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鋅财經,作者|路世明,編輯|大風
近日,阿寬食品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深交所主闆上市進程,廣發證券擔任保薦人。而此番沖刺上市一旦成功,阿寬食品有望成爲 " 新型方便食品第一股 "。
自 2016 年 12 月成立以來,阿寬食品在瞄準細分市場以及市場環境變化雙重因素下,憑借火爆單品和衆多資本的支持,于近年來實現了高速增長,成爲了方便食品賽道中毋庸置疑的一匹黑馬。當然,相比 " 紅油面皮 ",阿寬食品的 " 走紅 " 也離不開爲麻六記、李子柒等網紅食品品牌的代工業務。
在資本大手的推動下,阿寬食品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但高速成長的背後,也隐匿着不少的焦慮。
一方面,面對競争愈發激烈的行業,阿寬食品的增長正不斷放緩,通過營銷打造爆款的路徑似乎失靈,尤其在流量成本日益昂貴的眼下,營銷成本的高企成爲了拖累。另一方面,阿寬食品的代工業務談不上門檻,且因爲沒有什麽議價能力而導緻毛利率接連走低。
在多重因素下,阿寬食品把目光瞄向了預制菜這個所謂的風口。隻是,相較于爆款制造和進軍預制菜的策略,阿寬食品更應該處理好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
攪局方便食品賽道
相比賽道内已經發展數十年的頭部企業,成立不到十年的阿寬食品,毫無疑問是一個突如其來的 " 攪局者 "。
據阿寬食品招股書顯示,2018 年 -2020 年及 2021 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分别爲 4.22 億元、6.31 億元、11.10 億元、5.93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608.48 萬元、2364.85 萬元、7626.49 萬元、2192.94 萬元。
測算下來,2018 年到 2020 年期間,阿寬食品的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62%,歸母淨利潤更是增長了 12 倍。阿寬食品之所以能獲得飛速的成長,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初期階段的 " 定位 "。
成立之後,阿寬食品瞄準了地域性、受衆分散但規模并不小的細分市場,通過複原地方特色風味、獨特的酸和辣等口味,不斷強化消費者的複購意願,從而樹立起新的品類認知。以其旗下的紅油面皮來說,這款産品複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酸辣口味,在口感上區别于傳統方便面,包裝外觀也更爲精緻。
避開主流的方便食品産品方向,與頭腰部企業形成錯位競争,這是其一。
其次,疫情三年使得 " 宅經濟 " 不斷興起,居家可以食用的方便、速食類産品大受歡迎,尤其是随着直播、短視頻火熱,方便食品成爲了年輕人飯桌上的 " 主菜 "。阿寬食品作爲行業的一員,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搭乘 " 東風 " 順勢而起。
目前,阿寬食品現已建立起覆蓋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四大品類的産品矩陣。其中方便面産品撐起了其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
報告期内,阿寬食品方便面産品的營收占比分别爲 40.60%、45.12%、53.03% 和 65.28%,呈加速上漲趨勢。尤其是大單品 " 阿寬紅油面皮 ",僅 2021 年," 紅油面皮 " 系列産品年銷售額約 5 億元,累計銷售超過 1 億份。
單單産品和策略上的 " 成功 ",還不足以支撐阿寬食品的飛速成長。資本的加入,不僅能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難題,還能憑借敏感的市場嗅覺來指導企業經營方向,同時給到各方面的資源,加速企業的發展。
成立至今,阿寬食品已獲得同創偉業、彬複資本、前海母基金、高瓴創投、壹叁資本、衆源資本、麥星投資、兼固資本、茅台建信基金等多家機構的投資。IPO 前,同創偉業爲阿寬食品最大機構投資方,而高瓴創投亦持有超 5% 的股份。
各方面利好因素的結合,讓阿寬食品成爲了賽道内一個 " 不可忽視 " 的實力玩家。根據 Euromonitor/ 光大證券研究所的數據,2018 年至 2021 年,阿寬食品的銷售額複合增長率在行業前十廠商中排名第一,2021 年的方便面銷售額已位居内資品牌前三。
代工網紅食品出圈
阿寬食品的走紅,并不隻依賴于 " 紅油面皮 ",爲網紅品牌代工也重要因素之一。
除經營自主品牌外,阿寬食品還爲三隻松鼠、麻六記、百草味、李子柒、網易嚴選等客戶提供貼牌代工服務。
2019 年至 2022 上半年,阿寬食品定制渠道收入分别爲 0.68 億元、1.5 億元、1.42 億元、0.84 億元。其中,國内定制銷售業務占主營業務比例分别達到了 11.18%、13.36%、11.56% 和 12.63%。
不難看出,2020 年阿寬食品在定制代工業務上取得了較大突破,不僅該部分營收翻倍增長,營收貢獻度也持續增加。從前五大客戶變動來看,2020 年的 " 突飛猛進 " 主要來源于網紅速食面品牌李子柒的大量采購,并迅速躍升爲公司前三大銷售客戶。
到去年 11 月 21 日,因汪小菲與大 S 的家庭糾紛,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再次帶火麻六記酸辣粉。據媒體報道稱,11 月 21 日 -22 日僅兩天,麻六記酸辣粉銷售額就超過 500 萬元。爆款的背後,網友挖出這款酸辣粉的代工廠就是阿寬食品。
截至 2022 年 1-6 月,三隻松鼠、麻六記、李子柒、來伊份和百草味是其排名前五的代工品牌。三隻松鼠作爲阿寬食品的最大代工客戶,銷售金額爲 1793.44 萬元。
來源:阿寬食品招股書
作爲網紅品牌背後的網紅代工廠,阿寬食品定制銷售業務并不像看起來那麽風光。2022 年上半年,經銷模式下,阿寬食品線上、線下的毛利率分别爲 33.15%、21.93%;直銷模式下,電商自營、直供銷售的毛利率分别爲 30.36%、37.32%,而定制銷售的毛利率僅有 17.32%。
代工生意門檻低、可替代性較強,面對大品牌,阿寬食品無疑是缺少話語權、沒有議價能力的那一方。
也正是因爲代工毛利低的持續走低,阿寬食品不得不注重發展自有品牌,與自己的客戶争奪市場份額。好的一面是,C 端市場對于 " 源頭工廠直銷 "" 大牌零食平替 " 的關注,也讓代工廠們看到了打造自有品牌的希望。
阿寬食品多次表示,将持續開發新的地方特色美食系列方便速食,避開同質化競争,挖掘四川地域特色菜品,形成新的産品品類。2022 上半年,阿寬食品在電商爆款 " 紅油寬面 " 基礎上,推出 " 紅油苕皮 " 系列産品。
自有品牌的打造之路并非一朝一夕,産品質量、營銷渠道、價格吸引力、替代轉換、成本持續都是阿寬食品要思考、要解決的難題。
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阿寬食品的崛起是迅速的,但去年以來業績增速的放緩,也讓阿寬食品的未來發展預期受挫。
2021 年,阿寬食品實現營收 12.14 億元,增速爲 9.37%,而 2020 年度其營收增速爲 75.91%。而在 2022 年前三季度,阿寬食品實現營收 9.27 億元,增速進一步放緩至 3.39%。
站在 " 非油炸新型方便食品 " 這條細分賽道上,阿寬不具備壟斷性的優勢,如何保證持續的業績增長、搶占市場份額,是阿寬食品面臨的巨大挑戰。
招股書顯示,2019-2022 上半年,阿寬食品的電商渠道服務費分别爲 2342.90 萬、5646.39 萬、6673.40 萬和 2314.98 萬。也就是說,在 2020 年 2.3 億的電商自營收入中,有近 25% 需要作爲推廣費用支付給電商平台和主播。
能夠看到,阿寬食品近年來沒少通過營銷拉動消費者的可能性和積極性,但發展自有品牌是一件正确但長期的事情,在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的今天,網紅爆款打法也将給阿寬食品帶來更大的資金壓力。
阿寬食品顯然明白問題所在,因此在發展自有品牌的同時,也找到了預制菜這條新增長曲線,并将其作爲兩年内的重點方向。阿寬食品曾表示:" 力争發展成爲國内新一代方便食品和預制菜标杆企業 "。
據悉,阿寬食品控股子公司四川華廚已開發肥腸及鳳爪系列預制菜,擴展了楊國福、大龍燚、小龍坎、馬路邊邊等知名餐飲連鎖客戶。在渠道上,四川華廚将采取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以内容電商爲重點布局線上渠道,以生鮮超市、社區團購爲重點布局線下渠道。
2022 上半年,肥腸及鳳爪等産品收入爲 145.15 萬元,同比略有增長。目前,四川華廚正在研發的産品中還包含了料理包、調理肉制品、預制菜肴等内容。
預制菜在中國的發展絕不是廚房的放大和資本的狂歡。從餐飲到工業,預制菜玩家需要跨越産業鏈安全、風味标準化還原、專用裝備的創新、标準建設、冷鏈物流的多道門檻。這也意味着在短期内,預制菜不能給阿寬食品的營收焦慮帶來較好的緩解。
其實不管是自有品牌的建設,還是預制菜這條個的業務,對于阿寬食品來說,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爲懸在其頭頂的一把 " 利劍 "。據了解,在沖擊上市的過程中,阿寬食品屢屢曝出食品安全風波,引發監管關注。
去年 2 月 16 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布消息稱其在購買的阿寬紅油面皮中發現了疑似老鼠肉的不明黑色物體。消息一出,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和擔憂。幾天後,阿寬食品稱問題面餅裏并無老鼠,是面皮受潮發黴所緻,盡管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并簽署和解協議,但其存在的食品變質問題卻是不争的事實。
此外,在第三方投訴平台黑貓投訴上,也有大量與阿寬食品有關的投訴,累計投訴量高達上百條,其中大部分消費者的投訴問題都集中在産品中存在蟲子、毛發、異物等問題上。
作爲麻六記、李子柒等品牌提供代工貼牌服務的代工廠,黑貓投訴平台上顯示,李子柒品牌的食物也因異物屢遭投訴。如 " 李子柒品牌螺獅粉吃出蟲子 "。" 李子柒面皮吃出頭發 " 等。
來源:黑貓投訴平台
營銷在市場産品市場推廣中的重要位置十分重要,但過度的重視品牌不重視品質,無論品牌多麽強大,傳播如何出色,最後消費者消費的還是實實在在的産品。尤其對于食品行業來說,這種 " 硬傷 " 會極大損害品牌的公信力,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作爲網紅背後的網紅,無論阿寬食品做什麽樣的業務,隻要還站在食品這條賽道上,就需要明白食品安全不僅直接關系到衆多消費者的生命和健康,也永遠會是其最大的 " 命門 " 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