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堵不住創新,美國的做法是繼續加固。爲了卡住中國脖子,讓中國芯片産業落後于美國,無法參與人工智能的大國競争,美國推出了越來越多的嚴苛禁令,但收效甚微。圍牆反而擋住了盟友利益,減少了本國企業收入,當地智庫越來越擔心 " 美國孤島 " 成爲現實。
10 月 28 日,美國财政部發布了一項最終規則,以實施拜登于去年 8 月發布的行政令,限制美國公民參與投資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等技術。該規則将于 2025 年 1 月 2 日生效。這是對該國現有出口管制和投資審查工具的 " 補漏 "。
往年 10 月,美國商務部都會更新先進芯片相關的出口管制規則——這決定了中國企業能從美國合法買到什麽性能水平的美國芯片——但今年遲遲沒有公布。今年 3 月,美國人工智能芯片巨頭英偉達發布了 Blackwell 架構芯片,按照慣例,也會提供縮水版,力保中國市場收入不清零。今年 7 月,外媒證實暫定名爲 "B20" 的特供版存在,8 月,就傳出因監管方向不明确而無法給出時間表的消息,此後便再沒了下文。
很多智庫已經發現,目前,圍牆并不奏效。隻不過,彼此的區别在于,到底是牆出了問題,還是牆本身就是問題。
美國 " 卡 " 中國芯片的脖子,無論是限制出口,還是限制投資,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 " 卡住 " 中國人工智能的脖子。但它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連主張下狠手的美國知名半導體咨詢機構 semianalysis 都稱,中國正在智算規模上超越美國。該機構屬于認爲圍牆存在問題,到處都是洞的那一派。
中國從總裝機量上來看擁有充足供應的清潔電力支持算力,免于像美國算力集群那樣遭遇電力短缺;盡管 H20 相比 H200 稍顯雞肋,但中國還擁有本土企業研發的智能算力芯片,甚至因此誕生了無問芯穹這樣專門提供異構算力的初創企業。
灰色渠道防不勝防," 打地鼠 " 的遊戲非常困難。在全球貿易格局下,商品的流轉很難被 " 計劃 ",旨在限制貿易的 " 實體清單 " 的更新又往往不夠及時。最近,一家印度制藥公司就被發現,正向俄羅斯秘密輸送 AMD 和英偉達的 AI 芯片。這些芯片由戴爾在印度的子公司,從馬來西亞采購,然後出售給印度制藥公司,後者再轉賣給俄羅斯企業。其中一家貿易對象進入了美國的制裁名單,這家印度企業就轉向可以合法交易的另外兩家俄羅斯企業。
這不會是孤例。所以,semianalysis 提議,監管機構必須經常擴大和更新實體清單,以應對通過新設企業逃避制裁的情況,甚至可以用上衛星地圖,去監測這些企業的最新動向。
但更大的漏洞是,中國仍然擁有了本土制造先進芯片的能力。
中國的先進芯片産能也将實現迅速爬坡。到 2024 年,如果包括華爲供應鏈企業,以及與之關系密切的中芯國際與長鑫存儲,中國本土廠商的晶圓設備(WFE)投入,已經僅次于台積電,成爲全球第二大買家,遠遠領先于任何一家美國企業。
全球代工廠的晶圓設備投入
來源:semianalysis
心懷憂慮的 semianalysis 認爲,美國現在的圍牆,根本堵不住中國的進步。它進一步提議,美國政府應該認真考慮更嚴格的限制措施,不僅要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設備,還要限制出口能夠打造這些先進設備的關鍵組件,這就需要盟友國家一起築牆。
但真要這麽做,美國及其盟友的代價巨大。盟友的代價最終也要美國通過外交籌碼支付。如果要求任何包含 " 美國内容 " 的技術或産品,都需要提前獲得美國許可,那麽,這将導緻美國盟友國家的利益受損。
荷蘭光刻巨頭 ASML 今年三季度新增訂單環比大跌 53%,預計明年中國市場收入,将從目前的 49% 下降至約 20%。而且,EUV 光刻設備在中國市場的收入,隻要禁令還在,就永遠消失了;傳統合規的 DUV 設備,也因爲短期中國産能飽和及長期國産替代而逐步萎縮。前韓國金融委員會委員長、現在的全球經濟研究所(IGE)主席全光宇(Jun Kwang-woo)也表示,中國遭受禁令的損害,也将對韓國經濟造成打擊。
已有智庫看到了 " 美國孤島 " 形成的潛在風險。即在 " 二選一 " 的過程中,在對全球其他市場的争奪中,與中國供應鏈更緊密融合的國家更多。在聯網汽車領域如此,在半導體領域也将如此。
也許是期望趕在出口管制新規出台前發布,10 月,美國智庫 PIIE(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就寫了一篇評論文章稱," 要麽全部,要麽全無 "("all or nothing")的做法,損害了美國的競争力。同樣在 10 月,美國智庫 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更系統地闡釋了半導體出口管制的 " 雙刃劍效應 " 如何傷害美國競争力。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與 Onto,也深度參與了 CSIS 這份報告的撰寫。
CSIS 的報告稱,中國正在以 " 替代設計 "(design-out)與 " 繞過設計 "(design-around)等途徑,突破美國自 2018 年來的技術封鎖。前者主要指中國企業用另一種來自中國或第三方國家的技術或産品,替代美國或其盟友的技術或産品;後者主要指開發新的技術,以繞過或避免使用某些現有受控的技術或組件。
" 替代設計 " 既發生在中國,也發生在海外。中國企業因爲擔心供應鏈風險,在政府的幫助下,更願意采購中國公司的産品與服務;這培育了當地市場與生态。外國企業因爲擔心自己的産品失去中國市場,将會盡可能地削減美國技術或組件的占比;暫時沒有擔憂的第三方國家企業,也在嘗試填補美國企業離開後的空白。長此以往,美國企業将陷入 " 死亡螺旋 ",全球領導地位被擁有更高收入及研發支出的非美國企業 " 替代 "。" 繞過設計 " 則刺激了中國公司加速從技術複制到技術創新的轉型。
CSIS 先梳理了中國半導體産業在先進封裝領域的 " 替代設計 " 與 " 繞過設計 "。在摩爾定律逐步失效的當下,先進封裝起了重要補位作用。在這個領域,美國相對薄弱,中國又是傳統封裝大國,與全球供應鏈關系密切,目前不斷加大對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和先進基闆等技術的投入,存在率先突破的可能。
事實上," 替代設計 " 與 " 繞過設計 ",發生在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所有環節,包括設計與設備等上遊領域,也包括成熟制程芯片等下遊産品。
在設計環節,從 2020 财年到 2023 财年,華大九天(Empyrean)、概倫電子(Primarius)和廣立微電子(Semitronix)等三家中國領先的 EDA 企業,本土市場份額翻了一番,從 7% 提升至 14%。其中,在去年獲得 1.17 億元政府補貼的支持下,華大九天研發強度高達 67%,而新思科技(Synopsys)與楷登電子(Cadence)一般在 30% — 40% 之間。
在設備環節,今年上半年,全球前七大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整體營收達到了 470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中國前七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今年上半年的總收入約 30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50%,與全球巨頭的營收差距,從 24 倍縮小到 15 倍。
無論下一屆美國總統是誰,這場中國與美國的博弈,美國企業與美國政府的博弈,還将繼續下去。第三方國家與企業也将在大國博弈中尋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中間地帶。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未盡研究 (ID:Weijin_Research),作者:未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