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鲸維度
在東南亞的經濟發展中,僑居海外的華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印尼這片土地上,祖籍福建、經營着針記集團(即 Djarum 集團)的黃惠忠(Robert Budi Hartono)、黃惠祥(Michael Hartono)兩兄弟連續 14 年都是印尼首富,與排名第二的劉德光(Low Tuck Kwong)拉開了 356 億美元的差距。兄弟二人在全球富豪榜上都名列前茅——在《福布斯 2022 全球億萬富豪榜》中,黃惠忠位列第 64 名,黃惠祥位列第 69 名。
黃氏兄弟以煙草起家,逐漸跨界至地産、銀行、互聯網等領域,如今他們的商業版圖仍在擴大。
他們爲何能蟬聯印尼首富?針記集團如何逐漸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煙草起家
針記集團的起源還要從黃氏兄弟的父親黃維源(Oei Wie Gwan)說起。1920 年,黃維源随着父親黃集仁離開福建,投奔僑居印尼爪哇島的祖父黃興祥。父子兩人先是靠擺香煙攤爲生,後又經營起一家鞭炮廠,後因爲戰争,鞭炮廠被迫關閉。
靠着之前的積累,黃維源花掉全部身家,在 1950 年收購了瀕臨倒閉的香煙廠 NV Murup,将其改名爲 PT Djarum(即針記香煙廠)。印尼當地的煙廠不少,要将 " 破産 " 的香煙廠拯救回來并不容易。
黃維源根據 " 在煙葉中加入丁香,可以緩解胸痛 " 的土方,研制出了丁香煙,并用玉米皮卷制,不僅與市面上的煙草差異化,還節約了生産成本。同時,黃維源以丁香煙可以緩解胸痛爲賣點進行宣傳,很快就打開了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然而,1963 年的一場大火,讓針記香煙廠的主廠房全部燒毀,幸存的隻有一家規模較小的分廠。由于悲傷過度,黃維源在這一年病重去世,還未大學畢業的黃惠忠、黃惠祥就此接手了家族生意,開始重建煙廠恢複經營。
黃氏兄弟接手針記香煙經營時,恰逢印尼重新發展經濟。1968 年,蘇哈托當選印尼獨立後的第二任總統,開始執行以農業爲基礎、工業爲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
彼時的印尼還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國家,因此與農業挂鈎的煙草業快速發展。雖然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但競争者也相繼湧現,黃氏兄弟帶領下的針記香煙廠面臨着更加激烈的競争。彼時,印尼的香煙廠幾乎都是手工制造,無法規模化生産。爲了拉開差距,黃氏兄弟購買了國外的自動化生産卷煙機,從手工轉成了機器生産。不僅規模得到了提升,香煙的品質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從 1972 年開始,兄弟兩人就将香煙出口到日本、荷蘭、美國等國。1975 年,針記香煙開始生産帶過濾嘴的香煙,受到市場的歡迎。
在黃氏兄弟的帶領下,針記煙草成爲印尼第二大煙草公司。
多元化擴張
在以工業化爲中心的戰略下,印尼湧現了衆多商業機會。火災的發生,也讓黃氏兄弟意識到,未來的發展不能僅靠單一的産品,企業發展充滿着意想不到的風險。在兄弟兩人的帶領下,針記集團開始多元化布局,逐漸開拓新的商業版圖。
1975 年左右,針記集團進軍電子行業。有資料稱,黃氏兄弟花了 30 億印尼盾興建電視機生産廠,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送員工國外培訓學習。1978 年,工廠正式投産,開始生産黑白電視機。之後,針記集團逐步轉向了彩電和其他消費電子産品的生産。
但讓針記集團完成資本 " 躍升 " 的,還是黃氏兄弟對中亞銀行的收購。
1988 年,印尼頒布了銀行自由化政策,金融業開始興起。黃氏兄弟也對銀行業十分感興趣,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讓兩人等到了機會。
彼時,印尼首富林紹良财富大幅縮水,其擁有的中亞銀行出現大量擠兌情況,在 1998 年因資不抵債被印尼政府成立的重組機構以 " 保護中小儲戶 " 爲由接管。4 年後,印尼重組機構将中亞銀行 51% 的股權出售給一家名爲法靈多的投資公司。這家投資公司分别由美國對沖基金 Farallon 持股 90.64%,黃氏兄弟控制的公司持股 9.36%。資料顯示,Farallon 基金的主要業務之一是投資處于财務困境但有改善潛力的企業以及相對于潛在風險更便宜的垃圾債等。
這也意味着 Farallon 基金并不會長期持有中亞銀行的股份。此後,針記集團多次增持,并在 2010 年成爲中亞銀行的控股股東。如今,中亞銀行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也是黃氏兄弟最大的收入來源。2021 年,中亞銀行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爲 " 全球最佳銀行 " 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突然在 1991 年壟斷了丁香煙的銷售,這也讓黃氏兄弟堅定了要多元化發展的策略。
除了電子産業、金融外,針記集團也涉足了商業地産。
2004 年,針記集團拿下了大印尼購物中心綜合配套項目 30 年的經營權,并花費 2.42 億美元投資發展印度尼西亞酒店舊址。在針記集團的運營管理下,大印尼購物中心已經成爲印尼最大的購物中心,是雅加達頂級購物中心之一。
如今,針記集團已經是一個涵蓋多産業的綜合性企業。資料顯示,除了中亞銀行外,針記集團還全資擁有 Bank Hagakjta(廈嘉吉達銀行)和 HagaBank(廈嘉銀行)兩家銀行,旗下子公司在印尼建設工業區、住宅以及辦公樓。除此之外,棕榈油、橡膠業等,針記集團也有涉及。
新一代接班人
雖然黃氏兄弟多年蟬聯印尼首富,但爲人低調,鮮少接受媒體采訪,網絡上關于兩人的報道并不多。
近年來爲數不多的亮相是,黃惠忠爲宣傳羽毛球運動,參與印尼電視台綜藝節目。黃惠祥則是參與了 2018 年的雅加達亞運會,與團隊奪得了橋牌項目超級混合團體賽的銅牌。賽後的采訪也是黃惠祥近些年唯一一次在媒體面前公開露面。
近年來,低調的黃氏兄弟雖未退休,但接班人已經逐漸走向台前。黃惠忠的長子黃志勝(Victor Hartono)目前擔任針記集團董事局董事長,打理煙草等傳統業務;小兒子 Armand 主要負責中亞銀行的事項;二兒子 Martin Hartono 則管理着風險投資基金 VC Global Digital Prima Venture(以下簡稱 GDP Venture)。
資料顯示,Martin Hartono 在父親的支持下,于 2010 年創立了 GDP Venture,主要關注印尼的互聯網領域。印尼近年來湧現的互聯網獨角獸背後,大多都有 GDP Venture 的身影。
2011 年,GDP Venture 投資成立了印尼的本地電商平台 Blibli,如今 Blibli 已經成爲印尼五大電商平台之一。去年 11 月,Blibli 的運營商 PT Global Digital Niaga 成功在印尼上市,創下了印尼當年第二大 IPO 紀錄。
2012 年,GDP Venture 又買下了印尼最大的社交網站 Kaskus;2017 年 5 月,投資東南亞互聯網巨頭 SEA,5 個月後,SEA 登陸了紐交所。
除了這些企業外,在線旅遊應用 Tiket.com、超級應用 Gojek 和健康科技應用 HaloDoc 等,GDP Venture 均有投資。
可見,眼光獨到的 Martin Hartono 投資了衆多印尼的互聯網科技獨角獸,也讓以實體産業起家的針記集團在互聯網大刷存在感。他本人也成爲印尼的網紅人物,被稱爲 " 雅加達網管 "。
從針記香煙廠誕生到今年,針記集團伴随着印尼經濟的重新起步,已經走過了 70 餘年,其商業版圖也逐漸拓展至印尼的各大重要行業。與其龐大資産相對應的,卻是黃氏家族的低調。在新一代接班人的帶領下,針記集團是否還能接着擴充版圖,黃氏兄弟是否能繼續蟬聯印尼首富的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