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2024 年一季度,中國消費增速放緩;固定資産投資受到房地産投資拖累略顯乏力,在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的強勁拉動下,增速得以加快;進出口方面,随着海外需求的逐步複蘇,增速好于預期。在上述三駕馬車的共同推動下,一季度 GDP 實現了 5.3% 的增速。
4 月 16 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當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季度經濟運行指标數據表現不錯,可以用持續回升、起步平穩、穩中有進、開局良好四個關鍵詞來評價。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稱,5.3% 的 GDP 增速已經超出了市場原先 5% 的預期。由于去年基數相對較低,預計今年二季度 GDP 增速也将有較好的表現。在宏觀政策的扶持和外部環境持續改善的前提下,今年全年 GDP 增速有望達到 5%。
自 2023 年起,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之間的 " 溫差 " 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盛來運解釋了目前經濟恢複的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存在于消費和生産、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等。
盛來運稱,下階段,中國仍處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階段,一些企業要進行轉型升級,所以大家要承受轉型的一些陣痛。由于傳統産業調整,新動能培育,出現一些經濟增長波動是很正常的,但是發展質量是在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不斷進步,這才是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本面。
多位接受采訪的經濟學者表示,這種不平衡也來自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解決之道仍在于結構性改革。
消費增速回落
消費是 2023 年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7.2%,最終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 4.3 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82.5%。
2024 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7%,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滑 1.1 個百分點。其中,3 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3.1%,相比 1 月— 2 月下滑 2.4 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去年消費和服務業的恢複性增長受疫情防控放開的特殊性因素影響,這些因素不可持續,因此工業和投資是今年經濟可持續回升的主要力量。
今年一季度 CPI 同比增長 0%,其中 1 月至 3 月 CPI 同比增速分别爲 -0.8%、0.7%、0.1%。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 月,CPI 曾連續四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從 CPI 走勢來看,需求不足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如果國家不針對需求不足、内生動力不足、宏觀政策支撐不足等問題出台相應對策,今年 CPI 增速可能維持在 1% 以下。
啓铼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當前消費持續改善的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意願、消費能力的提升,都需政策加大呵護力度。
盛來運稱,從未來走勢看,CPI 會在低位緩慢回升。一方面是經濟持續向好,總需求在回升,是支撐 CPI 回升的重要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部分農産品價格也到了價格調整拐點,比如生豬價格。接下來的假日消費還會帶動旅遊出行類的消費價格回暖。
管清友将目前的消費現狀描述爲 " 消費換階 "。他說,由于房地産市場下行,流向房地産市場的消費轉移到其他行業,進而對某些特定行業的消費起到促進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總體消費偏弱的最主要矛盾不是缺乏消費标的和消費方式,而是居民沒錢消費以及對收入的預期尚未有根本性改善。
管清友稱,消費的根本性問題是結構化問題。中國經濟在産業升級過程中,改善經濟結構将是最重要的着力點。
投資穩中有升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超過 10 萬億元,同比增長 4.5%,增速比 1 月— 2 月加快 0.3 個百分點,相比去年同期增速下滑 0.6 個百分點。
投資各分項持續分化。其中,房地産投資依然是主要拖累項,今年前三月房地産開發投資超預期下滑 9.5%,爲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盡管各項政策陸續出台,但房地産的深度調整仍在持續進行。
另一方面,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6.5%,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9.9%。潘向東表示,設備更新升級等穩經濟、穩内需政策的發力以及出口短期韌性的保持,爲制造業投資提供了一定支撐。因此,短期制造業投資仍将保持一定增速。
2024 年,各地開始通過各項舉措積極推動投資增長。年初,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大省或轄内主要城市舉辦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 月 2 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提出,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是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曾在博鳌亞洲論壇上建議,增強财政政策支持投資的力度。劉俏說,今年下半年存在很多不可預測的事情,包括一些國家政府首腦的選舉,這些可能影響國際貿易和中國企業出口,這種情況下投資變得很重要。同時,保持一定的投資強度來抵消房地産投資下滑帶來的影響也很關鍵。
管清友說,過去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很難持續,但并不意味着中國不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資增速。
張立群表示,2024 年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拉動和放大效應。在克服市場引導的投資收縮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特别是要發揮好宏觀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通過顯著增強基建投資的力度,使企業訂單明顯增加,從而帶動企業的生産和投資活動逐漸回暖,進一步促進就業市場的穩定和居民消費的持續回暖。
外貿穩定增長
2023 年,蟬聯七年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的中國開始受到貿易波動帶來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僅同比增長 0.2%;2023 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 11339 億元,下降 8.0%,以美元計,下降 13.7%。
國内外機構預計 2024 年全球貿易或将進一步複蘇。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4 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将增長 2.6%。
一季度,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 101693 億元,同比增長 5.0%。但 3 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 1.3%,其中出口同比下降 3.8%。
潘向東表示,一季度中國外貿表現好于預期,盡管短期内受到地緣政治等不确定因素的幹擾,但出口保持正增長仍有支撐。下半年,随着歐美央行可能進入降息通道,有望進一步提振海外商品需求。同時,主要經濟體或相繼進入補庫階段,海外需求韌性将繼續爲中國的後續出口提供有力支撐。
盛來運在答記者問時說,從外需看,世界經濟有回暖迹象,一季度出口比預期的要好。
管清友說,一季度,越南、韓國等出口型經濟體出口表現較好,說明外部貿易環境在改善。但是,中國所面臨的進出口環境也在變化,比如出口的商品更加高端化,外貿解決就業的能力在減弱,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未來穩出口依舊是一項比較重要的任務。
經濟恢複的不平衡性
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中,盛來運說,經濟恢複有不平衡性,核算是所有行業增加值的一個彙總,是一個反映總體情況的指标。
盛來運說,從恢複程度來看,中國的消費恢複不如生産,中小微企業的恢複不如大企業,所以經濟恢複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 大家對這個數據的感受,可能就有一定的不同認識 "。
盛來運稱,下一步,在繼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基礎的同時,要進一步關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要關注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管清友說,宏觀和微觀的溫差依然比較大,這種溫差在 CPI、PPI 上已經有所反映,而宏觀、微觀溫差背後是結構扭曲問題。
爲解決結構扭曲問題,管清友建議推行一系列深入體制機制的結構化改革。管清友說:" 中國經濟現在面臨很大挑戰,但韌性強、潛力大,中國經濟有牌可出,關鍵是要把方案想清楚,下定決心。"
張立群說,當前宏微觀經濟之間存在的反差主要體現在部分企業經營仍然面臨困難,以及就業市場面臨着總量和結構雙重壓力,距離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标還有明顯的差距。
張燕生說,去年全球經濟增長不樂觀,所以個人感受 " 遇冷 ",這種感受與宏觀經濟趨勢是一緻的。但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人對宏觀經濟發展的感受存在差異。在調研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泰州、深圳等經濟中等發達和發達地區的人,對經濟發展的感受會 " 更暖 " 一些。
在張燕生看來,中國需要對體制機制進行結構性改革。他表示,2024 年至 2027 年期間,中國很有可能經曆與 1998 年至 2002 年類似的結構調整期。調整期需要的不是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需要的是解決高質量發展面臨問題的一攬子政策,包括短期解決需求不足,中期實現房地産等大宗消費市場的止跌企穩和模式轉型,長期解決動能、結構、體制機制轉換和防風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