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誰在裸泳。
2025 年初,上海的街頭依舊籠罩在冬日的寒意中,但 " 烘焙第一股 " 克莉絲汀,可能再也無法等到春天的來臨。
近日,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這家由台灣人在上海創立的知名糕點品牌——新增了一則破産審查案件。曆經 32 年的輝煌與波折,克莉絲汀最終未能逃脫市場的殘酷洗禮,将走向破産。據悉,該公司不僅無法兌付消費者手中的卡券,涉及金額高達 2.5 億元,還拖欠了供應商貨款和員工薪酬,總額約 5700 萬元。這一系列财務危機,無疑加速了其走向破産的步伐。
事實上,克莉絲汀的衰落早有預兆。早在去年 12 月,公司就發布公告稱,香港聯交所決定維持撤銷其上市地位的決定。12 月 27 日,克莉絲汀正式被摘牌,結束了其在資本市場的旅程。這一消息無疑是對這家老牌烘焙企業的沉重打擊。
克莉絲汀的故事始于 1993 年,作爲最早一批外資投資的中式烘焙店,它曾經在長三角地區擁有超過千家門店,風頭無兩。2012 年,正值公司成立 20 周年之際,克莉絲汀成功登陸港交所,被譽爲 " 烘焙第一股 "。上市初期,公司股價一度沖高至 1.7 港元 / 股,市值突破 20 億港元,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好景不長,克莉絲汀的股價自那以後便一路下滑,最終走到了破産的邊緣。
死于高層内鬥
1992 年,台灣商人羅田安在上海創立了克莉絲汀,開啓了一段烘焙行業的傳奇故事。憑借對産品品質的極緻追求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嗅覺,克莉絲汀迅速崛起,成爲中國大陸烘焙市場的領軍者。短短數年間,它不僅構建了龐大的連鎖門店網絡,還将業務拓展至咖啡、茶飲等多個領域,打造了一個多元化的餐飲帝國。2012 年,克莉絲汀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 20 億港元,成爲烘焙行業的标杆企業,風光無限。
然而,輝煌的背後暗藏危機。自 2015 年起,克莉絲汀的經營狀況開始急轉直下。公司内部管理問題頻發,供應鏈混亂、成本失控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與此同時,烘焙市場的競争日益激烈,消費者口味和消費習慣也在快速變化。遺憾的是,克莉絲汀未能及時調整戰略,依然固守傳統的産品線和營銷模式,錯失了擁抱新消費趨勢的機會。尤其是在電商和外賣平台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克莉絲汀對新渠道的重視不足,導緻其市場份額被新興品牌不斷蠶食。
更令人唏噓的是,克莉絲汀的内部紛争愈演愈烈,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創始人羅田安與現任董事會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雙方圍繞資金使用、管理層決策和股東權益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博弈。羅田安公開質疑公司 2022 年 6 月配股所得資金的去向,認爲這些資金并未用于公司正常運營,而是被轉移至其他賬戶。他甚至計劃向港交所舉報,要求徹查此事。
對此,克莉絲汀董事會迅速回應,否認了羅田安的指控,并承諾公開物業出售情況以證明資金用途。執行董事朱永甯強調,公司資金緊張主要是受疫情影響,而非資金濫用。他還指出,羅田安的指控毫無依據,并稱配股資金已全部用于維持公司運營。然而,這并非雙方首次交鋒。早在 2017 年,羅田安就因股東罷免而失去公司控制權,此後多次試圖重掌大權卻屢屢受挫。2020 年,羅田安還曾實名舉報朱永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權,導緻公司内部矛盾進一步激化。
朱永甯的背景也成爲争議焦點。作爲複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的碩士,他曾在金融行業深耕 25 年,擔任過國泰君安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要職。然而,羅田安質疑其缺乏烘焙行業經驗,認爲他無法帶領公司走出困境。這種專業背景與管理能力的錯位,進一步加劇了公司内部的信任危機。
随着内鬥的持續升級,克莉絲汀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近年來,公司業績持續虧損,線下門店大規模關閉,甚至依賴股東貸款勉強維持運營。2022 年 12 月,克莉絲汀因拖欠貨款、工資等約 5700 萬元,銀行賬戶被凍結,旗下所有零售門店被迫暫時關閉。這一系列危機不僅讓公司陷入絕境,也讓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似乎在上市後,股東們不再關心主頁面包烤得好不好,他們隻關心錢該怎麽分?
根據資料,從 2017 年到 2019 年,克莉絲汀的 CEO 換了好幾任,董事會成員也頻繁更替。高管如走馬燈般輪換,公司戰略朝令夕改,克莉絲汀的管理層陷入了混亂,經營能力大大減弱。
港交所對此事高度關注,已介入調查并表示将依法處理。同時,港交所提醒投資者密切關注克莉絲汀的動态,以規避潛在風險。業内人士指出,内鬥已成爲克莉絲汀發展的最大障礙。在烘焙市場競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司内部的不穩定和創新能力匮乏使其舉步維艱。如果内鬥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克莉絲汀的未來将充滿不确定性。
多年未曾盈利,老闆賣樓抵債
自 2023 年 4 月 3 日起,公司股票便因财務問題暫停交易,而其門店也陸續關閉,無法正常運營。2024 年 10 月 18 日晚,港交所發布通知,因克莉絲汀未能滿足上市複牌條件,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然而,克莉絲汀并未放棄最後一絲希望。根據上市規則,公司有權在 10 月 23 日之前向港交所覆核委員會提出覆核申請。若未提出申請,其上市地位将于 10 月 29 日上午 9 點正式被取消。最終,克莉絲汀在 10 月 23 日提交了複核申請,但最終仍未能改變被退市的命運。
曾經,克莉絲汀在全國擁有超過 1000 家門店,但如今這些門店均已歇業。2012 年 3 月 9 日,克莉絲汀的股價曾達到 1.72 港元,市值高達 17.1 億港元。然而,停牌時其市值已縮水至 6909.69 萬港元,令人唏噓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起,克莉絲汀開始出現虧損,此後連續 9 年虧損,再未實現盈利,累計虧損金額超 13 億元。
如今,搜索 " 克莉絲汀 " 官方公衆号,最後一次更新停留在 2022 年 9 月 2 日。而在大衆點評網,其門店信息也已無法查詢。
克莉絲汀的困境始于 2022 年 7 月,當時公司被曝光上海幾乎所有門店暫停營業,待兌付的預付卡券金額超過 2.5 億元,同時存在拖欠門店房租、員工工資等問題。8 月,公司曾宣布部分門店重新開業,似乎帶來了一絲希望。然而,2023 年 3 月 10 日的一則公告再次澆滅了市場的期待:公司現金流緊張,支付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和員工薪酬出現延誤,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拖欠金額高達人民币 5700 萬元。由于拖欠貨款,部分供應商已采取法律行動,凍結了公司的銀行賬戶。
克莉絲汀在公告中表示,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集團的運營,自 2022 年 12 月起,公司已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此外,公司執行董事名下的南京千萬豪宅也被拍賣,所得款項用于支付員工成本、原材料及租金等開支。
克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曾無奈地向媒體表示:" 很難再開了,希望早日破産清算。" 他還反思道:"2012 年公司上市後,人心膨脹,無人認真經營。股東們整天詢問各種投資項目,意見不合後甚至開始倒戈。" 這段經曆或許也反映了克莉絲汀從輝煌走向衰敗的深層次原因。
中式點心,行業大洗牌
在 2021 年前後,中式點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成爲市場上的新寵。以虎頭局、墨茉點心局、泸溪河、澤田本家、祥和饽饽鋪等爲代表的中式糕點品牌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資本的追捧,一躍成爲年輕人的 " 新寵 "。
據美團點評發布的《2019 年中國烘焙門店市場報告》統計,彼時中式糕餅的全國門店數量已經突破 5 萬家,成爲烘焙行業中的第二大細分品類。
這一賽道的火爆,從融資市場的表現中可見一斑。在短短兩年間,衆多中式烘焙品牌頻繁獲得融資,成爲資本市場的寵兒。例如," 初代中式點心網紅 " 鮑師傅不僅完成了天使輪和股權融資,還在 2021 年傳出啓動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估值高達 100 億元;2020 年成立的墨茉點心局迅速完成了 5 輪融資,單店估值超過 1 億元;以複興中式糕點爲使命的虎頭局渣打餅行也相繼完成了天使輪和近 5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澤田本家獲得了何伯權、天圖資本的首輪融資;百年非遺老字号祥禾饽饽鋪完成了首輪過億元融資;而南京的泸溪河也被傳獲得了美團龍珠的融資,金額高達 4 億至 8 億元 ……
與此同時,許多尚未完全爆紅但已經小有名氣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如吳酥生、詹記等,也受到了風險投資機構的重點關注。
具體來看,當時排名靠前的中式點心品牌背後都站着知名的投資機構。例如,墨茉點心局背後有美團龍珠、今日資本、番茄資本、源來資本、元璟資本等;虎頭局背後有環球老虎基金、紅杉中國、IDG 資本、紀源資本、挑戰者資本等;澤田本家背後有天圖投資、今日投資等;鮑師傅則獲得了天圖資本、昆侖資本的投資 ……
不難發現,這些站在風口上的中式烘焙品牌,都得到了資本的大力扶持。在資本的推動下,它們開始迅速擴張,拓店勢頭迅猛,彼此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争。
然而,當熱潮退去,留下的卻是一地雞毛。2023 年,國内烘焙門店的增長率開始下滑。2019 年美團評選出的 TOP100 烘焙商家中,到了 2023 年已有 39 家停止營業,32 家減少了門店數量。
進入 2024 年,烘焙賽道的洗牌進一步加劇。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與烘焙相關的企業超過 104 萬家,其中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新增企業 7.3 萬餘家,與 2022 年同期相比僅增長了 2.6%。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山東和江蘇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分别達到 11.9 萬餘家、10 萬餘家和 7.1 萬餘家。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27.6% 的企業成立于最近 1 至 5 年,而成立于 5 至 10 年的企業占比爲 32.3%。
與此同時,烘焙行業的高端和老牌品牌也未能幸免于難,紛紛遭遇困境。除了老牌面包品牌克莉絲汀的閉店退市,甜甜圈巨頭唐恩都樂也黯然退出中國市場。曾經風靡一時的牛角村被曝破産清算,而初代 " 烘焙王者 "85 度 C 在全國多地的門店也紛紛歇業關閉。深圳的高端烘焙品牌昂司蛋糕關閉了全部門店,被譽爲 " 法甜界天花闆 " 的 LENÔTRE 雷諾特法式西點也關閉了在中國内地的最後一家門店 ……
其中,虎頭局的興衰尤爲引人注目。2019 年,虎頭局從長沙起步,迅速嶄露頭角。2021 年至 2022 年初,是虎頭局的高光時刻。僅在 2021 年,它就完成了兩輪融資,背後站着老虎環球基金、紀源資本、紅杉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然而,随着新中式烘焙熱潮的退去,虎頭局的擴張步伐也逐漸放緩。
2023 年成爲虎頭局命運的轉折點。年初,虎頭局和泸溪河先後獲得融資,但随後虎頭局便深陷倒閉、裁員、債務等負面傳聞。這一年,虎頭局被頻繁曝光上海總部人去樓空、全員離職,員工集體維權的消息。盡管虎頭局創始人胡亭在 2023 年 3 月出面否認倒閉傳聞,并表示正在努力恢複,但到了 4 月,虎頭局陸續關停了天貓、抖音、拼多多、得物等線上渠道的旗艦店。最終在 2024 年 1 月,虎頭局因無法繼續支撐,正式進入破産清算程序。
如今,克莉絲汀已然成爲又一個倒下的烘焙品牌,但恐怕不會是最後一個。至于下一個倒下的品牌會是誰,隻能交給時間來揭曉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作者:王濤,編輯:吾人,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