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1 月 3 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國常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會議指出,嚴格落實專利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專利申請和審查制度,提升我國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着力發揮專利法在促進科技創新和新産業新賽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業内專家表示,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是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舉措,有助于我們在當前國際政治環境中加強自身研發創新,助力科技驅動發展。此外,近年來一系列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決策部署正在落實,營造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創新的法治環境。
完善專利審查提升審查質量 助力科技驅動發展
今日國常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中倫律師事務所馬東曉對财聯社記者表示,知識産權制度是保護創新的制度,尤其是知識産權中的專利制度。因此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實際上是鼓勵創新、保護創新。在當前國際政治環境下,需要我們自身加強研發創造。這種情況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是很重要的制度保障。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被外界期待已久。今年 7 月 10 日,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官網中回答外界提問時表示,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 2023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專利法實施細則(修訂)》(國家知識産權局起草)已納入拟審議的行政法規草案。
此外,在 2022 年 11 月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産權局條法司司長張鵬表示,《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草案 ( 送審稿 ) 》已報送相關部門進行審查,此次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主要涉及完善專利審查制度、加強專利保護、促進專利轉化運用、對接國際規則等四方面内容。
張鵬還表示,專利法實施細則是保證專利法有效實施的重要配套行政法規,是對專利法相關規定的進一步細化。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專利審查制度,提升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二是加強專利保護,維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三是落實 " 放管服 " 改革要求,促進專利轉化運用;四是新增外觀設計國際申請專章,與國際規則對接。
馬東曉對财聯社記者表示,中國在 2010 年專利申請量已經位于全球首位,超過美國、日本等國,在當下情況下,提升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是大勢所趨,也有助于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對于 " 放管服 " 改革,他表示,專利權屬于私權,一旦法律賦予,當事人都會很好去運用和保護,因此 " 放管服 " 可以更好地促進專利轉化和應用。
" 近年來有個現象,就是很多專利權人在維權時往往遭到專利被無效的尴尬,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專利申請與專利維權時間上有滞後性,審查尺度的掌握上出現差異,導緻申請時審查合格的專利無效時不合格 ",馬東曉建議,希望相關部門關注高質量專利在訴訟中被無效的現象,統一專利審查标準,降低專利事後被無效的比例,提高創新者申請專利的信心,有效發揮專利制度打擊侵權的效用。" 此外,也希望各級法院提高專利侵權判賠力度和判賠額度,真正落實對科技創新的有效保護 "。
強化知識産權保護 營造支持創新環境
今日國常會議還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專利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專利申請和審查制度,提升我國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與有關國際條約的銜接,着力發揮專利法在促進科技創新和新産業新賽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産權普法宣傳活動,大力營造保障和支持創新的法治環境。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加強對知識産權的保護日益凸顯。10 月 31 日,國務院以 " 深入實施知識産權強國戰略,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 " 爲主題進行第四次專題學習。國務院總理指出,深入實施知識産權強國戰略,對于提升國家核心競争力、擴大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要圍繞産業轉型升級,堅持用市場化辦法促進知識産權轉化,大力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加快發展知識産權密集型産業,提升知識産權轉化運用效益,助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10 月 10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審議通過《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 ( 2023-2025 年 ) 》。會議強調,推動專利轉化運用,充分挖掘專利價值,大力發展專利密集型産業,建立健全有利于專利成果轉化運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勵政策等。
《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指出,到 2025 年,知識産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知識産權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13%,版權産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到 7.5%,知識産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 3500 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 12 件(上述指标均爲預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