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 11 手機戰報滿天飛的日子,可能确實回不去了。
10 月 23 日 20 點,京東「雙 11」開啓大促;10 月 24 日 20 點,淘天集團天貓「雙 11」預售啓動;拼多多與唯品會「雙 11」特賣,自 10 月 20 日晚 8 點就開啓了提前購。
但臨近 11 月 11 日的今天,我們還是看不太到手機廠商們大發戰報的景象。就算是發布了的,大部分也是缺乏亮點,比如排在 vivo 超級戰報最前面的,還是最近剛發布的入門機型 vivo Y100。
華爲可能是因爲各種原因不方便,榮耀「專注」最近發布的兩款折疊屏,OPPO 還在「低調」,其他二三線廠商——真我、中興、紅魔、魅族自然也争不起來。
圖 / 小米
唯一堅持「雙 11 傳統」的廠商可能就剩下小米了,各種「第一」「增長」塞滿了整整一張戰報:
還是熟悉的味道。
然而就算是小米,其實也能看出它們的投放力度不大,基本隻是在官方微博等渠道發布。甚至往大了說,電商平台也不像過去高調曬戰報了,以至于有網友感概雙 11 的硝煙味,一年更比一年淡。
但你也很難說,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11 月 1 日 0 點剛過,小米發布了雙十一的首份戰報,宣布截至 10 月 31 日 23:59:59 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破百億。
到了 11 月 5 日,小米又發了一份更加詳細的戰報,全渠道累計(截至 3 日)支付金額達到了 131 億元,斬獲天貓國産手機品牌累計銷量第一、京東 / 抖音國産手機品牌累計銷量 / 銷售額雙第一等,還有不同機型在各個價位的「奪冠」。
中興(包括努比亞)的成績相對肯定會弱一些,所以更加強調銷售額的同比增長。緊跟着小米之後,中興在戰報中表示,今年雙 11 京東平台的銷售額同比是去年的 210%,天貓平台則是去年的 200%,基本都是翻了一番。
圖 / 中興
光看成績确實值得拍案叫好,不過一旦深究,還是會發現手機廠商戰報裏「統計的藝術」。比如中興在京東平台的「同比增長 110%」,統計時間是在 10 月 31 日 20 點到 24 點的 4 個小時内,天貓平台 100% 的增長是指 10 月 31 日 0 點 -24 點。
4 個小時的對比,顯然就沒有 24 個小時更具說服力,但隻要廠商把戰報裏将「統計時間」(字體)變小變灰,大部分人乍一看,都隻會把這份成績視作廠商在雙 11 大促裏的表現。
不過從大體上看,手機廠商确實都不怎麽「強調」戰報了,甚至沒有一家和小米「争第一」,這在往年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vivo 在超級戰報中更着重強調旗下的熱銷單品,按前後順序分别是:vivo Y100、vivo S17、vivo X Fold2/X Flip、vivo Pad Air,在「全網戰績」部分幹脆不寫排名,隻寫同比增長。
圖 / vivo
榮耀沒有發布整體的戰報,主要還是宣傳榮耀 Magic Vs2 和榮耀 V Purse 斬獲京東折疊屏單品銷量累計第一,前者統計時間是 10 月 23 日到 11 月 1 日,後者是從 10 月 23 日統計到 10 月 31 日。
至于 OPPO 和一加,明顯把宣發資源讓位給了 OPPO 影像戰略溝通暨巴黎影展,以及很快就要舉辦的一加 12 發布會,兩個品牌從 11 月開始就沒有發布雙 11 相關戰報。
隻能說,雙 11 國産手機品牌之間的硝煙味确實淡了。但是爲什麽除了小米和華爲(情況比較特殊),國産手機品牌就都不再卷雙 11 戰報了?
喬布斯早年嘲諷 iPad 競争對手的時候就講過:「一般來說,如果賣得好,你會說的。」
打開京東雙十一手機競速榜,如果從單品總銷量看,蘋果和小米幾乎霸榜前十,iPhone 15、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 Pro、iPhone 13 穩居前四,小米 14、紅米 K60、紅米 Note 12 Pro 則占據第五到第七,之後才是榮耀 X50、一加 Ace 2 Pro 以及 iQOO Neo8。而從品牌榜來看,蘋果、小米也穩居前二。
抛開蘋果不談,小米無疑是今年雙 11 勢頭最猛的國産手機品牌,小米 14 系列發布及搶購熱潮也助推了這種勢頭。此前,小米還發布了小米 14 系列的專屬戰報,宣布小米 14 系列首銷總量達到了去年小米 13 的 6 倍。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 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全球最暢銷高端手機報告,小米 13 是唯二進入的國産手機,甚至比另一款進入的華爲 Mate 50 賣得還好。
而且,小米也是唯一一家在戰報中明确交易金額的國産手機廠商。
相比之下,其他手機廠商确實沒有卷戰報的底氣,vivo 爲了在戰報中「塞下」vivo X Fold2 和 X Flip 的「TOP 1」,甚至是限定在「分期樂折疊屏系列銷量」。
IDC 之前發布的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6705 萬台,同比下降 6.3%,連續第 10 個季度同比下滑。
雖然從實際零售量已經實現了同比 0.4% 的增長,有分析指出第四季度國内手機市場就有望走出市場寒冬,但更多的廠商仍其實還在控制儲量的同時積極清理渠道庫存,爲了第四季度的新品集中上市做準備。
可能還是去年雙 11 的失利留下的陰影。要知道,去年手機廠商集體加大促銷力度,紛紛喊出了「x 億補貼」的口号,但結果卻換來了堪稱「慘淡」的銷售表現。
去年雙 11,圖 / OPPO
另一方面,高通、聯發科旗艦芯片的提前發布,連帶着各家旗艦機型都會提早上市,甚至在雙 11 大促期間直接開賣,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手機廠商的節奏和宣布,影響到對雙 11 戰報的重視程度。
今年 6 月,我們根據高通骁龍峰會提前舉辦的消息預測,小米 14 将會定檔雙 11,手機廠商推出新旗艦的叠代速度也會集體加快。但即便如此,還是很難預測到手機廠商的「急切」。
10 月 25 日,高通在夏威夷發布了骁龍 8 Gen 3,緊接着的 10 月 26 日,小米就在北京發布了小米 14 系列,并于當晚開啓預售,到 10 月 31 日正式開售。
小米 14 發布會,圖 / 小米
從芯片發布到手機預售,不過僅僅過去一天,再疊加雙 11 大促期間消費意願的上漲,這些都在推高小米 14 系列以及小米的聲勢。但不僅是小米,國産手機普遍都在加快年度旗艦的産品節奏。
這周我們就會等到 iQOO 12 系列,再然後是 OPPO 影像戰略溝通會以及一加 12 系列的發布;下周還會看到 vivo X100 系列的正式發布;榮耀 Magic6 同樣也在本月發布。
實際上,手機廠商每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無非就是旗艦産品的發布,過去普遍都是在新年前後或者春節後,對于雙 11 顯然不會有太多的影響。但随着高通、聯發科調整産品節奏,主要手機廠商都将旗艦産品發布會提前到了 11 月,兩廂對比之下,雙 11 戰報好像也沒那麽重要了,宣發資源也讓位,方式自然也要改變。
而說到底,過去手機廠商熱衷大促期間發戰報、争第一,并不會影響實際銷量,更多是面向消費者秀成績、提振士氣,「證明」自身的領先。但過了這麽多年,消費者對手機廠商發布戰報的實質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沒有什麽能比一款好的旗艦産品和一場好的旗艦發布會更能吸引消費者和提振了。
從這個角度看,今年雙 11,手機廠商不卷戰報卷新旗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題圖來自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