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桂河大橋》是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該片講述了英軍戰俘們在日軍的逼迫下,修建了一座木橋,之後全力阻止大橋被英軍特遣隊炸毀的故事。
事實上桂河的确有兩座橋,均由盟軍戰俘在 1943 年 2 月建成,其中一座是木制,另一座是鋼結構。
▲經典佳作《桂河大橋》海報。
在戰争中這兩座橋均被炸毀,不過不是由英軍特遣隊完成的,而是美軍 B-24 轟炸機的傑作。
故事要從 1942 年說起,這年日軍占領了緬甸,兵鋒直逼印度。英軍自身難保,狠狠地坑了一把中國遠征軍後成功 " 轉進 " 印度,而此時美國的戰争機器還沒有完全發動,複雜的後勤網絡尚未建立。
▲緬甸戰役局勢圖。
還好日軍也是強弩之末,後勤補給線十分脆弱,所有補給物資必須通過海運,來回上千海裏,從港口卸貨後運到前線還有很遠的路程。
緬甸的叢林有利于部隊隐蔽,從空中難以觀察和攻擊,因此盟軍航空兵重點攻擊日軍的補給線。
轟炸機部隊的小夥子們認爲最難的目标是 " 桂河大橋 ",七十多年以來大橋的建造和命運一直爲人們津津樂道。
兩座橋梁連接着泰緬鐵路,位于泰國在曼谷西北 122 公裏的北碧府。由于橋梁寬度較窄,不容易直接命中,而炸彈必須直接命中才能造成傷害,因此轟炸效果很不好。
▲從空中看兩座大橋,一座木制,另一座爲鋼結構,注意附近的彈坑。
負責此目标的是美軍第 7 轟炸機大隊,爪哇島淪陷後,該大隊就被調往印度,攻擊泰國、馬來亞和緬甸的日軍目标。
第 10 航空隊司令克萊頓 · 比塞爾準将認爲 B-17 航程不足,并不适合中緬印戰區,他需要更多的 B-24 轟炸機,于是第 7 轟炸機大隊換裝了 B-24 轟炸機。他們攻擊了泰國和緬甸的港口,以及附近的日軍運輸船。
▲講述第 7 轟炸機大隊戰史的書籍,該大隊後來換裝了 B-24。
1943 年 12 月 19 日,B-24 機群轟炸了曼谷,飛行時長達 14 個小時,創下了當時的新紀錄。
緊接着盟軍開始了旨在摧毀日軍在緬甸交通和通訊線路的戰役,橋梁成爲重點打擊目标,位置關鍵的桂河大橋順理成章地被列入了轟炸名單。
早在 1943 年 11 月末,第 7 轟炸機大隊的兩架 B-24 就曾轟炸過這桂河大橋,但是命中率不佳,目标屹立不倒。
12 月 13 日,該大隊的第 9 中隊再次轟炸大橋,第 436 中隊負責壓制防空炮,硝煙退去後大橋依然挺立。
▲ B-24 轟炸兩座大橋,但沒有命中,注意獨特的卷簾門式炸彈艙門。
在空勤人員不斷地努力和摸索下,終于取得了第一次突破。1944 年 2 月 13 日,一隊 B-24 在大約 90 米的高度超低空突襲,成功命中了兩座大橋,橋梁殘骸被高高揚起然後落入水中,兩岸交通完全中斷。
然而美軍還沒高興太久,日軍在不到 2 個月内就修複了木橋,火車仍然源源不斷地給前線輸血。爲了徹底摧毀木橋,轟炸機部隊還得行動起來。
下一次行動很快提上了日程,1944 年 4 月 2 日,第 7 轟炸機大隊召開了任務簡報會,共有 7 架 B-24 參與第二天轟炸木橋的行動,由利納門中尉負責指揮。
▲兩座橋梁曾一度被炸毀,但日軍很快就修複了其中那座木橋。
所有 B-24 将趁着夜色起飛,抵達目标上空後,機群會來回轟炸三次,每次投下兩枚 454 千克炸彈。
4 月 3 日淩晨兩點,利納門中尉的 B-24 準時從印度的基地起飛了。他駕機向東南,飛越了加爾各答、孟加拉灣、緬甸南端,然後向東飛往泰國。
爲了避免被雷達發現,所有飛機都采取低空飛行。外面一片漆黑,沒有任何燈火,也沒有星星和月亮,氣氛顯得異常緊張。
▲現在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圖," 桂河大橋 " 在泰國首都曼谷附近。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裏也會出點意外。當機群飛過緬甸時,尾部機槍手發現了一架戰鬥機,兩機相距不過 70 米,他立即向利納門中尉報告。
目前的位置超出了盟軍戰鬥機的航程,毫無疑問那是日機。利納門中尉讓大家先不要輕舉妄動,保持警戒,不要暴露自己。
在緬甸的日軍戰鬥機大概率是 Ki-43" 隼 ",雖然該機僅裝備兩挺機槍,對付 B-24 有些吃力,但在一年前的中國戰場,曾出現過兩次出擊漢口的 B-24 被 " 隼 " 打得落花流水的案例。
▲ " 隼 " 正面攻擊 B-24 時的飛行員視角。
所有人都屏氣凝神,望着外面,祈禱不要突然出現曳光彈,一旦被發現,突襲行動就失去了意義。
雙方相安無事地并排飛行了十分鍾,然後日機轉向脫離了。這十分鍾仿佛有一個世紀那麽漫長,可能由于夜色黑暗,日本飛行員難以分辨敵友,因此沒有攻擊。
之後的飛行沒有出現意外,機群于上午九點抵達了目标上空。當地天氣晴朗,是個轟炸的好日子。
▲在中緬印戰區低空飛行的 B-24 編隊。
利納門中尉估計了一下耗油量,返航的路程還有很長,必須速戰速決。
機群在 1800 米的高度第一次掠過目标上空,投彈手看到了附近的防空炮陣地和大橋西段的盟軍戰俘營。
日軍防空炮不停地開火,B-24 被籠罩在彈幕之中。在第一輪攻擊中,比爾 · 亨德森的轟炸機率先投彈,但隻有一枚炸彈掉出來,所有人的心頓時懸到了嗓子眼。
機組成員目睹它墜落,最後精準命中木橋,直接摧毀了一段橋面,這枚炸彈相當争氣,首發命中!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一座被炸斷的橋梁,注意周圍密密麻麻的彈坑,隻有直接命中才能造成傷害。
趁着日軍的防空炮還不夠打得準,利納門中尉迅速帶領機群左轉,兜了一圈後第二次掠過目标上空。
有了剛剛的成功,所有機組成員都越戰越勇,看起來勢在必得,不徹底摧毀這座木橋不罷休!
防空炮彈不斷在 B-24 的上方和右邊爆炸,利納門中尉努力穩定住飛機,投彈手投下了兩枚炸彈,後面的飛機也跟着投彈,但很遺憾這輪沒有炸彈命中,都擦過木橋落到了河裏。
他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利納門中尉再次帶隊左轉,進行第三次轟炸。每架 B-24 投下了各自最後的 3 枚炸彈,但無一命中,可能運氣都被第一枚炸彈用盡了。
▲ B-24 掠過緬甸一座橋梁,可以看到橋上的鐵軌。
爲了記錄轟炸效果,利納門中尉必須駕機保持平飛一段時間,完事之後就可以踏上歸途。
然而日軍防空炮打得越來越準,一排炮彈過來,直接打掉了炸彈艙門,1 米左右的右翼尖也飛炸飛,右垂尾受損嚴重。
利納門中尉隻感覺到飛機一陣颠簸,但并沒有意識到上述的損傷,直到一條控制拉索被打斷,飛機開始右傾并俯沖,他才感到大事不妙。
▲被防空火力籠罩的 B-24 編隊。
兩名飛行員盡量控制住飛機,利納門覺得右側最外面的發動機已經報銷了,他向左蹬舵并向後拉操縱杆,同時讓副駕駛增大發動機功率。
飛機逐漸從俯沖中改出,搖搖晃晃地撤離戰場,但已經無法正常平飛了。利納門中尉瞥了一眼發動機轉速表,四個都在正常工作,原來不是引擎的問題。
這架倒黴的 B-24 受傷掉隊,孤零零地飛行在日占區上空,随時都會遭遇日軍戰鬥機,距離最近的盟軍基地還有 2400 公裏,而且肯定回不到印度的基地了。
落單的轟炸機肯定不是敵機或者高射炮的對手,利納門中尉命令機組成員做好随時跳傘的準備,雖然這是最壞的打算,但他們堅持得越久,離安全就越近。
▲ B-24 機組成員跳傘順序和出口示意圖。
這架 B-24 在剛剛的俯沖中下墜了 1200 米,速度增加到 270km/h。飛機勉強平飛後,速度又下降到 255km/h,舵面氣動效果不明顯,很難保持穩定的飛行。
随着速度不斷下降,加上右翼受損,左右升力越來越不平衡,飛機開始右傾并俯沖。
利納門中尉不得不通過俯沖來獲得額外的速度,使舵面能夠重新起作用,然後拼命蹬左方向舵,彌補右翼的氣動損失。
此時他們掉到了 600 米的高度,要飛越前方的山脈,高度必須超過 1200 米,否則就會撞山。
▲中緬印戰區的 B-24,可以看到層層疊疊的山巒。
由于舵面效果不明顯,飛行員隻能增大發動機功率來爬升。這樣雖然有效,但是燃油消耗得更快。
爲了避開日占區,利納門中尉朝西轉向孟加拉灣,決定嘗試在 " 考克斯的集市 "(Cox ’ s Bazaar)迫降,那是英軍在緬甸阿基亞布郊外的一個機場。
于是他們沿着緬甸海岸向西北飛去,距目的地大約還有七個半小時的路程,期間飛機重新爬升到了 1800 米的高度。
還好一路上沒有碰到敵機,就是颠簸比較嚴重,馬上就要到 " 考克斯的集市 " 了。能否順利迫降,利納門中尉心裏也沒底,再三考慮後他下令機組成員可以選擇跳傘,或者待在飛機上。
▲一架準備着陸的 B-24,跑道比較簡陋。
話雖這麽說,但沒有人選擇跳傘,血雨腥風都一起走過來了,不差最後這一下,而且大家都相信長官的飛行技術。
B-24 進近時的速度要在 255km/h 以上,姿态保持平穩,并沿直線飛行。受傷的 B-24 搖搖晃晃地盤旋着,地面的人馬上就明白怎麽回事了,趕緊清空跑道。
利納門中尉看到跑道兩旁停放着大量飛機,如果迫降失敗,飛機沖出跑道,撞上任何一架都會造成巨大的災難,還有可能連累地勤大爺,于是他決定迫降在機場旁邊的海灘上。
▲利納門中尉擔心降落時控制不住,直接撞上旁邊的飛機,類似于上圖。
飛機先朝北飛行,然後掉頭向南,盡量保持平穩,下滑時速度維持在 270km/h 至 280km/h 之間。
飛機不斷接近地面,速度也降下來了,一切似乎很順利。利納門放下了襟翼,開始接地前的拉飄動作,準備機腹迫降。
這時突然來了一陣側風,破壞了機翼上的氣流,導緻損失了一部分升力,飛機突然一沉,以較高的速度撞到沙灘上,犁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才停下來。
▲一架正在迫降的 B-24 轟炸機,注意放下了襟翼,大體保持完好。
幸運的是堅固的 B-24 經受住了撞擊的考驗,整體保持完好,而且出入艙門正好被甩掉。飛機一停穩,所有機組成員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了飛機。
美中不足的是,這架 B-24 事後被判定失去修複價值,于是地勤大爺拆掉了能夠回收的零件。
這次任務是成功的,那座木制 " 桂河大橋 " 被成功摧毀,再也沒有重修,日軍的運輸線得癱瘓一段時間了。
利納門中尉在飛機受傷的情況下,憑借高超的技術堅持飛行,不僅把機組成員安全帶到地面,後來還因爲作戰英勇被授予飛行優異十字勳章。
▲如今的 " 桂河大橋 "。
由于東南亞季風的幹擾,第 7 轟炸機大隊沒有再執行戰鬥任務,而是被派往執行駝峰航線的運輸任務。
爲了将 B-24 轟炸機改成油料運輸機,地勤大爺們拆除了自衛炮塔,隻留下了 3 名機槍手,并在炸彈艙裏安裝了 3 個 1600 升油箱。
駝峰航線也很危險,飛行員們必須闖過湍流和降雨冰雹等惡劣天氣,飛機超載也是隐患之一。
▲一架執行過 30 次轟炸任務和很多次駝峰任務的 B-24,爲了減重拆掉了機首的自衛機槍。
這些轟炸機飛行員們雖然不再執行戰鬥任務,但駝峰航線的危險程度一點也不低,他們一樣在爲反法西斯戰争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