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沛縣河口鎮丁溜村,村頭立着的 " 航天牛蒡育種基地 " 大牌子格外醒目。該基地占地約 2000 畝,核心區域跨丁溜村和袁圩子村兩地。小小牛蒡種子跟航天有着怎樣的淵源?
△航天牛蒡育種基地
走進村子,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個蘇北小鎮裏一個讓當地人引以爲傲的故事。2016 年,20 克沛縣河口鎮的牛蒡種子跟随神舟十一号飛船 " 遨遊 " 太空,這些 " 上過天 " 的小種子,如今怎樣了?
△河口鎮丁溜村
" 落地 ":爲尋緻富路子,袁帥勳成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見到袁帥勳時,他正在地裏查看牛蒡長勢。" 我種牛蒡 30 多年了,它們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今年 55 歲的袁帥勳,是河口鎮袁圩子村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要說牛蒡種子和航天的淵源,還得從最初牛蒡 " 落地 " 說起。
△袁帥勳(左)和李金華(右)在查看牛蒡長勢
80 年代中後期,鎮裏通過一家外貿企業,引進了一些進口牛蒡種子,打算試種牛蒡。在當時來說,種植牛蒡究竟收益如何、能不能賣得出去,沒人說得清。
" 當時我是村裏農技員,也想給村民尋一個緻富路子。沒人敢嘗試,那我來吧。" 袁帥勳第一個将牛蒡種子種了下去,第二年收獲時,半畝地的牛蒡賣了五六千元錢,這讓大夥兒都驚呆了。" 八幾年那時候,這個收益不得了了,馬上就有村民跟着種植。"
△地裏的牛蒡
在袁帥勳的帶動下,約 30 戶村民陸續開始種植牛蒡,漸漸地,牛蒡種植規模逐漸增大,大家覺得袁帥勳有想法、有魄力、能幹事,便選舉他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跟着他走上了緻富路。
" 從那時起,我一直種植到現在,30 多年了,現在正常售價是一斤 8 毛、9 毛錢,一畝地能賣到七八千元,有時能賣到一萬多,價格根據市場行情波動。" 如今,袁帥勳承包着十幾畝地種植牛蒡,成了種植技術大拿。
" 飛天 ":太空遨遊 33 天,已培育出第六代航天牛蒡種子
牛蒡種植戶多了,問題也随之而來。
這些依賴國外進口的種子,一旦種源跟不上,老百姓拿什麽種植?而且近幾年牛蒡品種逐漸退化,導緻抗病蟲害能力下降,怎麽解決這一實際問題?
"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我們自己的手裏,不能受國外制約,所以我們就想培育我們自己的種子,這才想到讓種子‘上天’。" 今年 60 歲的李金華,是河口鎮農業農村辦公室高級農藝師,他告訴記者,爲了不被 " 卡脖子 ",2016 年,該鎮通過徐州市人民政府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将兩袋共 20 克的牛蒡種子送上神州十一号飛船,于 2016 年 10 月 17 日搭載飛船開始了 " 太空遨遊 ",進行 33 天的太空育種。
△李金華在地頭查看牛蒡長勢
" 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産生變異,可以縮短育種周期,培育出高産、優質、抗病的新品系。這樣一來,技術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了。" 李金華的語氣中透露着堅定與自豪。
李金華介紹,航天育種不是每顆種子都會發生基因誘變,其誘變率一般爲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而有益的基因變異僅是千分之三左右。" 航天育種是一個育種研究過程,種子搭載隻是走完了萬裏長征一小步,不是一上去就‘變強’,整個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後續在地面上完成的。"
△曾在神州十一号搭載 33 天的牛蒡種子
依托江蘇省農科院的指導,這珍貴的 20 克牛蒡種子種下去後,隻成活了 5 株,然後用這 5 株牛蒡再進行育種。一般情況下,航天育種需要經過 2-3 年的再生長,才可收獲出一批種子,然後将選出的種子再播種、篩選,如此繁育三四代後,才有可能獲得遺傳性狀穩定的優良突變系。李金華說,期間還要通過品系鑒定、區域化試驗等,才能最終篩選出适合本地區種植的優秀 " 航天育種牛蒡 " 種子,到那時就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了。
△航天育種後成活的第一代牛蒡
" 當初我們也考慮到航天育種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這件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我們早點把這事做起來,有利于大家對牛蒡的栽培和種植。" 李金華說,目前,該鎮聯合省農科院建設了航天牛蒡育種基地,進行航天牛蒡育種研究,目前已培育出第六代牛蒡種子,正在進行區域試驗。
" 當然盼望着航天牛蒡種子能早點培育出來,推向市場大面積種植,讓我們老百姓種上更優質、更高産的種子。" 李金華滿懷期待地說。
" 情懷 ":小種子富了一方人,期待國産種子早日推廣
牛蒡因營養價值高、銷量好,而且種植方便,村民們種植牛蒡的積極性很高,牛蒡已成爲河口鎮農業支柱産業,富了一方人。
在航天牛蒡育種基地,一畦畦牛蒡長勢喜人,村民們在地頭穿梭澆水,進行春季田間管理。9 月播種,第二年 6 月收獲,機械化種植流程讓村民們更省力。
" 現在種植有開溝機打溝,把設定好‘間距’的袋裝種子用機械轱辘‘推’進地裏,就可以等着牛蒡生根發芽。" 李金華說,這些裝種子的袋子是可以直接被土壤分解的,牛蒡收割也實現了機械化,整個種植流程簡單省力,老百姓的種植規模逐漸增大。
目前,河口鎮牛蒡種植面積達 2 萬餘畝,種植規模大而集中,占全縣牛蒡總面積的 60%。牛蒡酥、牛蒡茶、牛蒡醬、牛蒡酒 …… 在河口鎮牛蒡文化展覽館,各式各樣的深加工産品展示着産業鏈延伸的能力和信心。
多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相繼落地,20 餘家牛蒡加工企業蓬勃發展,當地圍繞牛蒡産業擴規模、延鏈條、樹品牌,積極探索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新路徑。
"2022 年全鎮年産鮮牛蒡 6 萬餘噸,牛蒡産業總值 3.58 億元,系列産品遠銷日本、美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在陸地也實現了‘環球旅行’。" 李金華說,等到航天種源大面積推廣種植後,該鎮将進一步打響國産種源品牌,屆時小種子不僅成爲當地強鎮富民的大産業,也代表着種源徹底擺脫了國外壟斷,這是李金華和大家共同期待的願景。" 用上我們自己的種子,才更安心。" 李金華說。
現代快報 + 記者 張曉培 / 文 鄭陽 / 攝
(部分圖片由爲受訪者提供 編輯 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