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爲納粹德國 " 黑豹 " 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精良的坦克。
柏林街頭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
" 黑豹 " 坦克是爲了對抗蘇聯 T-34 中型坦克而研制的,所以,德國裝甲設計師創造了曆史上最有效的坦克殺手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 " 黑豹 " 坦克配備的性能出色的主炮——萊茵金屬 - 博爾西格(Rheinmetall-Borsig)7.5cm KwK 42(L/70),這種武器的穿甲能力比 " 虎 " 式重型坦克更出名的 8.8cm KwK 36(L/56)主炮更強。
本文是 " 兵工廠生活(ArmoryLife)" 網站發布的介紹文章,作者 Tom Laemlein,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1945 年 5 月,柏林街頭,納粹德軍匆忙設置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
盡管 " 黑豹 " 中型坦克在與盟軍裝甲部隊的戰鬥中表現出色,但到 1944 年初,戰局已經對納粹德國不利。随着納粹德軍日益處于防禦狀态,納粹德國軍方高層希望建造能夠抵擋盟軍地面部隊的強大防禦工事。然而,建造複雜的防禦工事和堡壘既昂貴又耗時,比如 " 大西洋壁壘 " 的建造工程消耗了大量資源,尤其是勞動力,此時的納粹德國已經無法負擔。
東線戰場上一輛被擊毀的早期 " 黑豹 "D 型坦克,配備的主炮是一門萊茵金屬 - 博爾西格 KwK 42 L/70 坦克炮。
爲了快速建立經濟高效的防禦系統,托特組織(Organization Todt)從 1943 年底開始研發了一系列預制、易于安裝的鋼制掩體,其中一種被改裝成可以配備 " 黑豹 " 炮塔并利用其強大火力的防禦工事。這種被稱爲 " 黑豹炮塔(Pantherturm)" 的項目引起了希特勒本人的極大興趣。" 黑豹炮塔堡壘 " 最終成爲二戰期間最令人恐懼的防禦工事之一,其強大威力在意大利前線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托特組織:專門組織納粹德國的勞動力以供戰時建設(如防禦陣地和公路等)的政府部門。
設計特點
OT 鋼制掩體由三個部分組成:
" 上箱(Upper Box)":這是主戰鬥艙,炮塔直接安裝在上面。裝甲箱體結構尺寸爲 9 平方米,0.9 米高,深度足以容納 " 黑豹 " 炮塔吊籃,并提供足夠的彈藥儲存空間。
一個從戰損 " 黑豹 " 坦克上拆下的炮塔正在準備安裝到法國薩利斯附近的 " 黑豹炮塔堡壘 " 中,可以看到炮塔上還有 Zimmerit 防磁塗層。
盡管按計劃,上箱是要被埋入土中,但它仍采用裝甲結構,頂部是結合了炮塔座圈的 100mm 裝甲闆。垂直側壁厚 80mm,内部容納 175 發 75mm 炮彈。另外,還儲存了 MG34 并列機槍使用的 4500 發彈藥。
" 黑豹炮塔 " 堡壘預制結構,炮塔安裝在裝甲上箱結構上,這充當戰鬥艙室。
" 下箱(Lower Box)":這個 1.8 米高的結構爲三名士兵提供了生活區。它位于底下更深的地方,裝甲防護較少——側壁厚 70mm。内部有木闆隔開的三個空間,其中包括生活艙,裏面有三張可折疊的床鋪,一個帶排煙管的取暖爐。如果配備了無線電,那麽通信設備将取代一張折疊床。下箱有一個逃生艙口,通往一個配有爬梯的木質豎井。
下箱是三名士兵的生活區,逃生門(左側)通向隐蔽的戰壕。
下箱内部還有一個設備艙,裏面裝有一台 2 馬力的發動機、600 瓦發電機,150 安培的蓄電池和一個 20 升的壓縮空氣罐。它們爲炮塔内的照明燈、排風扇提供電源,還有一個高壓空氣排煙裝置,用于通過 75mm 炮管排出煙霧。否則在作戰過程中,炮塔内很快就會充滿煙霧,影響士兵的操作。設備艙還有一個主門,門上有手槍射擊口,通向一條經過僞裝的戰壕。
" 黑豹炮塔 " 堡壘結構示意圖,注意上箱和下箱的相對位置,以及側壁的裝甲厚度。
最初的 " 黑豹 " 炮塔沒有安裝電動轉向機構,炮塔旋轉需要手動操作。所以轉動速度非常慢,對炮手的體力消耗很大,每秒最多轉動 2 °。此外,早期型号的炮塔座圈容易被炮彈破片卡住。這個問題通過增加防護炮塔座圈的裝甲闆得到解決。
爲了避免射擊時的震動引起 OT 鋼制掩體周圍的土壤松動,從而造成結構損壞,通常還會在安裝之後建造一個混凝土包圍結構。這也增強了防禦敵方炮火的能力。
木制結構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示意圖。
随着 1944 年的到來,類似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結構被大大簡化,以節省戰略材料和施工時間。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部件,後來又改用木材。木制結構的早期問題是,沉重的 " 黑豹炮塔 " 導緻整體結構下沉,從而造成卡住炮塔。後來建造的木制 " 黑豹炮塔 " 堡壘,增加了動力轉向機構。
" 黑豹炮塔 " 堡壘的後部,展示了炮塔後部的逃生艙口和簡化的頂部艙蓋(帶潛望鏡)。
" 黑豹炮塔 ":最初炮塔直接取自生産線上的 " 黑豹 "D 型炮塔,這些炮塔主要在意大利的 " 希特勒防線 " 上使用。後來的 " 黑豹 "A 型炮塔都是翻新産品或取自戰損坦克,這些炮塔大多安裝在鋼制掩體上使用時,都沒有經過改裝,其 16mm 厚的頂部裝甲無法防禦敵方炮火的轟擊。
這導緻了一種稍加改進的 " 黑豹 " 炮塔的誕生,這種炮塔專爲 " 黑豹炮塔 " 堡壘制造,被稱爲 " 東牆炮塔(Ostwallturm)"。
1944 年 10 月,美軍士兵檢查意大利皮斯托裏亞附近被摧毀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注意其使用的是 " 黑豹 "A 型坦克炮塔。
" 東牆炮塔 " 的炮盾略窄,車長指揮塔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配備潛望鏡的簡單艙蓋。" 東牆炮塔 " 通常配備 "Nebelwurfgerat" 近防武器,用于發射 S 彈和煙霧彈。頂部裝甲增厚到 65mm,以防禦敵方炮火的轟擊。據稱,新型炮塔的頂部裝甲可以抵禦美國 155mm、英國 25 磅炮彈的攻擊。
意大利皮埃蒙特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直接使用的 " 黑豹 "A 型炮塔,普通的頂部裝甲被曲射炮彈擊穿。
爲了隐藏 75mm 主炮的陰影,使用兩排迷彩沙袋組成狹窄通道。同時還要清除炮塔周圍的植物、樹木、草皮、積雪,以便炮塔能夠靈活轉動。
實戰效果
二戰後期,行動部分被擊毀的 " 黑豹 " 坦克被簡單挖坑掩埋,這是最快獲得 " 黑豹炮塔 " 堡壘的方式,當然它不可能再次移動位置。" 黑豹炮塔 " 堡壘通常使用三人,分别爲指揮官、炮手和裝填手。" 黑豹炮塔要塞(Festungs Panther Turm)" 連由 12 個炮塔組成,在很多情況下,納粹德軍都沒有足夠人手來完成建造工作," 黑豹炮塔 " 堡壘的人員必須自己完成大部分的建造任務。
1944 年,在意大利被摧毀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其使用的炮塔是從被擊毀的 " 黑豹 "D 型坦克上取下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備受納粹德軍推崇,在意大利戰場它們給盟軍裝甲部隊造成了沉重打擊。英國第 25 坦克旅提交了一份作戰報告,日期爲 1944 年 9 月 27 日,描述了他們與 " 黑豹炮塔 " 堡壘的作戰經過:
現在似乎可以合理地說," 阿道夫 · 希特勒防線 " 的基礎是雙人機槍碉堡對付步兵,混凝土堡壘上的 " 黑豹 " 炮塔對付坦克。這種基本布局得到了突擊炮、坦克和火箭炮等機動部隊的支持。大量使用被拆毀的建築物來容納永久防禦工事,使其盡可能增強防禦炮火的能力。
1945 年,柏林街頭,底盤被擊毀的 " 黑豹 " 坦克被直接埋在街道上,充當防禦工事。
埋入土中的坦克、自行反坦克炮,在某些情況下,坦克炮塔完全安裝在混凝土炮台上(其中幾個是 " 黑豹 " 坦克炮塔),機槍安裝在鋼制碉堡内。所有這些防禦工事都得到了納粹德軍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支援,這些坦克會跟蹤他們能夠找到的任何一輛我們的坦克。這些防禦工事大多被雷區和鐵絲網覆蓋,狙擊手隐藏在該地區狹長的戰壕中,他們的目标就是步兵、工兵和坦克車長。所有反坦克堡壘和機槍碉堡都隐藏得非常巧妙,除非有人直接沖到它們的面前,否則很難發現。
被拆除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 黑豹 "D 型),請注意混凝土結構的細節,底盤上沒有任何可能會幹擾到炮塔轉動的植被。
當被問及盟軍支援炮火會對 " 希特勒防線 " 有何影響時,英國坦克兵表示他們幫不上什麽忙:
支援炮火對埋藏良好的陣地幾乎沒有威脅。在過去的半年裏," 希特勒防線 " 一直處于建設過程當中。" 黑豹炮塔 " 安放在埋藏深度 3.6 米的混凝土結構頂部。在這種情況下,炮口僅比地面高約 0.3 米,因此隻有在正上方才能看到。所有的反坦克炮都埋藏得很深,完全隐藏起來。
希特勒的投資
" 黑豹炮塔 " 堡壘位置優越,有雷區和機槍陣地保護,是盟軍在整個戰争中遭遇的最難對付的反坦克防禦工事之一。KwK 42 型 75mm 主炮的炮口初速 936 米 / 秒,可以在 1000 米距離上擊穿任何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由于炮塔安裝位置與地面齊平,并且外形較小,所以盟軍炮火很難準确命中。
1944 年意大利前線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75mm 炮管長 5.23 米。請注意炮塔和炮管上的迷彩。
隻有盟軍坦克、步兵在大量炮火支援下,進行艱苦的聯合作戰,才能有效摧毀 " 黑豹炮塔 " 堡壘。在意大利進攻 " 希特勒防線 " 時,英聯邦坦克兵通常必須在 300 米距離上,才能用坦克炮将其摧毀。在這種情況下,發起進攻的盟軍坦克往往損失很慘重。盟軍報告稱," 在每個‘黑豹炮塔’堡壘前,都有一片‘丘吉爾’‘謝爾曼’坦克的墳墓。"
盟軍繳獲的 " 黑豹 " 炮塔,它們沒有來得及安裝到坦克底盤和防禦工事上。
在意大利前線," 黑豹炮塔 " 堡壘爲納粹德國的投資帶來了巨大的回報。當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諾曼底時,駐紮在意大利的美英盟軍發現自身無法有效取得地面進展," 黑豹炮塔 " 堡壘給盟軍造成了慘重損失。
1944 年,英軍士兵檢查被擊毀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炮塔側面裝甲是其弱點。許多 " 黑豹炮塔 " 堡壘都是側面被擊穿而被摧毀的。
" 黑豹炮塔 " 堡壘也出現在西線,盡管黑豹炮塔越來越多地安裝在簡化的掩體上,最初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掩體結構,後來改爲木材制造。雖然 " 黑豹炮塔 " 仍然有效,但開闊的地形和盟軍的快速推進限制了 " 黑豹炮塔 " 堡壘對西線戰局的影響。
美軍士兵在被炸毀的德國工廠查看 " 黑豹 " 炮塔。從左至右:兩個 A 型炮塔、G 型炮塔和東牆炮塔。
納粹德軍在東線也使用了少量 " 黑豹炮塔 " 堡壘。在戰争末期,人們還可以發現 " 黑豹 " 炮塔被匆忙安裝在德國東部城市内的關鍵路口。最後,一些失去行動能力的 " 黑豹 " 坦克被直接埋到地裏,覆蓋一些泥土和石塊作爲臨時防禦工事。
1945 年,一名美軍士兵與兩名在 " 黑豹炮塔 " 堡壘裏玩耍的德國小孩交談。
可以說," 黑豹 " 是二戰時期最優秀的坦克,其機動性、裝甲防護和火力的組合極具殺傷力。二戰結束時,盟軍發現即使隻有 " 黑豹 " 炮塔,仍然是一個可怕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