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袁總與我談一個項目的合作。在合作框架幾近達成的情況下,我讓袁總帶上意向項目負責人來和見個面。
經過簡短的交流後,我讓那個意向負責人回避下。我直接了當的問袁總,怎麽帶了個幾年不做項目的人過來?袁總一臉茫然,問我怎麽知道?
我說,他眼睛大而無光,聽了項目概況後,面無表情,無動于衷,更重要的是沒有自己的見解,更沒有邊聽邊記錄的習慣…袁總連忙打招呼,說是自己的表弟,已有五年多不做事了。
長期不工作的人,已形成了我行我素的壞習慣,過于自我。由于與職場脫節,幾乎喪失了鬥志。作風松散,走路一步三搖,沒有時間觀念,喜歡圍觀。
我經常與朋友說,要激發一個人的工作熱情,根本就不要講什麽故事。直接讓他站在北上廣深上班高峰期的地鐵站,以及寫字樓的樓梯口,看那擠地鐵的人山人海,看那趕電梯的風弛電掣,但準他會改掉身上的散漫惡習。
長期不上班的人,或整天沉浸在過去的輝煌,或抱怨現實的不公,或迷戀在網絡之中,對問題的看法往往限于表象,心理浮躁,大事幹不來小事不想幹,甚至期待一夜暴富。如那些深陷直銷騙局的 " 難民 "。
而正常上班的人,深知天上掉餡餅,地上有陷阱;世上最快的捷徑就是腳踏實地。所以,他們立足于崗位,學習經驗,提升技能;緻力于創新,優化過程,注重效率。特别是他們會把工作中的困難當成鍛煉解決問題能力的良機。
長期不上班的人,已養成自己獨特的惰性。要麽啃老,要麽向老婆或孩子讨要生活費,這種人已經沒有什麽自尊了。
先來說說不上班的壞處:
1. 失去了經濟來源,内心極度焦慮。
2. 外界對你的看法會讓你崩潰,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好累。
3. 父母的唠叨有時會讓你覺得生無可戀,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靠得住。
4. 不敢進行社交活動,因爲口袋裏的銀子不夠你用的。
5. 朋友變少,越來越不敢說話,很膽怯。多半是由于長時間不與人交流的緣故。
6. 内心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
4. 有時間思考和規劃人生。相比較以前看似忙碌的日子,這種空閑的時光讓我更加有機會和自己的内心做對話,以前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疲憊,不隻是身體疲憊,這種疲憊更來自于内心的迷惘和空虛,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但是在家待業或者說失業的這段時間,我終于有時間去思考了,這種冷靜下來的思考最讓我收益頗豐。" 别讓身體走的太快,靈魂會跟不上 "!
長期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精神都是潰散的,思維都是慵懶的。
可能這麽說會比較片面,拿我朋友的老婆來說,自從閑賦在家,社交圈要麽就是存活于微博評論區裏,要麽就是那些閨蜜逛街吃火鍋。
基本上社交圈隻會在閨蜜圈裏,得到的信息僅僅是一些八卦新聞。
當然,也不是說閨蜜間說說八卦有問題,但是如果對于一個尋求上進的人而言,這并不是什麽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