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于廣汽三菱即将 " 退市 " 的傳聞不絕于耳。
這一次,傳聞終于得到了實錘。
7 月 12 日,一封廣汽三菱内部信流出,内部負責人們共同簽署,正式宣布了停産裁員的消息。
主要内容老狐給狐友們大概概括一下:
1. 在華經營困難,不得不全面停産,并開始實施大規模裁員
2. 新能源轉型失敗,三菱産品被時代抛棄淘汰
3. 未來怎麽辦,還不知道
其實早在 4 月份,廣汽三菱就已經宣布了進入臨時停産狀态。同時,廣汽集團的産銷快報不再出現廣汽三菱的生産和銷量數據。
6 月,廣汽三菱銷量僅 326 輛,被廣汽劃入 " 其他 " 類别。
也難怪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調侃道,若不是這封公開信出現,早就忘記三菱的存在了。
這句玩笑話,或許折射出了三菱目前在中國市場所處的尴尬局面。
曾經的輝煌歲月
在燃油車時代,三菱汽車也曾是一方霸主。
提到三菱,就不得不提旗下的兩大金字招牌三菱 Lancer Evolution 和 " 山貓 " 帕傑羅,這曾是很多性能車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産品。
在 B 站上,Lancer Evolution 一出,滿屏彈幕都是 " 注入靈魂 ";而在越野迷心中,對标豐田霸道的 " 山貓 " 帕傑羅是殿堂級的存在。
作爲不少國人印象中的第一款越野車,帕傑羅登陸中國以後一度霸占了當年的硬派 SUV 市場。
成龍大哥也對三菱汽車情有獨鍾,2007 年就成爲其中國市場形象代言人,同時還能在他大部分的電影當中,看到三菱的身影。
追溯三菱汽車入華的時間,可以到改革開放之前的 1973 年,當時三菱就向中國出售了中型卡車。
上世紀 80 年代,三菱又與中企合作生産輕卡等商用車。
90 年代,三菱沈航和東安三菱兩家合資公司成立,它們生産的發動機,幾乎成爲當時自主品牌汽車唯一的選擇。
這些發動機可以說養活了不少國内自主品牌,比如長城、吉利甚至比亞迪。
後來,三菱又相繼成立東南汽車、廣汽三菱兩家合資公司,三菱國産化車型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
2003 年三菱汽車在華銷量達 15 萬輛,力壓 " 兩田 ",摘獲日系銷冠。
然而近些年,三菱在華越混越差。
一方面,技術陳舊的三菱發動機,早就被自主品牌抛棄。
另一方面,三菱汽車也賣不動了。
2017 年之後,東南汽車便不再生産任何三菱車型,到了 2021 年,三菱從東南汽車退出,26 年的聯姻關系徹底結束。
廣汽三菱這邊,2016 年,歐藍德實現國産,随後迅速成爲銷量支柱。
2018 年,歐藍德全年銷量首次突破 10 萬輛,占當年廣汽三菱總銷量的 72.9%。
然而廣汽三菱的銷量,從 2019 年開始,已經連續下跌了四年之久。
全新歐藍德令人失望,廣汽三菱 2022 年銷量腰斬至 3.36 萬輛,今年前兩個月累計銷量還不足 2000 輛。
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早在 1917 年,三菱就造成了日本第一款量産乘用車,比豐田都早了 16 年。可是這個巨頭拿着一把好牌卻打得稀爛,無法在中國市場立足。
三菱到底錯在哪裏呢?
一是,三菱汽車醜聞不斷。
2000 年,國内陸續有車主反映帕傑羅踩刹車時刹車失效,同時還有釀成事故的新聞出來。
而三菱刻意隐瞞汽車的缺陷,隐瞞車主而不召回檢修,俗稱:三菱之恥。
這一問題引發了廣泛的媒體報道和公衆關注,對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016 年,三菱汽車又爆出了一起長達 25 年的 " 油耗造假 " 醜聞,再次引發了廣泛的輿論譴責。
此醜聞也使得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受到了重創,加劇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困境。
* 2016 年三菱高層承認油耗測試造假
二是,态度傲慢,故步自封。
早先時代的霸主,随着時間的流逝,卻沒有在技術領域繼續堅持研發,反而靠着 " 吃老本 " 繼續過日子。
此外,三菱汽車長期忽視了中國市場,這一策略導緻了産品布局在中國市場上的滞後。
對比三菱在海外市場的車型,可以明顯看出國産車型的技術和配置相對較落後。
再說到三菱的産品布局,車型矩陣單一、更新換代緩慢,跟不上市場變化,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作爲絕對的主力車型,歐藍德進入國内市場近 10 年未改款,而與之相比,自主品牌幾乎每年都有小改款,每隔三年就進行大改款,這使得三菱的佛系造車顯然無法與競争激烈的自主品牌相抗衡。
三是,電動化始終是廣汽三菱的一塊心病。
過去十年,又是技術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各個車企都在競相開發新能源技術。
電氣化與智能化被視爲傳統燃油車企轉型的重要途徑,但三菱在這方面的表現相對不積極。
一步慢,步步慢,這使得三菱在電氣化與智能化浪潮中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
三菱在中國市場推出的唯一電動車型阿圖柯,還被認爲是由廣汽埃安 " 換殼 " 而來,消費者根本就不買賬。
縱觀三菱曾經的輝煌曆程,如今卻落得個 " 停産裁員 " 的結局。這一現實情況深刻地诠釋了在汽車行業中," 不進則退,時勢變遷無常 " 的道理。
誰會是下一個 " 三菱 "?
廣汽三菱還有未來嗎?
如今,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幾乎将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壓制得無還手之力。
廣汽三菱要想起死回生,幾率确實很低,除非他們能在短時間内推出一個引爆市場的爆款車型。
然而,市場上的競争越來越激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吸引力,而廣汽三菱由于其局限性,很難迎頭趕上。
同時,那些相比廣汽三菱規模稍好的合資品牌,或者那些依靠燃油車基盤過日子的合資品牌,他們未來的前景也難以預料。
如今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誰能在未來站穩腳跟,都是未知數。
但可以肯定的是,躺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汽車企業必須積極适應市場變化,不斷創新和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生存下去。
參考資料:
智能車參考:第一家倒下的日系合資車企:全面停産,大規模裁員,資産清算變賣
懂車:三菱要涼涼?帕傑羅的輝煌,爲什麽三菱沒能複制
編輯:不吃麥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