明确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稱,會議提到,建立房地産金融宏觀審慎管理,8 月以來随着一系列地産落地,房地産市場逐步複蘇,未來對于剛性,改善性和保障性三大工程建設将成爲房地産金融的主要發展方向。
此外,貨币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合理貨币條件。考慮到近期政府債發行規模大,市場資金面存在一定壓力,預計央行将繼續通過降準和續作 MLF 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同時會議提到,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目前經濟複蘇仍不牢靠,今天公布的 PMI 再次回到 50 以下,意味着央行未來仍需通過總量和結構性工具,支持實體經濟複蘇。
明明還表示,近期受到海外美元上漲的壓力,人民币對美元彙率有所承壓。但是應該看到人民币兌一攬子彙率保持穩定。未來,随着國内經濟逐步企穩回升,配合外彙市場各項管理政策實施,人民币有望企穩。
溫彬: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确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這不僅與二十大報告提出的 " 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 " 相呼應,也爲下一階段金融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方面要求加快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建立公平、透明、規範的市場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在推動金融開放的同時,也要切實維護好金融安全與穩定,提升風險防控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管理能力與開放水平相匹配。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