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警察林尚勇,他的女兒失蹤數天。
正在他非常心焦之時,兇手聯系到他,要求他上電視公開道歉。
林尚勇不敢耽擱,趕忙去到電視台,結果真等來了兇手的連線電話。
兇手說,讓林尚勇去曾弄丢女兒的公園找人。
林尚勇又馬不停蹄趕往,在兒童樂園的滑梯上發現了一具跪坐姿态的屍體。
更瘆人的是,他把蒙着屍體的白布扯下來,頭顱骨碌碌滾到了遠處 ......
《模仿犯》
這是網飛今年新出品的台劇。
講的是變态兇手制造連環殺人案,熟練利用輿論控制事情走向,情節跌宕起伏,畫面血腥殘忍。
全劇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極大的尺度。
故事中接連描繪了多起殘忍的兇殺案,手法多樣。比如上門滅門,斷手掐喉,吊打 X 虐等等。
整體來說:
這部劇有關暴力,涉惡,涉 H,心理變态,種種元素直直扼緊倫理和輿論咽喉。
電視開播後沒多久就沖進了網飛電視劇排行榜,成爲全球劇集榜前十。不僅打破了華語劇的記錄,同時這也是華語劇第一次擠進 TOP10 榜單。
本劇改編自宮部美雪的長篇推理小說《模仿犯》,這是她最出名的代表作,日文版銷量超過 300 萬冊。
2016 年,日本導演松田秀知翻拍了這本小說,中谷美紀、坂口健太郎和滿島真之介主演。
日版隻有兩集,時長加起來大概四個小時,簡單明了地還原了原著中重要的部分。
相比之下,這次新翻拍的台版對細節的描述更加詳細,十集的規格裏添加了不少對人物立體度的刻畫。
演員陣容很過關,都是近些年大熱的台灣演員。
吳慷仁。
《一把青》的郭轸,《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王赦,絕對是一個值得一看再看的實力派。
柯佳嬿。
從《艋舺》開始注意到她,再到《想見你》,真的無法不喜歡她。
林心如。
回歸台劇東山再起,這幾年轉型到幕後做制片人,更無疑是成功的。
《誰是受害者》《華燈初上》都是很好的證明,這次選劇本也選得非常聰明。
可以這麽說:
無論從劇集的質感呈現和演員演技方面來說,這部劇都是沒什麽可挑剔的。
包括在罪犯變态心理描繪方面,也是下了功夫。
劇中有這麽段戲讓我印象深刻,看了直起雞皮疙瘩。整段戲不是非常血腥殘暴,但背後透露出的惡意讓人心生恐懼。
在這起連環殺人案中,有一個受害者叫秦怡君。
她和爺爺相依爲命生活,發現她失蹤後爺爺每天都在努力尋找她的下落。
可以說爺爺已經用盡了一切他能想到的方法來尋找孫女,尋求警察幫助,四處發傳單,引起輿論關注,甚至向佛祖祈禱 ......
可怖的是,在爺爺滿目愁容做這一切的時候,兇手就在旁邊看着。
他甚至故意把秦怡君塞在面包車後廂裏,帶她回家附近轉悠。
有很長一段時間,兇手故意把車停在秦怡君家門口,這時的秦怡君能清清楚楚看到爺爺在家門口發愁的樣子。
但是,秦怡君被捆手捆腳嘴巴也被貼住,她無法呼救,也知道自己無法逃脫。
她隻能心焦地用頭撞車,發出咚咚的聲音,看着車窗外絲毫不知情的爺爺,祖孫二人隔窗各自絕望。
而兇手就享受着這變态的場面,享受着他創造的一切。
他不像普通罪犯一樣非常明确圖錢或圖色,反而是圖這種掌控一切戲弄别人的感覺。
極端的控制欲、表演型人格障礙和反社會人格障礙相結合,也是衆多連環殺人案的兇手的共同點。
結合時代背景,也更容易理解。
這個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
當時,不僅日本遭遇泡沫經濟,還有很多國家的社會環境也因局勢不穩定産生動蕩。不安全分子變多,心理變态爲了發洩開始報複社會,于是找弱者下手。
不僅僅是日本,很多國家都發生過這樣的連環殺人案,案件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兇手的精神及心理狀态都會有相似之處。
簡單舉兩個比較有名的例子。
甘肅白銀,從 1988 年到 2002 年之間連續有 11 名女性慘遭入室殺害,這起案件的影響之大難以用三言兩語描繪清楚。
兇手高承勇 2016 年才被抓獲,此時距他殺害第一個受害者已經過去了将近 30 年。之後在 2019 年,高承勇被執行死刑。
韓國華城,一個叫李春在的男子從 1986 年開始連續五年殺害了十四名女性,手段殘忍,性質惡劣。
警方前後共投入了 205 萬名警員,調查嫌疑犯和證人超過 2 萬名,一直沒找到兇手。
直到 2019 年才通過 DNA 技術确認兇手是誰,而此時距離首起案件發生已經有 34 年,罪行已過追溯時效。
奉俊昊就是根據這起案件改編的《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裏專門有這麽一場戲。當宋康昊飾演的主角樸警察朝着受害者被抛屍的地點張望時,一個小女孩說他曾在這裏見過兇手。
天真的女孩子形容那個人:
很普通。是個普通人。
《殺人回憶》上映當時是 2003 年,兇手 2019 年才被抓到。也就是說,電影上映當時案件仍是懸案,兇手依舊逍遙法外。
導演就這麽告訴兇手,他很普通,想要表達的什麽呢?
今天介紹這部劇中的兇手,也是個很普通的人。
就是因爲他太普通,又不能接受自己是個普通的人。所以千方百計把自己變成聚光燈的焦點,希望得到大衆的矚目。
在劇中,兇手會主動聯系受害者家屬和電視台,每次說話都很嚣張。
你當遊戲是你說了算啊?
我叫你們乖乖照做,一個個卻在那邊叽叽歪歪。
做的事也是用盡全力驚吓别人,給自己找存在感。
他不僅會把屍體放在街邊公園。
還會砍下受害者的一隻手放在禮盒裏寄給受害者家屬。
讓秦怡君的爺爺在大街上跪下爬來爬去學狗叫。
又在這時候偷偷把秦怡君被虐緻死的錄像放到爺爺家裏的電視裏讓他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孫女死掉。
兇手就享受那種躲在陰暗的角落,操控一切,看着别人因爲他情緒起伏崩潰的樣子,他隻能通過這種非人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變态程度讓普通人難以想象。
此外,因爲這種表演型人格的緻命之處就是不能接受自己被忽視,所以他會把犯罪當作表演,希望用這種創作來吸引人的注意。
連環殺人案的兇手大多數會使用統一的殺人手法或标記來告訴别人,這些案件都是自己做的。
華城殺人案中,受害者的死因幾乎都是被勒死,雙手被反綁,口中塞了東西。兇手使用的綁手工具或往受害者嘴裏塞的基本都是受害者的内衣内褲或襪子。
在這部劇中,兇手會在每一個受害者的臉上用口紅畫上記号,抛屍地點也會精心設計,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犯的案,因爲這樣他才能持續被人關注。
當你告訴他,你很普通沒人在意,他就瘋了,恨不得用盡一切手段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劇中林心如飾演的姚雅慈,就因爲摸到了兇手的這個缺點,讓兇手惱羞成怒,最後悲慘被殺。
這部劇有一點不同于普通的連環殺人案影視作品。
兇手是一個媒體人,極善于操控輿論利用輿論來讓自己處于有利位置。不僅經常通過輿論引導大衆,甚至還出了書記錄自己的殺人事實。
他把新聞變成是他表演的舞台——
新聞,曾經代表了真相的力量。但現在,它隻是一場又一場的真人秀。
其實每個舞台,都是由觀衆的欲望創造出來的。唯有觀衆沉迷的目光,表演者才有存在的價值。
操控過的真相,才是最有渲染力的殺人按鈕。
多年來,輿論一直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武器,太多人會被帶着跑。尤其是在具有偏向性的輿論面前,有時法理都顯得力不從心。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能親身參與輿論大戰,這一點感受會更加明顯。
宮部美雪的原著中就有這麽一句話:
是不是誰能迅速有效地将想說的話表達出來,盡可能讓媒體廣爲宣傳,就能獲得社會的信任呢?
宣傳決定了善惡正邪,分辨了神與魔。法律和道德規範其實隻存在于外圍。
兇手就通過這種輿論方式成功洗腦了一批普通人,當他通過電視節目向觀衆發出邀約,讓大家說出自己想要殺掉的人。
結果沒過幾天,信件像雪一樣湧來,每一封裏都裝着極度邪惡的念頭。
他被抓後,場外也有很多人帶着面具舉着橫幅,橫幅上用超大的字寫着支持兇手無罪。
利用輿論操控社會,在當今屢見不鮮,令人深惡痛絕。帶有引導性的标題,販賣焦慮的專家還有爲了吸引人眼球不惜抹黑受害者的報道 ......
從何時起,新聞已經不再是真實的傳達,從出場就充滿偏見和說教。
光憑這個論點,就值得給這部劇一個好評。
但說到最後也必須承認:
和市面上同類型的懸疑推理劇相比,這部劇差在對案件之外的生活細節把控不足,節奏也不夠明快。7.4 的評分,也印證了這一點。
但得益于連環殺人案的主題和對犯罪心理的挖掘,總還是有一種讓人看上頭的魔力。
總之,還是推薦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