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湖北這一波降價潮中,除了東風合資品牌大搶風頭以外,定位爲東風自主中高端品牌的東風風神,也宣布在 3 月 31 日前購買旗下 11 款車型可享受 20000 萬元至 40000 萬元的政企補貼,用實際行動加入到了 " 價格戰 " 的競争中。
其實在過去的一年中,東風風神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在 2022 年,其全年銷量達到了 190587 輛,同比增幅 58%,創造了品牌有史以來最佳年度銷量表現。但在熱銷的背後,不少主銷車型在質量方面,也暴露出了更多問題。
奕炫 MAX 投訴量暴漲
2011 年 11 月,東風風神推出了 A+ 級轎車奕炫 MAX,盡管實際市場表現相比競品有着明顯的差距,但投訴量則一直保持在高位水平。尤其在進入 2023 年以來,在第三方投訴網站上,針對奕炫 MAX 的投訴量就出現了成倍數的增長。
具體來看,奕炫 MAX 引發用戶投訴最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機系統方面,有用戶抱怨稱,其購買的車型從上市至今未推送過車機升級包,車機功能少,付費項目衆多,車機反應慢,車機地圖無故經常重啓,定位不準,倒車影像和 360 全景影像偶發性黑屏不能使用,東風風神 APP 遠程控制啓動緩慢連接信号不佳控制不流暢,廠家承諾一年兩次 OTA 升級未能實現。
據了解,車機出現問題的車型主要爲奕炫 MAX 的潮爸和辣爸版,其搭載的車機版本爲 WindLink6.0 系統。不過相比之下,售價更低的型爸版車型則應用了 Windlink X 系統,車機使用體驗卻比配置更高的車型還要好。
對此就有車主吐糟道:" 開了一年,還有一年,還完貸款就換車,這廠家不思進取,服務态度差。" 從這位車主的失望中也可以發現,差強人意的車機體驗直接影響了奕炫 MAX,甚至東風風神在車主心目中的印象。
轉型系統通病難以解決
長期以來,東風風神一直以 " 軍工品質 " 來标榜自身過硬的産品質量,但是除了奕炫 MAX 頻發的車機問題外,用戶對于東風風神多款車型的轉向系統,也存在着諸多抱怨。
有用戶在投訴中就指出,他的東風風神 AX7 在質保期内轉向卡滞始終未得到解決,以至于懷疑車輛出廠轉向系統有質量問題。" 發現問題投訴後廠家在質保期内多次以該車輛質量正常可以正常使用爲答案不予更換維修,現在問題越來越嚴重,廠家的态度卻還是敷衍拖延。風神廠家明顯店大欺客,不重視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不重視消費者人生安全。"
同時,還有用戶投訴稱,風神奕炫也存在方向跑偏,方向盤中位不正偏左的現象。" 方向盤左打輕右打重,時速超過 80 碼,直線行駛不到 200 米就會出現跑偏的情況。在 4S 店做了兩次四輪定位,數據沒錯不僅依然沒有解決問題,而且比之前跑偏還嚴重。"
除此之外,包括發動機故障燒機油、變速箱異響、尾燈進水,甚至車身掉漆等問題也都出現在了東風風神的投訴清單中。
挑戰 30 萬輛争取 " 盈利 "
數據顯示,東風自主乘用車在 2022 年的銷量達到 68.5 萬輛。其中,東風風神超過 19 萬輛的表現相比集團其他品牌,已足夠優秀。因此,在 2023 年東風風神也定下了年銷 30 萬輛的新目标,并提出要以利潤優先,實現扭虧爲盈。
此外,在東風集團規劃中,今後三年将推動實施 " 轉型升級三年行動 ",力争 2025 年形成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實現銷量 "1:1" 的市場表現,在這其中東風風神也将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對于東風風神來說,在 2022 年取得超過 19 萬輛的業績,還要歸功于新産品的密集投放。并且,以馬赫動力爲代表的技術升級,也讓東風風神在燃油車領域全面邁入以動力技術爲驅動的新時代。
可以說,在智能化席卷汽車産業的當下,在滿足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的基礎上,替身産品品質,才是車企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從用戶的吐槽來看,東風風神似乎并沒有針對用戶真實用車需求,做出有效應對。
面對疫情過後,一片向好的 2023 年,東風風神要想實現 30 萬輛的銷量目标,除了要在新産品投放方面下功夫外,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用戶口碑,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活出才是最終實現扭虧爲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