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小雷對京東奪寶島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年帶有賭博性質的 " 一元奪寶 " 時代,所以當同事向小雷介紹自己再奪寶島低價撿漏的經曆後,小雷第一反應并不是 " 省了多少錢 ",而是更直白的 " 京東奪寶島還活着?"。
其實在整改後,現在的奪寶島 "2.0" 和京東的拍賣業務有點相似,隻不過京東拍賣的覆蓋範圍更加複雜,采用的拍賣方式也有英式(加價)和荷式(減價)兩種。而奪寶島采用的是最經典的英式拍賣,所銷售的物品來源也更加單一:法拍和破産拍賣是不用想了,在奪寶島上能買到的大多數也都是京東備件庫或者倉庫中退回的二手準新商品。
而這個備件庫,自然就是我們在奪寶島 " 撿漏 " 的主戰場。
在京東倉儲前置、售後前置的特殊銷售模式下,每天都有大量商品被調撥到各地的售前倉中,同樣地也有大量滞銷或臨期商品需要調出售前倉。此外京東自營商品特殊的售後機制,也導緻京東手中會囤積不少準新成色的二手退貨商品。而這些産品的終點站自然是奪寶島。
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奪寶島 " 備件庫 " 分類中的 iPhone 15 爲例,按理說這種新款手機不存在滞銷的可能,所以奪寶島也在一旁列明了産品屬性:備件庫自營和 9 成新代表産品很有可能是所謂 "7 天無理由 " 退貨的手機,不多的庫存也可以佐證它的來源。
不過不同于機制複雜、要提前繳納保證金、每次出價後還會小幅延長拍賣時間的京東拍賣相比,京東奪寶島的銷售機制顯然要精簡很多:參與奪寶島不需要提前繳納保證金,因爲奪寶島報價時就需要直接支付 100% 的價格到奪寶島平台,沒有成交也要等到第二天才返還。此外奪寶島報價也不會延長産品銷售時限,這也是奪寶島和京東拍賣最大的不同。
圖片來源:雷科技
爲了不事先推高産品報價,有經驗的奪寶島玩家會參考産品的售價與曆史報價,卡着銷售時間結束的最後幾秒開出自己的真實報價。同樣以 iPhone 15 爲例,盡管一開始擡價階段大家看起來像是撿了大便宜,但翻查産品曆史成交價格,原價 5999 元的 iPhone 15 最終 5600 元左右的價位成交,十次成交的中位價格爲 5745 元。
和 5999 元的原價相比,5745 元的到手價似乎也賺到了便宜。但考慮到這些備件庫産品本質上是别人退貨後的二手産品,因幾百元的差價選擇品相未知的二手産品,這似乎就不太劃算了。更不用說在最近的 10 次報價中居然還有 4 次報價高達 5999 元。我們先不考慮其他電商平台的 " 百億補貼 ",光是用原價買 "9 成新 " 這一行爲本身就讓人不解。
對于這種原價買二手的行爲,小雷的朋友阿強,一個曾在海外從事拍賣行業的奪寶島用戶向小雷分享了他的經驗:
從機制上看,奪寶島的銷售機制和傳統拍賣有些類似,公布每次報價的特點也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家出價的欲望,提高了産品的曝光度和拍賣的競争烈度。但因爲奪寶島每次出價并不會延長銷售時限,這意味着真正有經驗的用戶隻會在銷售時限的最後給出單次報價。
對沒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奪寶島是明牌的拍賣;但對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奪寶島與其說是拍賣,反而更像是暗标。有經驗的玩家在心中已經有基本的價格預期,隻要當前報價過線就會立刻放棄。但對于新玩家來說,競價機制可能會勾起他們的競争心理,出于情感或沖動出價更高的金額,而不一定根據實際價值作出決策。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競價更容易 " 上頭 "。
其實從奪寶島報價 " 最後五秒 " 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像奪寶島這樣的銷售平台," 不透明 " 才是最大的特點:不僅買家之間價格不透明,甚至産品本身都 " 不透明 "。
以京東備件庫爲例,和電商平台同源的備件庫直接調用了正常商品的詳情頁面,僅在商品說明處标注了商品無圖示贈品,以及模糊的所謂 " 備件庫 9 成新 "。至于手機屏幕究竟有無劃痕,電池壽命是否健康,消費者在産品到手之前無從知曉。
此外,由于備件庫商品的特殊性,京東并不會對這些商品進行詳細的完整性檢測,這也導緻備件庫産品中 " 偷梁換柱 " 現象頻發:在備件庫筆記本電腦品類的評論區中,不少用戶都表示自己買到的筆記本有不正常的使用記錄,部分硬盤通電時間更是高達上萬小時,懷疑自己買到的 " 備件 " 被上一手買家更換了零部件。
更不用說京東對備件庫産品實施極爲有限的售後保障:
退貨:7 天質量問題支持退貨
換貨:所售商品均不支持換貨
維修:僅手機、平闆、筆記本支持 180 天質量問題維修,鍾表(僅瑞表)支持 90 天質量問題維修
從這個角度看,京東備件庫的商品和盲盒沒有區别。如果不是抱着撿漏的目的,有實物圖片确認商品狀況的閑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台可能更有保障。更有趣的是,京東備件庫這一概念的興起,還真離不開閑魚等二手交易平台。
早在京東備件庫上線之前,不少閑魚用戶就已經從某些 " 個人賣家 " 手中買到了一些 " 箱說齊全 " 的準新産品了。這些神秘的 " 個人賣家 " 發貨地遍布全國,上架的産品品類也五花八門,從手機到破壁機、從電腦到行李箱,品種繁多但又毫無章法。沒錯,這些其實就是各地的備件庫以個人的名義出售 " 處理品 "。
事實上,即使京東已經開始在 App 中自營備件庫,但在閑魚等二手平台上,我們依舊可以找到各備件庫上架的商品。而且比起緊張刺激的京東 " 奪寶島 " 機制,簡單明了的二手平台交易說不定真能撿到便宜。
那對于消費者來說,京東備件庫的意義究竟在哪?
事實上,無論京東自營的備件庫還是閑魚平台的 " 個人賣家 ",他們真正的 " 服務對象 " 從來都不是你我這樣的消費者,而是京東本身。無論線下賣場還是線上電商,退換貨、倉儲和物品損壞都是令人頭疼的存在。對京東這類物流前置、售後前置的平台來說,處理品帶來的壓力尤爲嚴重。
從短期上看,備件庫的存在可以緩解倉儲壓力,同時某些競價上頭的新玩家也能爲備件庫帶來意料之外的收入。但從長期來看,備件庫始終是将原價商品打折處理。因此在我看來,與其通過備件庫消化庫存,電商平台其實更應該從源頭開始減少所謂 " 備件 " 的誕生。而在如何利用算法優化倉儲這件事上,京東其實有着豐富的經驗。
在平台發展早期,京東就将預測技術應用在圖書品類管理中。在應用初期,京東預測技術隻用于幫助采銷人員預測銷量、自動補貨。但在經過多年的進化後,大數據算法預測已經應用到京東商城全品類的運營當中。根據 2018 年的數據,消費品類中已有超過 80% 的訂單由系統自動下單補貨。
圖片來源:京東
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設 " 官翻店鋪 ",仿照官翻的模式建立經銷商與品牌之間的通道,讓處理品進入有保障的官翻體系,這也是将 " 備件庫 " 規範化的方式之一。在國内已經跌至 Others 的三星就在多個平台積極開設官翻店鋪,用翻新機來彌補自己品牌在中低價格區間的品牌競争力。
再說了,無論是買官翻産品還是入手二手設備,都算是爲減少制造電子垃圾和環保做貢獻。随着産品同質化、新品不斷内卷但難以有實質性創新等問題的持續存在,或許未來官翻、官方二手等産品類型,會變得越來越主流化,甚至變成一個新的龐大的細分市場。而當官翻市場規範化後,這種帶有抽獎性質的 " 備件庫 ",也是時候退出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