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标題,肉叔一直很好奇。
出道30年,依然頂流。要說圈内人氣和話題度,楊幂确實沒得說。可作為一個寫作的對象,她和觀衆之間,似乎有張無法穿透的保護膜。
今天這篇,肉叔想分享來自老哥毒Sir的一篇文,至少解答了我80%的疑惑。
我是毒Sir登場某肉退散分割線
#楊幂4集換了15套衣服#;
#楊幂湯晶媚相愛相殺#;
#楊幂許凱吻戲好上頭#……
這些熱搜,僅僅來自一部劇:《愛的二八定律》。
劇的"主人",叫楊幂。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愛的二八》與其說是一部劇,更像是楊幂的個人T台秀——
演技,那是不需要的。隻需要美美哒展示顔值、身材、穿搭、發型……
很少人注意到:
今年,已是楊幂出道30年。
與楊幂同年出道的熱依紮拿下"飛天獎"了。比楊幂晚8年出道的周冬雨早就是三金影後。即使同樣是玩弄流量的好手,前輩範冰冰,也在出道14年時憑《觀音山》拿下東京電影節影後。
獎項不是評價一個藝人的唯一标準。
但,一個出道30年的頂流藝人,除了話題、熱度、人氣、粉絲……一個拿得出手的獎項都沒有,還能叫"藝人"嗎?
關于楊幂,我四年前說過,她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但今天回望,到底還是我天真。
這是一個天生通曉遊戲規則與現實利害的娛樂玩家。
旋着流行的舞步,跳入一個個金光燦爛的舞池,30年如一日地收割寵愛的流量。
你替她不值:楊幂啊,你的靈氣去哪了。
她冷冷一笑:靈氣?
01
楊幂是誰
知乎有個問題,如何評價藝人楊幂?
題主的疑問,也是我們的集體困惑:#娛樂圈最看不透的女人就是她了吧#
楊幂背靠的公司是嘉行傳媒,嘉行大老闆曾嘉就曾說過:
"在決策的過程中我們會選擇更能充分展現小幂特征的東西,根據她的市場需求、個性和定位去抉擇。"
比如楊幂這兩年的新人設——"人間清醒"。
憑借一句句直戳當代年輕人痛處的幂言幂語成功出圈。
"每一個人都很辛苦,你憑什麼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
"要不要把前任當人脈?我覺得我才是那個人脈。"
"處在上風,要把别人當人。處在下風,要把自己當人"
還有那個著名的草船借箭比喻。
語錄下,是一水的好評、誇贊、圈粉:大幂幂太清醒、太通透了。
但你再推敲推敲 ,這些話,真的算通透嗎?
我以為。
綜藝《毛雪汪》中,她和毛不易李雪琴三人聊感情這段更具代表性。
節目中,李雪琴提到一種愛情的普遍困境: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就算被拒絕了還是很喜歡他。
毛不易也說自己搞不懂對方是不是在欲擒故縱:如果不喜歡一個人,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她聊天,還那麼長時間。
兩人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可到了楊幂這。
汁液豐沛的的愛情馬上被抽幹成一個個現實問題:你是不是被PUA了?千萬别借錢。人啊,要專注做自己,要更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人。
你不能說她說的不對,但聽多了難道還沒發現,她的回答其實避開了問題的核心:
李雪琴們的困惑是什麼?
是我該如何處理這種"愛而不得"的痛苦。那種百爪抓心的思念,小心翼翼的猜測,身不由己的沉溺……
而楊幂的回答是什麼:這不是愛,别愛了。
看出來沒。
這種通透的本質。
并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取消了問題本身。
再追問下去,更根本的原因,是楊幂不會,也不可能在一檔綜藝節目上暴露自己的情緒(内心)。
這一點,在她那些深度采訪中更明顯。
2015年易立競問,你很早就進入了社會,中學拍戲的經曆會讓你覺得失去什麼嗎?
言外之意,是不是對人生看法或者價值觀産生什麼影響?
你看楊幂如何避重就輕。
"失去了在高中談戀愛的機會啊。"
離婚後首次接受采訪。
主持人問,流量和演員,你更傾向于成為哪一種?
楊幂:無所謂,我不想成為别人眼中的或者是被人覺得你應該是怎麼着。
縱觀楊幂的訪問,你會發現一個特點——
沒有"對話感"。
和那些看起來言之有物的金句一樣,她總是以一種絕對正确的姿态,滑溜溜地摘除了自我,以此回避外界對内心的提問。
她機敏,聰明。
金星問她:新四小花旦誰動刀最多?
楊幂僅僅反應兩秒:應該是我,生孩子了呀。
她也得意于自己的機敏,聰明。
在《真正男子漢》中,戲稱軍訓的教練為"小威威";其他綜藝中,玩華晨宇的衣帶;和沈騰互怼……
她剔除了自己的真正内心想法,适時地制造一個個無傷大雅的笑話,為演藝圈提供綿延不絕的熱搜。
02
楊幂一直在變
在熱搜最為瘋狂的年代。
她近乎隔天熱搜。
換發型上熱搜,穿禮服上熱搜,感冒上熱搜,就連奚夢瑤摔跤她也順帶火了。即使同期沒有作品,話題度也一定管夠。
熱搜上多了,楊幂各種人設也賣得很順。
2011年初因《宮》爆紅,她的人設戲路是,"少女幂"。和馮紹峰捆綁炒CP,收獲大量CP粉。
同年,曝光和劉恺威的戀情,在最紅的時候大膽認愛——
碰到了,那就結婚吧;懷孕了,那就生吧。
從此,"潇灑北京大妞"的人設,立下了。
因為潇灑,她開始不在乎别人黑她。甚至主動招黑。
唱歌走調難聽,《愛的供養》被網友高端黑。
"你們不要黑楊幂了,我這條命都是她救回來的,我因為一場慘烈的車禍昏迷了3個月之久。有一天,我的護士打開收音機,裡面放着《愛的供養》,于是我爬起來把收音機給關了。"
楊幂接過梗,大方回應。
"每一天,都希望自己過得有意義,比如沒事做的時候,就想唱唱歌,救救人什麼的。"
黑,在楊幂這玩出了紅的棋子。
你越黑,我越紅。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播時,為了給新劇創造熱度,玩自黑玩出了"高仿号"的活躍度。
角色被人讨厭,發際線被嘲,她都照單收下,化"嘲"為梗。
我是一個禁不起批評的人,如果你們批評我……我就去植發。
包括她的婚禮。
2014年,楊幂大婚。
彼時,"楊幂腳臭"已經在網絡上發酵成梗。但結婚那天,她硬是主動玩梗,在微博上自黑了一波。
甚至是離婚。
前一天(12月21号)楊幂工作室還回應,"沒有(離婚),這種傳聞好無聊"。
才過了一晚上(12月22号),就自行打臉。
從"少女幂"到"北京大妞",從獨創自黑人設到今天的人間清醒,楊幂和她的團隊變着花樣上(買)熱搜,不可否認,楊幂真的很拼。
嘉行的工作人員就說過:
"她不糾結,開會時商量好一起完成一個任務,在過程裡,她不猶豫,不遲疑,一心奔着目标去。"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則傳言。
有人要爆料她的醜聞,非同一般。一般藝人可能會瞎找渠道,或商量價格。
但楊幂直接找到正主,用一個對方不能拒絕的價格買斷。
偷拍我,敲詐我,還要給他送錢,送的還是他絕對滿意的錢。
傳言真假尚且不說,但這"胸懷",倒挺符合她說過那句著名的話:
我戒掉了情緒 。
不知道你們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是倒抽一口冷氣。
這是一個徹底的實利主義者的發言。
因為對于實利主義者來說,對與錯,黑與白,根本不是他們的關心。
面對問題,他們所想的,隻是将如何花最小的代價去解決它。
僅此而已。
正是在這種極緻功利的思維指導下,楊幂拍戲,常常是這部戲拍完,就馬不停蹄奔赴下一個劇組。
有時甚至幾部一起上——
自己都開玩笑人格分裂嚴重。
因為軋戲,她曾錯失良機。
當年,陳凱歌影片《搜索》物色實習記者楊佳琪一角。見過楊幂之後,大家覺得很合适。
但最終還是被制片人陳紅換掉。原因就是楊幂軋戲,"心定不下來。"
楊幂最厲害的記錄,曾有一年拍了11部戲,4個月拍5部戲。
而這種頻繁拍戲帶來的傷害,顯而易見,就是楊幂表演的程序化,空心化。
以"哭戲"為代表。
《分手大師》,心上人受傷奄奄一息,她又心疼又無助。
眉頭一皺,嘴一癟,淚落。
《小時代》裡,心上人沒了,她痛不欲生,想看他最後一眼。
雙眼低垂,眉頭一皺,嘴一癟,淚落。
《我是證人》,陪她三年的導盲犬為救她喪命。
又是同樣的動作,皺眉,擠眼,癟嘴,淚落。
再到号稱轉型之作的《寶貝兒》,又是Ctrl C+Ctrl V——
乃至更敷衍的《愛的二八定律》。
一句話:楊幂的哭戲,你看不到那種真正揪心的痛感。
平心而論,楊幂不算面癱。
她演戲,喜怒哀樂的表情都有,但正如李少紅所說——
三闆斧。
快樂就是哈哈哈
痛苦就是哇哇哇
早熟的楊幂,沒有來得及好好生長,演技的骨縫就提前閉合了。
她太依賴于早年在片場有樣學樣的三腳貓功夫。一成不變的演技,也讓她演過的電影自動打通成一個"楊幂宇宙",而楊幂則永遠是劇情的局外人。
《繡春刀2》,她演北齋。
導演原設定是:北齋的角色是一個自主意識很強,生命力非常旺盛,很有爆發力,很有主見的一個女性,當然會比較沖動,有些想法會比較單純。
網友的理解是:古代才女,大多柔弱,執筆多為家事,但北齋不同,敢以畫寄蒼生。
而楊幂的理解呢?
"這就是一部純愛電影"。
角色的豐滿回圜和靈動,被壓縮為公式化的人生哲理。
怎麼看待"扶搖"。
楊幂回答:勵志,成長,一直被打壓,好幾次差點死了那種。
又補充:越來越自信,都是來自于前期的打壓吧。
接着,她話鋒一轉,又回到了似曾相識的的落點。
"你要感謝這些打壓。"
03
楊幂的終局
但說實話。
誰打壓得了她。
從2013年爆紅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開始,除了因為2014年生子減少工作量未能上榜2015年和2016年之外。
楊幂沒有掉出過隊伍。
并且排名節節高升,去年更是僅次于易烊千玺、王一博和賈玲。
最好的排名是2017年,第三名,僅次于範冰冰和鹿晗。
在這場以演戲為本金的資本對賭中,楊幂也完成了從藝人到商人的轉型——
2011年,楊幂憑《宮》爆紅。
該劇創造了湖南衛視開播以來新的收視巅峰,之後楊幂熱度和國民度飛速上升,片酬暴漲,身價翻倍,與當時的一線女星範冰冰齊頭并進。
2011年,楊幂前後投資543萬,拿下歡瑞世紀股票50萬股。
2014年,歡瑞世紀借殼上市失敗,楊幂果斷原價出手手中股份,離開歡瑞,自立門戶(嘉行傳媒)。
2016年6月,嘉行傳媒為獲得尚世影業的3億元投資,和尚世影業簽訂了"對賭協議"。
内容是嘉行傳媒在2015到2017年三年間的淨利潤不得低于3.1億元,否則嘉行傳媒将以15%的收益率回購尚世影業的股票。
2015年到2017年,楊幂三年時間參演的影視作品多達十二部,綜藝雜志更是數不勝數,平均一年就有四部作品。
最終楊幂完成對賭,嘉行傳媒的估值從最初的2500萬元躍至50億元。
楊幂"藝人"和"商人"兩種身份拉扯最大的一次——
彼時,傳出楊幂再拍嘉行自制劇《許你暖暖的晨光》的消息。
這是嘉行一貫套路。以楊幂為招牌,吸引流量和資源,在此基礎上啟用自家藝人,即舊帶新,老闆帶員工。
但這一次,遭到了粉絲集體抵制。
——天天拍這種自制撈錢劇,消耗人氣和口碑,楊幂,你太不愛惜羽毛。
在此不評價粉絲行為。
但必須承認,他們的确說對了一件事。
楊幂确實能賺錢。
2017年初,楊幂主演的古裝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經播出就成為年度爆款,網絡播放量突破300億。
在這部劇裡,她一個人帶上了9位嘉行藝人,實現了整個公司藝人經紀闆塊的飛升。
她也展示出了優秀的财務能力,2016年嘉行傳媒預計收入同比增長110%,其中淨利潤同比增長30%以上。
張炜铖 《抛下情感與藝術,"優質商品"楊幂的商業之路能走多遠》
回看楊幂這一路。
她确實是内娛流量時代受益最多的頂流之一。
10年代初,智能手機普及,大衆傳媒微博等平台讓大衆開始深度參與娛樂。影視走IP改編,開始出現人氣明星,粉絲效應初露。
一種全新的娛樂模式正在構建。
中國影視處于新一輪暴發期,而流量藝人,成為了各大老闆争搶的香饽饽。
2011年、2012年楊幂曾4個月拍了5部戲,2012年9部電影,2014年更是以多部作品共30億的票房總數位居女演員之首。
之後幾年,烈火烹油。
《分手大師》《小時代3》《我是證人》《怦然星動》等一批口碑差,但票房成績好看的作品相繼面世。
那是粉絲圈地認主,與饑渴的資本狂歡着雙向奔赴,攜手振臂高呼的巅峰時代。
泡沫與渴望注水的世界互為表裡,互相成全。别說楊幂,那些年誕生的天價片酬還少嗎?
鄭爽日薪208萬;吳亦凡錄制一檔綜藝片酬被曝8000萬;楊穎摳圖出演《孤芳不自賞》,也敢說,8000萬,我值這個價。
大幹快上。
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賺取利益的背後,是引誘集資打榜,刺激粉絲刷假數據的飯圈文化席卷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直到……
直到這條饑渴的"貪吃蛇"越長越長,胃口越來越大,它,終于開始吃自己的尾巴。
回到楊幂身上。
必須說。
與那些"貪婪到被自己吞沒"的藝人相比,她一直還算清醒。
沒錯,還是那句話——
這是一個天生通曉遊戲規則與現實利害的娛樂玩家。
事實上,童星出身的她可能在十幾二十歲,就看清了這個圈子的本質。
對她而言,顯規則也好,潛規則也罷,規則就是現實。
她無力去改變,也不想去改變。
靠這樣這種機會上位的女人
我覺得比比皆是
大家看到她的光芒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保持一個很高的曝光度
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成功
所以她能迅速地把自己的喜惡,情緒從工作中剝離出來,告誡自己——
一切都是逢場作戲。
逢場作戲嘛,誰不會。
而這,正是楊幂演戲始終擺脫不了一種塑料味的原因。
因為真的打動,往往需要一種天真的勇敢,去沖向混沌,去直面痛苦,去承受掙紮與崩潰。
而一直追求"最具性價比",追求"最優解答案"的楊幂來說,天然喪失這種直覺。
當然。
無意單向地批判這種價值觀。
再醜陋的現實主義者,也好過誇誇其談的理想主義大師。
對楊幂來說,她隻不過用數十年如一日的重複表演,印證她"我早就看透了這一切"後的選擇。
最新消息是:曝楊幂已與嘉行解約,正在接觸新的團隊,明年将會對外官宣。
不知道。
這是痛定思痛的轉型,還是意氣益厲的追擊。
如是前者,祝福之。
後者的話,那更要恭喜她。
出道30年,她終于以爬到這個食物鍊頂端的姿态,甚至成為其中一部分,表現出對食物鍊最大的崇拜與順從。
或許。
這就是名利場運行的方式。
它不相信這世界有比現實欲望更值得追求的。
它讓每個沉浸其中的人都陷入一種無意識的,永不滿足的渴望,都想抓住什麼,都以為自己能抓住什麼。
至于這個"什麼"到底是"什麼"。
我也說不清。
反正,肯定不是"靈氣"這種虛無缥缈,賣不出價格的玩意兒。
本日打工人:藝謀不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