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鍾睒睒的公開發言,引發了很多讨論。
比如說 " 看不起直播帶貨的企業家 ", 電商平台低價戰略 " 對中國産業是一種巨大傷害 ",社交媒體算法控制等,被視爲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很有 " 炮轟 " 效果。
在這中間,最有針對性的還是其對張一鳴道歉的喊話,這緣于今年年初,鍾睒睒和農夫山泉遭遇的嚴重網暴。截至目前,并未看見張一鳴有任何回應的迹象。
鍾睒睒現下的 " 高調 ",可以理解爲他對網暴的反擊,也可以理解爲他對過去 " 不響 " 的颠覆。
其實久浸互聯網的人們不難發現,鍾睒睒這些充滿 " 火藥味 " 的言論,其實本身也是一種 " 帶貨 ",帶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 " 敢于直言 " 的新形象、新人設。
說鍾睒睒在塑造新形象,一點也不爲過。在陷入和娃哈哈的拉踩風波前,鍾睒睒一直以 " 低調 " 著稱,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或發言。人們對這位 " 首富 " 知之甚少。這種 " 不響 " 曾經并未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直至在拉踩風波中陷入螺旋式下沉的風暴。
" 悶聲 " 可以 " 發大财 ",也可能失去對自我的解釋權,鍾睒睒在網暴旋渦中或許有了新的感悟。
不論鍾睒睒的初衷如何,我們對于他的發聲也好,他嘗試樹立的新形象也好,倒也不必排斥,而是應該歡迎。因爲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企業家勇于發聲的輿論場,而非一個企業家沉默是金的輿論場。
鍾睒睒對網暴的反擊,似是有備而來。一方面,他稱 " 罵自己的人也是受害者 ",避免自己站在批評群體的對立面;另一方面,他将矛頭直指張一鳴和算法,認爲 " 利用科學、科技手段、技術能力,造成的惡比普通人造成的惡要大,這是大惡 "。
鍾睒睒喊話張一鳴,看起來是私事,但涉及的議題,卻是公共議題。平台是否縱容謠言成爲流量密碼?平台在網暴整治中應該承擔什麽角色?這些問題關乎鍾睒睒的切身利益,也關乎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個個平台構成了網絡世界。不僅是網絡暴力,近年來愈加撕裂、偏狹的網絡對話環境,也和平台,和算法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希望張一鳴或者平台出來發聲,并非是要制造新的對立。一般而言,總是技術發展在前,規則制約在後,對于發展中的問題,還需要即時跟進,不能久拖不決,更不能無動于衷。
鍾睒睒的喊話就是一個對話的契機,社會可以借此了解平台在面對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時,到底有沒有認真對待,做過哪些努力,未來又有哪些應對規劃?
包括鍾睒睒提出的電商平台低價戰略等問題,他的觀點不一定正确,但問題卻是當下關系國計民生的真問題,值得探讨。
人們确實期待更多的企業家能在公共議題上發聲,在 " 理越辯越明 " 中推動行業和社會的進步。企業的本質,是爲社會解決問題,而非制造問題,隻有在辨析中不斷校準方向,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當然,這也需要網絡輿論和企業家們的雙向奔赴。企業家們勇于發聲,需要一個更寬容的網絡土壤來承接。隻有寬容一點,再寬容一點,更寬容一點,才會有更多企業家敢于從幕後走向前台,積極發聲,求真思辨。
這需要我們每個網絡沖浪者的努力,也需要平台的行動。
所以,張一鳴會回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