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運營困境的一些尾部造車新勢力企業再度傳出負面信息。
近日,一篇題爲《呼喚正義!近 2000 家庭向愛馳汽車集體讨薪》的長文在社交媒體流傳。該文顯示,經過超三個月的等待,員工讨薪的訴求并沒有得到公司回應," 得到的隻是被無視,已讀不回,拒接電話甚至拉黑,斷薪資。"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旅途中行走)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愛馳汽車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一名知情人士則告訴記者,上述長文确實由内部員工發出。
長文中提出了三點訴求:1、立即說明補發工資的時間計劃,渴望聽到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時間表,而不是空洞的承諾。2、提供透明、直接的溝通渠道,了解進展情況并提出問題和建議。3、保證工資的全額交付,按照合同法律規定,全額支付應得工資,并補償因拖欠工資而受到的損失和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有報道稱,愛馳汽車人力資源部發布的《關于三月工資延遲發放的通知》顯示,公司因客觀原因不得不做出工資延遲發放的決定,但會給員工正常繳納 3 月的社保、公積金。彼時,愛馳汽車方面告訴記者:" 工資延遲發放,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5 月 10 日,愛馳汽車人力資源部再度發布《關于四月工資延遲發放的通知》,該通知稱,鑒于目前面臨的資金挑戰,公司不得不做出四月工資再次延遲發放的決定。而據記者了解,在接連拖欠工資後,愛馳汽車以公司 " 電力系統升級維修 " 爲由要求全體員工居家辦公。
除愛馳汽車之外,天際汽車在今年也連續陷入危機之中。6 月 27 日,東安動力發布公告稱,2023 年 3 月 14 日,公司向哈爾濱市平房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天際汽車支付公司欠款,起訴後,公司向一審法院提出财産保全的申請。
目前,一審法院已對天際汽車的相應資産采取了保全措施,公司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天際汽車向公司支付貨款 1611.23 萬元并承擔遲延付款的利息。據悉,因資金問題,天際汽車已新增被執行超過七千萬元。
圖片來源:東安動力公告
在被訴請支付欠款之前,天際汽車已經傳出了停工停産的消息。今年 4 月,天際汽車(長沙)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一則《天際汽車停工停産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鑒于公司資金情況和生産與銷售計劃影響,自 2023 年 4 月 1 日起,公司部分崗位實行停産、停工政策。
上述《通知》顯示,停工停産期間,員工社保仍按照原基數申報。但在第一個支付周期後,相關員工将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标準發放生活費,直至公司恢複生産。在此期間,員工可自行尋找新的就業機會,并主動離職。
事實上,無論是愛馳汽車的拖欠員工工資,還是天際汽車拖欠供應商貨款,都隻是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競争殘酷性的體現之一。目前業内公認的觀點是,2023 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将正式開啓 " 淘汰賽 "。
在天際汽車、愛馳汽車之前,威馬汽車被曝出工廠停産、門店關閉、售後停滞、線上程序打不開等情況。今年 2 月,又有消息稱,威馬汽車已經全員停薪留職。網傳聊天截圖顯示,威馬市場部被通知居家不用辦公,也不給 N+1(賠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資料圖)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愛馳汽車銷量爲 536 輛,威馬汽車銷量爲 0 輛,天際汽車的銷量爲 237 輛,與目前頭部造車新勢力的銷量相距甚遠。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今年複雜的市場情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銷量規模小、資金鏈緊張的弱勢品牌淘汰。
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則在 2023 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全球汽車市場格局變化,從原來的傳統品牌與新勢力的競争,演變成傳統自主品牌、傳統合資品牌、新勢力的角逐,汽車行業盈利性進一步削弱,100 多個乘用車品牌中真正盈利的電動車品牌隻有 2、3 個。他更是大膽預言,未來 90% 以上的新勢力将關停并轉。
有觀點稱,特斯拉、比亞迪不斷攻城略地,傳統車企如廣汽、上汽積極轉型,華爲、小米跨界深入,這些強大的對手都嚴重擠壓了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空間。同時,國内車市的 " 價格戰 ",對還沒有太大量級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同樣是不利的因素。
對于如何在競争中生存下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 2022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表示,未來 3 至 5 年将發生大變革,對企業而言,核心技術、好的戰略方向、快速決策機制是制勝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