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2 日,Reuters 報道,德國老牌車企奧迪正與上汽集團就采購電動汽車平台一事進行洽談。消息人士表示,奧迪的目标是上汽集團旗下 IM 智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平台,并且,主要涉及三電系統、下車體、智駕系統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目前,奧迪和上汽還未承認此消息,如果消息屬實,那麽 " 绯聞對象 " 比亞迪就接不到橄榄枝了。
曾經用技術打開中國市場的老品牌,現在反而向中國車企采購技術平台,不 " 細品 " 就不禮貌了。
昔日領頭羊,落後半個身位
Reuters 說,這是奧迪爲了市場份額所作出的 " 前所未有的努力 ",事實上,奧迪落後半個身位的嚴峻性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中國是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可大衆 CEO 奧博穆卻公開稱:"奧迪目前高度依賴于中國市場,不過在電動車領域,奧迪在中國市場并沒有競争力。"
在中國市場上,奧迪的電動車銷量遠遠落後于特斯拉以及蔚來等國産品牌,如果說國産新能源太 " 卷 " 了,卷到所有傳統車企和外資品牌在中國電動車市場裏都有壓力的話,那麽落後于奔馳,寶馬這兩位老對手,就讓人有些臉紅了。
今年第一季度,奔馳的純電車銷量達到 5.16 萬輛,同比增長 89%,在總銷量的占比攀升至 10%;寶馬集團一季度的純電車型累計銷量接近 6.5 萬輛,同比增長 83.2%,純電車占有率攀升至 11%。而奧迪集團一季度的純電車銷量僅爲 3.46 萬輛,同比增長 43%,占有率爲 8.2%。從這些數據來看,奧迪的電動化成績不如兩個老對手。
雖然成績稍差些,但是奧迪畫藍圖的氣勢一點不輸。根據奧迪規劃,未來三年,奧迪将在全球推出 20 款車型,其中 10 款爲純電動車。從 2026 年開始,奧迪面向全球市場将隻推出純電動汽車。到 2033 年,逐步停止内燃機車型的生産,屆時奧迪在全球的自有生産基地都将投入電動車生産。
技術輸出?爲什麽是智己?
要吃下畫的 " 餅 ",爲什麽要靠采購?要知道,奧迪并沒有專屬電動平台,其電動車型所使用的是母公司大衆集團旗下品牌共同使用的四個電動車平台。奧迪規劃裏的 A6 e-tron 和 Q6 e-tron 都将基于四平台裏的 PPE 平台生産,但是,主攻 PPE 平台的中國長春工廠還在建設中,而且預計 2024 年底才能投産。
時間不等人,對奧迪來說,2023 年是轉型的關鍵一年。在 2023 上海車展上,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嶽說:" 今年起,奧迪将在全球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産品攻勢,這也是面向未來轉型最爲重要的攻勢。" 所以,奧迪想要吃下給自己畫的 " 餅 ",引進國内成熟的純電平台大概就是最 " 多快好省 " 的點子。
那麽,爲什麽是智己呢?奧迪 " 绯聞對象 " 有很多,比如吉利,蔚來。簡單分析一下,由于目前吉利新能源品牌規劃已經覆蓋高中低檔,所以跟奧迪合作的幾率可能并不大。至于蔚來,可是在德國市場處處被奧迪擠兌。
智己是上汽旗下的高端品牌,從産品價格帶來看,智己的産品在 20-50 萬元區間,這與奧迪主力産品所在區間基本重疊。這也避免了奧迪使用中國本土車企的平台後,對其豪華品牌的形象造成傷害。
其次,智己在操控上表現非常優秀,這可以滿足奧迪對 " 運動 " 品牌标簽的持續打造。而且,智己已經在逐步開通城市智能領航輔助系統,也就是達到 L3 級别以上的駕駛,這也能提供未來奧迪所需要的技術底層支持。
最重要的是,上汽集團已經是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合作夥伴,比起跟競争對手比亞迪合作,冒着用過時技術的風險,和已經過了磨合期的 " 老朋友 " 合作肯定會更舒服些,大多數車企購置平台或技術時都不喜歡 " 舍近求遠 "。寶馬之所以願意和華晨合作 " 做中國最好的發動機 ",有個原因就是華晨用的是德國的生産線。而且,由于一汽沒有合适的電動車平台,這也使得奧迪會傾向于與上汽在平台上進行合作。另外提一嘴,奧迪這種模式與豐田在中國的電動化策略非常相似。
求變的前景好嗎?
也有人不太看好這次合作前景,因爲智己的電動平台處于行業内的 " 平均水平 ",并沒有過多獨立研發的内容。奧迪這個符合德國人 " 保守 " 刻闆印象的牌子的确沒有走很多人預料的更大膽的路子,但是,這一 " 行業平均水準 " 對奧迪來說已經是 " 更上一層樓 " 了。
也有人覺得奧迪是要走 " 貼牌 " 的路線——用别家的核心技術,做套了殼的智己。要是再加上品牌溢價,不如直接去買智己。但是,不能排除奧迪先利用上汽平台研發車型,後續再推出新平台的可能性,PPE 純電平台就是奧迪與保時捷合作開發的結果。等奧迪做好本土化後,再自己打造一個更适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純電平台,不是不可能的事。
總之,這一合作很複雜," 水太深 ",不是三言兩語能預知的。歸根結底,最終決定電動車銷量的不止有平台,還有三電系統、服務、補能基礎設施等要素。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老牌子奧迪也要在新能源浪潮裏求變,并且,在新浪潮裏,技術、産品、供應鏈都不缺的國産品牌,優勢越來越顯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