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熱點問答(第 257 期)
網通社汽車研究院院長 何侖
大衆汽車集團入股小鵬汽車,媒體炒翻天。上半年銷量逆市同比猛降 39.93%,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 10 開外,一季度淨虧損 23.4 億元,同比增加 37.6%,被稱爲造車新勢力 " 弱雞 " 的小鵬秒變 " 向外方輸出技術 " 的明星,股價猛漲,而在全球汽車巨頭中數一數二的大衆被則貶爲 " 貼牌生産 "" 代工廠 "" 交學費 ",很有點灰頭土臉的味道。事情就這麽簡單?
問:大衆和小鵬将基于小鵬的 G9 平台共同開發兩款 B 級電動汽車,所謂 " 基于 " 是指在 G9 的底盤上套一個大衆設計開發的車身,加上小鵬的車機,就貼上大衆車标銷售?
答:當然不會這麽簡單。如果把平台分成幾大模塊,按照雙方各自标榜的優勢組合在一起,大概可以形成這樣一張拼圖:底盤是小鵬的,車身是大衆的,三電模塊中電池是大衆的,電機不知是誰的,電控包括智駕是小鵬的,800V 高壓充電模塊可能是大衆的(大衆是高壓充電模塊的先行者),也可能是小鵬的。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小鵬的車機,炫酷的說法是智艙。
這張拼圖看上去可能有點怪異,難就難在怎樣使它和諧起來,而且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符合大衆汽車的标準體系,這點大衆從不含糊,當初零部件國産化達标成了 " 卡脖子 " 的政治問題,大衆也是用 " 方腦袋 " 硬頂,沒有放水;二是要在小鵬 G9 平台框架既定的參數範圍之内開發新車。把這些模塊匹配起來,開發出一款新車,就是所謂汽車工程能力,大衆無疑是頂尖高手,也是模塊化平台的始作俑者。但 G9 平台會不會有某種在開發過程中未曾料到的局限性或缺陷,因而無法與大衆的标準體系順利兼容,排異現象過多,增加匹配和調整的難度,進而加大成本,這或許是合作開發将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問:小鵬 G9 唱得高賣得慘,銷量下跌,虧損嚴重,技術優勢也不是不可替代,大衆要爲什麽選擇小鵬?
答:大衆最缺的是高水平的車機系統,這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汽車标配,最需要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文化,7 年多來我幾次向大衆高層說過這個問題(參見《上海車展凸顯汽車業三大标志性變化》)。機械工程師出身的大衆有求于互聯網出身的造車新勢力,借鑒其車機技術、軟件及其開發理念,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新勢力中選擇小鵬,主要原因或許是,除了小鵬的技術特長外,小鵬因爲自身整體狀态不佳,才情願以較高的代價謀求與大衆合作,加上市值在蔚小理中最低,大衆可以說是撿了個便宜。
問:大衆就不怕看走眼了?萬一與小鵬的合作不那麽成功,資本市場也失去了耐心,大衆豈不白忙活?
答:大衆與小鵬合作會不會成功我不敢說,但資本市場有朝一日會對不斷虧損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失去耐心,估計是大概率的。我認爲,資本市場供得起 1 個特斯拉,但供不起 10 個特斯拉。特斯拉長期享受過的那種政策補貼,獨占性的技術和電動車市場地位,資本市場上的一枝獨寵,已經無法複制。政策補貼在退坡,傳統車企攜燃油車利潤向新能源車過渡,可以更少依賴資本市場,那些不斷虧損且沒有其他利潤來源支撐的新勢力車企就麻煩大了,更何況資本市場還有地緣政治變化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
與小鵬的合作不成功,對大衆這樣的巨頭來說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遠大于 7 億美元的入股、并購、技術合作、技術開發流産了,打水漂了,對不少跨國汽車巨頭來說都不止一次。大衆軟件部門号稱投入 70 歐元,成立僅兩年虧損就高達 33.95 億歐元,今年第一季度又增加了 4.29 億歐元的虧損。7 億歐元算什麽?
如果小鵬真撐不下去了,被資本市場抛棄,大衆可以乘虛而入,控股或幹脆并購小鵬。畢竟,小鵬是民企,被大衆吞并,政策、體制上的麻煩遠遠小于控股江淮大衆,那就不是小鵬變大鵬,而是小鵬變大衆了。控股江淮生産基地,獨占小鵬技術資源和殼資源,逐步擺脫南北兩大國有中方合資夥伴的掣肘,像特斯拉那樣最大限度地獨步中國市場,這樣看來,大衆對小鵬 7 億歐元的投資更像是一盤大棋中的一招。至于大衆是不是真的這樣盤算的,我可說不準,隻能去問大衆。
問:如果大衆真有這種打算,小鵬會怎麽想?
答:在我看來,小鵬有福了。如果能用好大衆的資源,扭虧爲盈,做大做強,有朝一日還可能成爲大衆的一個強勁對手,當然最好;如果合作效果不佳,自身業務持續虧損,被資本市場抛棄,還有大衆這樣的頂級接盤俠兜底,也是一種不錯的歸宿,一點也不寒摻,畢竟,很多具有自身優勢的中小科技公司都如此。當然,小鵬不會躺赢,必須全力以赴發展自己的技術特長,否則,結果就不好說了。
(圖 / 文 網通社 何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