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沙拉醬,編輯:麻吉,原文标題:《争造第一個 " 國産 ChatGPT",大廠們拼了》,頭圖來自:unsplash
2023 年開年,ChatGPT 屬實火了,大廠們也沒閑着,紛紛開始了第一波火速布局。
從微軟、谷歌,到百度、京東、科大訊飛、騰訊等,都先後宣布與 ChatGPT 結合上線的業務線。其中,百度更是在剛剛結束的 2022 年第四季度财報會議上,對其 " 中國版 "ChatGPT 業務——文心一言寄予厚望。
然而,大廠想要成就 " 中國版 "ChatGPT,還需要面臨人員儲備、現金儲備、ChatGPT 項目商業化規劃等多個方面的挑戰。
霞光社從脈脈相關人員處了解到,從 2 月份開始,已經有各個大廠開始在脈脈上 " 搶奪 "ChatGPT 相關崗位人才。當大廠主要業務幾乎都面臨增長天花闆時,ChatGPT 的故事會不會成爲下一個 " 元宇宙 " 式泡沫?大廠對 ChatGPT 的布局能帶來潛在的增收嗎?
一、大廠們,上車
三年沉寂後,ChatGPT 正爲大廠們帶來一場 " 久旱逢甘霖 " 式的機遇,科技互聯網頭部企業紛紛以驚人的速度宣布 " 上車 "。
以搜索引擎爲主業的百度,依賴其天然屬性優勢搶占了中國 ChatGPT 的 " 第一候選人 " 位置。早在 2 月 7 日,百度就正式官宣,打造與 ChatGPT 類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服務,将項目命名爲 " 文心一言 ",計劃于 3 月完成内測,并面向公衆開放。
随後 2 月 22 日的百度第四季度财報會議上,百度更是表示要将文心一言結合到所有運營産品和面向客戶的産品中。比如,将文心一言嵌入搜索引擎,重塑信息搜索、生成和呈現;以及融入小度和汽車解決方案中,增強用戶體驗。
騰訊緊接其後。2 月 27 日,有媒體消息稱,騰訊針對對話式人工智能産品,已成立 " 混元助手(HunyuanAide)" 項目組。該項目組将聯合騰訊内部多方團隊構建大參數語言模型,目标是 " 通過性能穩定的強化學習算法訓練,完善騰訊智能助手工具,打造騰訊智能大助手。"
對此,騰訊曾向媒體表示:" 目前,騰訊在相關方向上已有布局,專項研究也在有序推進。"
大廠的同步 " 搶人 " 行動也陸續展開——
一位脈脈平台的工作人員對霞光社表示,2 月開始,百度、阿裏巴巴、京東、快手等大廠都在脈脈上發布了 ChatGPT、AIGC 相關的崗位需求,月薪可高達十萬元。
BOSS 直聘上,也開始出現百度高薪聘請 " 文心一言 " 項目的相關職位。比如,45K-75K*16 薪的語音産品經理,其工作内容包含文心一言車載版能力建設;26K-50K*16 薪的 iOS 開發工程師,其工作内容包括文心産品線 AIGC 應用落地 ... ...
BOSS 直聘百度文心系相關崗位招聘
圖源:BOSS 直聘 霞光社截圖
事實上,在 BOSS 直聘、脈脈、獵聘幾個平台有關 ChatGPT 職位的搜索中,碩博學曆職位的月薪基本都高于 3 萬元,最高可達 9 萬元。虎嗅也曾統計過,與 ChatGPT 相關的崗位工資均超過平均水平,其中,AIGC 爲 39.08 萬,對話機器人爲 34.89 萬,預訓練模型爲 33.93 萬。
而從脈脈發布的 2022 年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報告中,清華大學的大數據工程、浙江大學的軟件學院,以及北京大學的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爲人工智能領域最爲搶手的三個高校與專業。
圖源:脈脈報告 霞光社截圖
不過,即使在高薪的 " 誘惑 " 下,國内 AI 頂尖人才仍是 " 稀缺資源 "。
我們可以對比 ChatGPT 團隊學術背景和國内相關崗位的學曆要求——由科技情報分析機構 AMiner 和智譜研究發布的《ChatGPT 團隊背景研究報告》顯示,ChatGPT 研發團隊中,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占比分别爲 33%、30%、37%。
而另一份來自獵聘大數據的國内 AI 人才市場調查則顯示:近一年,預訓練模型、對話機器人和 AIGC 三個 ChatGPT 相關領域中,國内企業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學曆的職位分别占 71.33%、82.30%、92.53%;要求碩、博士學曆的占比則僅爲 16.49%、9.86%、18.22%。
相比之下可以感知,國内 AI 行業對學術的要求相較于 ChatGPT 團隊仍有差距。
" 救命稻草 "ChatGPT
大廠們爲何迅速 " 卷 " 起 ChatGPT?答案從他們近期的财務數據中可以窺見一斑。
當核心業務增長乏力," 從‘高速度’轉向‘高質量’增長 ",基本已成爲 2022 年以來各個互聯網大廠心照不宣的共識。
以百度爲例,百度單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已經從 2021 年初的 24%,降低至 2022 年末的 -0.03%。其中,作爲主營業務的互聯網廣告營銷在 2022 年同比下降 6%,而以 AI 驅動的相關業務營收則同比上升 22%。
而向來以遊戲爲大本營的騰訊,在版号限制以及未成年人防沉迷等政策下,遊戲市場也陷入了負增長。2022 年第三季度,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收入下降 7%,國際遊戲市場的增速也放緩至 3%。
所以," 第二增長曲線 " 就成爲各個大廠積極探索的領域。比如,騰訊就宣布回歸科技本質,并在雲業務上發力;百度布局子公司集度參與到新能源車領域;而螞蟻則以支付寶爲延伸,布局數字貨币。
隻是回顧過去,很多大廠的 " 第二增長曲線 " 故事都沒有講通。
大廠雲的商業化 " 道阻且長 ",面對運營商雲、華爲雲等對手,大廠雲基本隻能 " 圈地自萌 ",以自己原本的業務爲生态圈,服務生态圈内的客戶,比如阿裏雲之于零售,或者騰訊雲之于遊戲。
另一方面,雲業務的盈利始終是個難題。具有先發優勢的阿裏雲隻是勉強實現過單季度盈利,而發力較晚的騰訊雲在去年還仍在強調減少以低價換取客戶的行爲,追求 " 高質量 " 雲增長。
與大廠雲相比,Web3.0 概念下衍生的元宇宙、數字貨币等業務的變現更是十分艱難。
首先,是使用場景的模糊。
元宇宙的概念十分抽象難懂,普通消費者能夠理解的頂多在 XR 層面,即使大廠能以《頭号玩家》《貝克街的亡靈》等影視作品講出動人的故事,但消費者并不能僅靠這些概念來期待創新産品,或是體驗上的升級。久而久之,這些故事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其次,是法律法規的模糊。
數字貨币交易一直處在監管的 " 灰色地帶 "。不健全的規則讓這項業務成爲了 " 小衆投資 ",大廠們不會大肆宣揚,而隻能 " 悄悄上線 ",似乎隻有 " 圈内人 " 才會上線交易。而什麽樣的數字貨币更有收藏價值,背後的學習成本也較高,注定使其無法成爲大衆消費者能接受的業務。
無法場景化、規模化、商業化,都成爲 " 第二增長曲線 " 的掣肘。相較之下,ChatGPT 就略勝一籌。
至少,ChatGPT 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從大場景的搜索引擎,到小場景的車載智能語音等,都可以搭載和進一步挖掘。其次,ChatGPT 的用戶感受提升非常直觀。以往的搜索引擎,要靠用戶輸入非常精準的搜索才能得到準确的回答,且用戶沒有辦法進行二次、三次的持續性對話,隻能不斷修正搜索内容。ChatGPT 則實現了自然語言的多次對話,讓使用體驗更直觀地得到改善。
三、ChatGPT 會是一場 " 煙花 " 嗎?
ChatGPT 會不會重複 " 元宇宙 " 的命運?這是很多人在 ChatGPT 概念大火後的顧慮。大廠們加碼布局,換來的會不會是無疾而終?
客觀來說,ChatGPT 想要全方位的商業化,尚存在問題。
首先,是其資料的準确性和數據的及時性。财經編輯小麗曾測試過 ChatGPT,她對霞光社抱怨道:" 我之前讓 ChatGPT 幫我分析蘋果公司的财務情況,結果給我提供的參考數據都是 2021 年度的。" 這并不是個例,此前霞光社在使用 ChatGPT 時,也經常發現其提供的參考資料出現事實性錯誤。
一名資深行業專家也向霞光社表示,這種錯誤有其不可避免性。
此外,商業化時間長,就意味着 " 燒錢 ",這對現在的大廠來說,或許也是個挑戰。
以百度爲例,由于增收吃力本就在降本增效,随之減少的也有其研發費用。2022 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百度研發費用從同比增長 10%,到單季度同比下降 23%,而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從 20% 下降至 17%。
數據來源:百度财報
另一邊,2019 年至 2021 年,百度的經營性現金流分别爲 284.6 億元、242 億元和 201.2 億元人民币,同比跌幅分别爲 21%、15% 和 17%。一邊是爲了保持盈利能力不斷控制的研發投入,一邊是同比下降的現金流,百度還有沒有耐心去 " 燒 " 出第一個 " 中國 ChatGPT",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燒 " 不 " 燒 " 得起是個問題,等不等得起也是個問題。
就拿騰訊來說,截止到 2022 年第三季度期末總現金爲 3000 多億元,但是騰訊的季度營收已經開始出現負增長,此前騰訊也已經宣布解散 XR 部門,能夠側面說明騰訊對這種 " 燒錢 " 時間長、商業化見效慢的業務并沒有很多耐心。
" 燒錢 " 外,ChatGPT 是否能夠帶來增收也是一個未知數。
以文心一言爲例,百度目前表示,ChatGPT 結合搜索可以改善用戶體驗,從而增加搜索用戶的市場份額,當用戶停留時間長、質量提高之後,也許會促進線上廣告業務的增長。換言之,ChatGPT 直接收費也許還遠,但是靠這一概念先引流,再導流到老本行,則可以在更短時間内實現。
然而,這一邏輯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搜索用戶的增長天花闆似乎已經顯現,而 ChatGPT 真的能夠創造出全新的需求并且滿足這個需求嗎?換言之,ChatGPT 也許能錦上添花,但真的能在短時間内實現功能的颠覆嗎?如果不能,而 ChatGPT 項目又無法單獨收費,那麽 ChatGPT 或許會變成下一個 " 元宇宙 " ——經曆開始的高調和收尾的潦草,隻剩下最終的遺憾。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沙拉醬,編輯:麻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