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四年前,年近 80 歲的吳耀漢,腎衰竭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功能隻剩不到 2 成。
爲了維持生命,他每天需要透析 4 次,每次長達一小時。
可即便身體如此,他依然認爲自己最多兩周就之後就可以複工了:
" 身體還行,拍戲還能撐六七個小時;如果與洗肚(透析)的時間錯開,可以堅持八個小時以上。"
而他的腎病之所以這麽嚴重,也跟工作分不開。
年輕時,由于經常連軸轉開工,作息時間不規律,加上每頓都是便當泡面,漸漸地就把身體搞壞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經常在電影中飾演市井小民的喜劇笑匠,生活中是不折不扣的隐形富豪,他身家數十億,并不缺錢花。
對他來講,拍戲不是維持生計的手段,而是他的愛好與畢生事業。
如果他的生命能夠重來一次,也許他還是會選擇去做一名演員。
兩度提名影帝的喜劇笑匠
吳耀漢這個名字,也許有人會覺得陌生。
但一說起 " 司機大佬 "、" 排氣管 "" 大山地 ",再看到他那标志性的小胡子,相信每個人都會恍然大呼:原來是他!
畢竟,誰的童年沒被他逗笑過呢?
在《奇謀妙計五福星》裏,他是隐身術愛好者—— " 排氣管 "(粵語稱 " 死氣喉 ")。
在這部電影裏,洪金寶負責打,秦祥林負責帥,吳耀漢自然負責起了搞笑。
由于癡迷隐身術學習,排氣管鬧出了不少笑話,還被隊友們一起捉弄,留下了很多令人捧腹的 " 名場面 "。
在《靈幻先生》裏,他是養小鬼,到處騙吃騙喝的三腳貓道士 " 明叔 "。
油炸鬼和抹鍋灰隐身(又是隐身)這裏,貢獻了僵屍片裏的經典喜劇橋段。
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裏,他出演了影史上最 " 猥瑣 " 又呆萌的青翼蝠王韋一笑。
受傷中毒卻傷在屁股上,還讓白眉鷹王幫他吸血療傷,結果自然免不了挨揍。
即便是僅有幾句台詞的客串,他都表演得相當出彩,抓人眼球。
在洪金寶導演的《快餐車》裏,他飾演的精神病患者,幫助成龍和元彪解決了爆胎的問題。
當兩人驚奇他這麽聰明爲什麽會到精神病院來的時候,他說出片中最搞笑的一段台詞:
" 我是因爲精神病才進來的,又不是因爲蠢,精神病和蠢是兩碼事啊,知道嗎,蠢豬?"
似乎無論在什麽類型的電影裏,無論他的角色有多少戲份,他總能成爲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那個。
也因如此,他曾被兩次提名爲金像獎影帝。
他的喜劇表演,從來沒有過于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仿佛隻頂着一張撲克臉,就能把你逗得前仰後合。
吳耀漢曾在采訪中說過,自己特别喜歡拍喜劇,每天都渴望開工。
因爲一到現場大家的氛圍非常好,經常嘻嘻哈哈地就把工作做完了。
而除了編劇寫的對白,很多時候他們的演出都是即興的,覺得不錯就放在正片裏了。
現場每個人都很開心,出來的效果也很好,觀衆看了高興。
這就是他工作最大的意義。
富二代勇闖影壇
如果沒去做演員,吳耀漢很可能會在英國成爲一名牙醫。
他出身在名門望族,父親是香港九龍巴士以及九龍殡儀館的創辦人,一個真正的富豪。
但身爲富二代的吳耀漢,卻從沒感受過家庭的溫暖。
父親有四房姨太太,吳耀漢的母親是第二個,在他 7 歲那年就去世了。
他們一家住在山上一棟五層的豪宅裏,一層是公共區域,其餘四層分别居住着四個太太和孩子們。
每次吃飯時都要分成大人、小孩、傭人三桌。
自從母親去世後,吳耀漢似乎成了沒人管的孩子,他不僅失去了屬于自己的 " 那一層 ",還被送去了寄宿學校,中學時就到英國讀書了。
同時,父親還切斷了他的經濟來源,讓他自己想辦法賺錢來養活自己。
從小離家得不到照顧,如今又被逼獨立,他很早就體驗到世态炎涼,人情冷暖。
隻能逼迫自己去适應環境,這也爲後來他成爲父親之後的行爲埋下了伏筆。
本來在英國念牙科的他,因爲喜歡卓别林的喜劇,轉而攻讀戲劇學院,并順利畢業。
1967 年,偶像卓别林指導了一部《香港女伯爵》,他自告奮勇,最終争取到一個臨時演員的位置。
雖然隻是在裏面打了個醬油,他卻特别開心,也堅定了要走喜劇路線的想法。
彼時,吳耀漢還在英國經營着一家美容院。機緣巧合下,他認識了香港資深電視制作人周梁淑怡。
當時的周梁淑怡正在爲許氏兄弟的喜劇節目《雙星報喜》招募工作人員,于是邀請吳耀漢一起參與演出。
節目播出來效果很好,在周梁淑怡的邀請下,吳耀漢選擇回國後正式加入亞視。
從 1976 年的《半斤八兩》開始,吳耀漢一共拍攝了六十幾部電影,大部分絕大部份都是喜劇。
他也憑借出色的表演和喜劇天賦,獲得了超高的人氣。
他曾在采訪中透露當年自己的片酬高得驚人,經常是拍一部戲的錢,就能買下一套房産,最誇張的時候他有兩輛勞斯萊斯,數棟價值不菲的别墅房産。
但在工作和投資之餘,他的生活卻異常簡單。
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 1965 年與第二任妻子 Susan 結婚之後,他的私人生活平靜且低調。
兩人一起孕育了三女一子。
可就在此時,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吳耀漢在教育孩子的方面,選擇了跟自己父親一樣的方式——放養。
兒子吳嘉龍混血長相非常帥氣,曾經也希望在娛樂圈混出個名堂。
但從小就被吳耀漢教育要獨立的他,沒有得到老爸的任何幫助,最終默默退圈,甚至還被相戀多年的女友父母嫌棄 " 太窮 " 而分手。
女兒們也不省心。
兩年前,他的兩個女兒由于藏毒吸毒被捕,當時已經病重的他目睹了這一切,面對媒體的詢問不願意開口回應任何事。
也許因爲童年的自己從沒是因爲他沒有受到父親的關注和教育,他并不知道如何做一個父親才是稱職的。
放養兒女,敦促他們獨立 …… 自己當年就是這麽過來的,爲什麽到孩子身上就不行了呢?
好在,兒子并沒有因此埋怨他,他也逐漸改變了自己曾經頑固的想法。
在一次采訪中他坦言,時代不同了。
自己當初能成功,主要是還是運氣好。
那時候是七八十年代,正處在香港電影的的黃金時期。
系數吳耀漢參演的電影類型不難發現,無論是主打動作喜劇的《五福星》,還是僵屍片《靈幻先生》……
從内容、類型、票房再到影響力,都是那個時代的毫無争議的頂流。
但兒子入行的時候,香港電影早已不複當年輝煌,他的失敗,生不逢時也是原因之一。
他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初自己能多給兒女們一些支持,是不是他們的結局會有所不同呢?
可生活,從來就沒有如果。
曾經有傳言說五福星要重聚,如今随着吳耀漢的離開,一切已經不可能了。
曾經電影中那些熟悉面孔,也一個一個地離我們而去。
印象裏,他們仿佛永遠隻是電影中那三四十歲的樣子;直到看到新聞中那熟悉的名字和面孔,看到他們的年齡數字,我們才發現:
原來從小看到大的他們,已經那麽老了啊。
也是,曾是小孩子的我們已經長到了三四十歲;曾經三四十歲的他們自然也在一步步走向晚年。
他們的離開,伴随着一段輝煌時代的結束,一同結束的還有我們的青春年華。
我們這代人,終究還是來到 " 失去 " 比 " 得到 " 更多的臨界點了吧。
監制:視覺志
編輯:小 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