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汽車組
作者|李文博
編輯|周到
頭圖|電影《西虹市首富》
在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
背負着 " 一個月内花光十億人民币 " 艱巨任務的王多魚,一身便服回到了之前效力的足球隊,躊躇滿志地準備砸重金改造球隊。結果,王總的一片赤誠無人當真不說,還被教練當成神經錯亂,自掏腰包讓他趕緊去挂号看病。
王多魚當場破防:本來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跟你們相處,結果換來了疏遠。現在不裝了,我是億萬富翁,我攤牌了。
因爲 " 錢 " 卸下僞裝的,除了 " 太多花不出去 " 的王多魚,還有" 怎麽花出去那麽多 " 的中國電動車主。
本來打算以 " 先鋒、環保、多金、時髦、精英 " 的尊貴身份跟老舊燃油車車主相處,結果格調沒裝成功,反倒把割掉頭的 " 韭菜大刀 " 給招來了。現在不裝了,我也是能源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我攤牌了:
" 昨天剛充的這次,多花了 11 塊 2 毛 6!"
" 白天充不起電,隻能半夜去排大隊!"
" 說漲就漲,一度電多付一塊錢,誰吃得消哦!"
千言萬語彙成一個字兒:摳。
戰術大師,才配開電車
公衆語境裏,電動車主大多不差錢,風光潇灑、衣食無憂,每天在和煦溫暖的春風中,過着 " 小紅書式 " 的富貴迷人眼生活。
可在現實中,這樣的電動車主隻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買電動車、開電動車,本質上,是因爲負擔不起開燃油車,多出來的 " 仨瓜倆棗 "。
網絡上的電動車主:奔馳寶馬不算啥,勞、牛、馬都開膩了,買台電動車,随便玩玩;現實裏電動車主:牌照太貴,油價好高,做牛做馬開油車,不如開送牌又送電的電車。
" 就不樂意花錢 " 的底層邏輯,讓各種電車摳門攻略、省錢妙招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
與燃油車要同時承擔高昂的保養費和油費不同,電動車在全用車生命周期中,幾乎不會在保養上有過多破費,最大額的支出,都集中補能,即充電這件事上。
當然,前提是你不花錢去買那些 " 在做了,進度 0%" 的下次 OTA 一定會有的智能配置。
對普通電動車主來說,如何把 " 免費充電 " 的羊毛薅秃,是一件大事。
一位金牛座小鵬 G3 車主分享了她的獨家秘籍:多用家充樁;早起鍛煉時順便充電,自律還能享受波谷電價;自駕就用小鵬超充免費奶。
另一位小鵬 G3 車主的做法,更有章法,很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态度要端正," 有 3 毛的,絕不充 5 毛的,有 1 塊的,絕不充 1 塊 3 的 ";
其次,善用階梯電價。白天波峰,選擇小鵬及小鵬合作免費樁。晚上波谷,選擇第三方;
再次,不能怕麻煩,分開多次充,可以多享優惠。比如 5 毛一度電,3 毛服務費,爲了用 " 滿 5 減 5 優惠券 ",就在滿 10 度電時拔槍,再充;
最後,高速出行能不充就不充,迫不得已,就提前規劃,隻在品牌自建超充樁上,充免費的電。
甚至還有車主爲了享受每年都用不完的免費電額度,隻要有時間,就會出門去充電站 " 打卡 ",并對這件事樂此不疲。因爲," 充滿 66 度電池用掉的錢,足夠吃一頓小燒烤。"
不僅是小鵬,真正把電動車當 " 工具 " 的人,在充電費用方面的精打細算程度,已經不亞于在超市和家之間多次折返跑,隻爲多領幾個免費富硒雞蛋的大爺大媽們。
真是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免費雞蛋 "。
不過,車主的這些 " 騷 " 操作,在每天都要開至少 300 公裏的網約車司機眼裏,不過是小兒科。
稍有經驗的網約車師傅,對各個第三方充電服務提供商的優惠政策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他們不會浪費一分鍾波谷電價,就像他們不會錯用任何一張自己賬戶内的滿減優惠券那樣。
如果家用車主在省充電費策略上,可以被稱爲" 戰術大師 "的話,那網約車師傅,絕對是頂級的" 戰術上師 "。
所以,當充電價格開始上漲時,這些大師和上師,開始先坐不住了。
油電真同價,再急也不遲
最先吹起漲價号角的,是全中國對電動車最友好的城市——上海。
一位電動車車主發現,自己經常使用的一個位于虹橋商務區附近的公共充電樁,價格突然瘋漲,相同時間段内的充電價格從 1.15 元 / 度漲到了 2.05 元 / 度,幅度高達 85%,遠高同期油價漲幅。
不僅是上海,在廣州、深圳、青島、重慶、鄭州等地,也紛紛出現" 充電樁刺客 "。
比如在鄭州的電動車主發現,同樣是在商務外環星星充電站充電,同時段的整體價格(含服務費)從 0.5 元 / 度,暴增到 0.78 元 / 度,漲幅近 0.3 元。
如果你開的是特斯拉 Model 3 後輪驅動版,那單次充滿 60 度電池包的費用,在上海要多花 60 元,在鄭州要多花 18 元。即便你開的是五菱宏光 MINI EV,單次充滿 9 度的電池包,在上海要花近 10 元,在鄭州要多花近 3 元。
按照一周兩充的頻次,在上海,開同樣的特斯拉 Model 3 ,一個月就要比之前多掏至少 400 元。雖然隻是一段飯錢,但令人不爽的點在于,這算一筆額外支出。
對家用電動車主來說," 充電漲價 " 影響還在可控範圍内。但對網約車師傅來說,充電花錢多,意味着到手的錢,實打實地變少了。
比如鄭州一位出租車司機就表示,一天充電要花 15 至 16 元,一個月要多花 400 至 500 元。杭州一位網約車司機爲了不多花錢,每天卡點往返郊區充電,被譽爲新時代的 " 充電标兵 "。
甚至有人判斷:2023 可能是過去十年裏充電費最貴的一年,但卻有可能是未來十年裏最便宜的一年。
事實上,這樣的聲音,更像是在 " 杞人憂天 "。
因爲即便按照漲價後的充電價格計算,電動車的補能成本依然遠低于燃油車。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充電每度 2.15 元,充滿特斯拉 Model 3 後輪驅動版的費用是 133 元,行駛裏程按 500 公裏計算,每公裏 2.6 毛錢。同級别燃油車的話(如大衆帕薩特),92 号汽油按照 8 元 / 升計算,百公裏油耗按照 6 升計算,每公裏近 5 毛錢。
這意味着隻有充電價格超過 4.3 元時,電動車的補能成本才高于燃油車。将現階段的充電漲價定義爲 " 割韭菜 ",爲時實在是過早,畢竟這價格連 " 油電同價 " 的邊兒,都還沒摸到。
一位資深電動車用戶,分享了他的實際開銷:平均百公裏耗電約 17 度,家充樁平均 5 毛一度電,公共充電樁平均 1.5 元一度,兩種方式平均 8 毛 1 度電,一年電費 2040 元,開 8 年總計 1.63 萬。如果是油車,1.6L 排量,一年跑 1.5 萬公裏,油費要 7200 元,8 年合計 5.76 萬。
差價 4 萬多,稍微配點貨,就能拿下絕美的愛馬仕 Evelyne 29。
到底漲在哪兒了?
人人都在喊 " 充電漲價 ",可這價,到底是怎麽漲上去的呢?
首先,我們建立個基礎認知:公共充電樁的充電單價,是由電費和服務費兩部分組成的。電費由當地電價決定,服務費由充電樁運營商決定。
其次,公共充電樁聚集而成的大型充電站隸屬于工業用電範疇,每年電荒時,都會進行根據采購價格,進行臨時調價。這一波漲價,就是夏季缺電限電,帶來的周期性價格調整。
然後,各地電價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 分時收取 ",即将一天 24 小時劃分爲谷段、峰段和平段,每個時段按系統運行的平均邊際成本收取電費,谷段最便宜,峰段最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 分時電價 "。
以此次漲價感受最明顯的上海爲例,根據 2022 年上海市發改委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市分時電價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夏季(7、8、9 月)高峰時段電價在平段電價基礎上上浮 80%,低谷時段電價在平段電價基礎上下浮 60%,尖峰時段電價在高峰電價的基礎上上浮 25%。
夏季(7、8、9 月)的高峰時段是 8:00-15:00、18:00-21:00;平時段是 6:00-8:00、15:00-18:00、21:00-22:00;低谷時段是 22:00- 次日 6:00。其中,7 月、8 月 12:00-14:00 爲尖峰時段。
這就意味着,一位上海電動車主,如果選擇在 8 月某一天的午餐時間進行充電,就恰好碰上了一天當中電價最昂貴的兩個小時,自然也就覺得自己被充電樁 " 背刺 " 了。
電價明顯浮動,與服務費小幅震蕩,共同組成的雙重 buff,給平時 " 摳慣了 " 的電動車,帶來了一點小小的 " 超支震撼 "。
說到底," 充電漲價 " 是一個短期事件。
因爲,電價在高峰過後就會恢複日常,服務費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比如海口市就将在 9 月 1 日執行充換電服務費政府指導價管理:電動汽車(不區分車型)充電服務費上限标準爲 0.65 元 / 千瓦時 ( 不包含電費 ) 。
再堅持一會,我們就又能薅,不,充上便宜的電了。
寫在最後
充電價格上漲,讓電動車再次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電動車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在補能成本上實現了對燃油車的降維打擊。一旦 " 電綿羊 " 變成 " 電老虎 ",充次電比加滿油還貴,除了那些買來當玩具的真 · 中産,普通人誰願意把真金白銀花在冬天怕冷、夏天怕燒、速度是快,但不夠持久的 " 半成品 " 上呢?
不過,對于充電服務提供商現在就要開始割韭菜的判斷,我建議先懸置一下。
要知道,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是 1310 萬台,占汽車總量(3.19 億台)的 4.1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是 1045 萬台,占汽車總量的 3.28%。截止今年 6 月,國内新能源車保有量是 1620 萬台,可公共充電樁隻有 214.9 萬根,公共樁車比 1:7.54。
相比在這麽狹窄的盤子裏割韭菜,持續發力擴容公共充電樁數量,徹底打消國人對電動車的 " 裏程焦慮 ",讓更多的人主動登船,才是相對明智的做法。
新能源車當下的确在高速增長,但主流還是燃油車,在新能源車保有量未達到一定規模之前,這刀即便砍下去,也割不到幾根肥美的韭菜,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大家都懂。
最後是個提問:如果未來某一天,字面上的 " 油電同價 " 實現了,你是買燃油車,還是買新能源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