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譚海燕 陳夢璇 江珊
編 輯丨喻淑琴 李振
4 月 25 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南沙舉行。本次圓桌會議以 " 工商界高質量合作 · 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共聚灣區之心 共謀創新之路 " 爲主題,吸引地市貿促會、研究院、協會以及企業等多方主體參與。
圖源 /21 世紀經濟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機制由廣東省貿促會、中國貿促會駐香港代表處、中國貿促會駐澳門代表處聯合發起,現有首批成員單位 48 家,預計每季度舉辦一次圓桌會議。
廣東省貿促會會長陳小鋒:将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打造成政商互動交流的高效平台
會上,廣東省貿促會(廣東國際商會)會長陳小鋒發表緻辭。
2023 年 9 月,中國貿促會聯合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舉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并發布《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工商合作澳門倡議》。作爲落實此次大會發展共識的常态化配套機制,今年 2 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機制在香港啓動,目前首批 48 家成員單位已加入圓桌會議。
" 我們希望通過圓桌會議的方式,進一步凝聚粵港澳三地工商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和分享商業合作的機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大灣區工商界合作共赢、攜手發展。" 陳小鋒說。
南沙伫立于粵港澳大灣區的 " 幾何中心 ",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政策環境,成爲大灣區創新創業投資發展的熱土。陳小鋒說,圓桌會議選擇首次在南沙舉辦,目的就是通過深入解讀政策、專家報告、對話交流和工作探讨,幫助大灣區工商界進一步了解《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 ( 簡稱《南沙方案》 ) ,進一步挖掘南沙創新發展的潛力,以及企業融入南沙發展的良好機遇,探讨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
" 我們希望以南沙圓桌會議爲開端,不斷落實圓桌會議機制,豐富活動創新形式,積極把圓桌會議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政商互動的交流平台、共享合作的分享盛會以及推動發展的助推器。" 陳小鋒說。
他提到對圓桌會議的四大展望,一是打造成爲三地工商界了解灣區發展的重要窗口。據悉,接下來,圓桌會議将在粵港澳大灣區 11 個城市輪流舉辦,将立體化直觀地爲粵港澳工商界展現大灣區發展的動态和投資的機遇。
二是将借助圓桌會議機制,組織廣東企業 " 港澳行 " 與灣區企業 " 地市行 ",爲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優勢産業産品和企業對接創造契機,尤其是推介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推動港澳現代服務業與廣東先進制造業的優勢互補,促進灣區的産業協同合作。
三是搭建三地工商界促進灣區共建的溝通 " 橋梁 ",把圓桌會議搭建成爲政府、機構和企業之間互聯互通的有效機制,推動工商界對灣區内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軟 "" 硬 " 聯通等方面定期交換信息和意見,積極向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助力當地優化營商環境。
陳小鋒特别提到,歡迎成員單位在圓桌會議召開和閉會期間,通過各種形式提供信息反饋問題,爲大灣區建言獻策。
陳小鋒還表示,交流會友、創造商機、互促共赢也是圓桌會議機制的核心目标," 我們将以圓桌會議爲圓心,繼續拓展新成員夥伴,擴大朋友圈,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互通,構建更加緊密的溝通網絡,促進三地工商界的交流和深度融合 "。
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南沙産業承載力再上新台階,2 年内提供超 200 萬平方米産業載體
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介紹,南沙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未來将有 6 條跨江通道聯通珠江口東西兩岸,其作爲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擁有國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等重要政策支持,未來 15 年,南沙可新增用地 122 平方公裏,産業承載能力強。
打造極具競争力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
謝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是常态化的協調溝通機制,是促進大灣區工商界交流合作、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的重要平台。中國貿促會、廣東省貿促會将圓桌會首次會議放在南沙舉行,是對南沙的充分肯定與重要支持。南沙作爲粵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之一,近年來堅持高水平規劃、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建設,日益成爲各方矚目的發展熱土、投資高地。
謝偉表示,南沙将着力打造極具競争力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出台新一輪 " 産業版 " 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持續釋放 15% 企業所得稅優惠、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效應,用好國家部委近期出台的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等重要政策。
他介紹,正謀劃建設宜商的發展空間,具體規劃 " 一港(國際航運服務港)、三島(金融島、科學島、文化島)、三谷(生物谷、數字谷、健康谷)、多園(國際汽車産業園、智造産業園、海洋科技産業園等)" 的産業載體布局,力争兩年内提供超 200 萬平方米産業載體,爲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承載空間。
從樞紐之城邁向港澳全面聯通之城
面向來自粵港澳工商界的代表,謝偉從聯通樞紐、港澳合作、科創産業、城市建設等領域,着重推介了南沙的發展優勢和規劃前景。
南沙地處灣區之心,是内聯外通的樞紐之城。在南沙 80 公裏範圍内,覆蓋大灣區 11 座城市和 5 大國際機場,深中通道今年通車之後,萬頃沙支線建成後南沙到深圳機場最快 20 分鍾左右,未來南沙将有 6 條跨江通道聯通珠江口東西兩岸。南沙港區是華南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相當于全球第 9 大港口,綜合保稅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功能齊備。
南沙承載國家戰略,是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來,南沙全面推進與港澳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科技産業‘智聯通’、人文往來‘心聯通’,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拓展。" 謝偉表示,南沙創新成立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和粵澳發展促進會,搭建起與港澳常态化雙向溝通渠道,集聚了 63 家港澳及國際商協會組織,爲港澳企業進入内地提供便捷服務。
南沙産業基礎堅實,是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科技策源方面,南沙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南沙科學城,布局廣州海洋科學實驗室、冷泉生态系統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平台設施,集聚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22 個,研發投入強度達 5.46%。産業發展方面,汽車制造業産值近 2000 億元,集聚 1000 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初步形成國内較全的化合物半導體産業鏈和商業航天産業格局,正着力培育壯大 " 芯晨大海 " 現代産業集群。
南沙生态環境優越,是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新城。目前,南沙蕉門河城市客廳風光秀麗,明珠灣起步區 CBD 形象初顯,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等先行啓動區建設全面提速,正與國内頂尖機構合作,高标準編制南沙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廣東省首個 " 未來城市 " 綜合實證試點,加快建設綠色智慧的現代化都市。
中山大學李善民:建議南沙适度分離管理特殊功能區與行政區,實現 " 輕裝上陣 "
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嶺南學院院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李善民在會上作《把握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新機遇,打造更加友好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報告,并對南沙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出了三點建議。
李善民表示,南沙區位優勢獨特,擁有國家戰略的疊加優勢、省會城市的資源優勢、大灣區幾何中心交通優勢以及互聯暢通的樞紐港和物流網絡優勢;在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方面,建立了高效運作的政務服務、營造了便利化的貿易環境和寬松自由的投資環境,同時打造了集聚吸引力的财稅金融支持政策與面向國際的法律服務。
截至 2023 年 6 月,南沙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 884 項改革創新成果,被國家、省、市複制推廣 409 項,已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根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調研,南沙民衆對南沙高質量發展的滿意度比較高,尤其在 " 制度創新發展 " 方面,南沙民衆的獲得感最爲強烈。
李善民表示,營商環境的重點在于制度創新,具體包括政務服務、貿易環境、投資環境、财稅金融政策以及法律服務等方面。" 要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南沙要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地優化營商環境。"
對此,他建議,首先要推動特殊功能區管理與行政區管理适度分離,提高制度創新效能。具體而言,一方面,支持南沙探索特殊功能區管理與行政區管理适度分離,把社會治理任務交給行政區,把改革任務交給自貿片區,把經濟發展任務交給《南沙方案》先行起步區。另一方面,《南沙方案》工作委員會,與自貿片區管委會、南沙新區政府在公務員(包括其他類型人員)配置上也可适度分離。
如何解決适度分離帶來的員額增加?李善民認爲,可以考慮通過法定機構來解決。他表示,按照這個思路,将《南沙方案》工作委員會、自貿片區管委會依法設爲法定機構,既可以解決人員的問題,也能夠很好地實現特殊功能區管理與行政區管理的适度分離," 通過這種調整,南沙将實現‘輕裝上陣’,進一步提升利用制度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效能。"
其次是結合《廣東省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廣州市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與《南沙方案》,通過對南沙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現狀分析,分解現階段優先發展的重點任務,建設好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國際經濟交往合作平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平台、國際青年創業平台、跨境法律合作平台和國際教育合作平台等六大國際合作戰略平台。
最後是打造對标自貿港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全方位推進南沙區的高質量發展。李善民表示,南沙應探索選定限定區域試行封閉管理,探索部分貨物進口免稅政策與境外人員入區便利化機制;推進與港澳稅制進一步銜接,促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發展,同時在金融開放、數字領域、制度創新等方面加強與港澳和海南自貿港的多領域合作,推動大灣區城市群、廣東—海南相向發展。
香港總商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李家聰:推動大灣區創新要素流通,助力香港産業轉型升級
圓桌會議上,香港總商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李家聰從商會角度分析了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大灣區中面臨的挑戰以及機遇。
據悉,香港總商會擁有 162 年曆史,會員來自 40 多個不同國家與地區。" 一直以來,我們商會的優勢是積極與世界各地商界保持着緊密聯系,助力香港成爲連接内地與世界的橋梁。" 李家聰說,香港總商會擁有較多金融機構會員,這正折射了香港的優勢——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由這個定位衍生出來的一系列金融服務。
李家聰作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其所處企業在大灣區多地均有布局。作爲企業家,一直以來,他感受到南沙與前海的一系列鼓勵投資政策力度。" 但在香港,政策的相應激勵與解讀相對欠缺。在我看來,雙向投資與雙向融合很重要。舉個例子,香港欠缺很多數字化産業所需人才,其實可以加大力度吸引廣深的人才到港。" 李家聰說。
此外,他還提到,香港人口老齡化、産業較爲單一等問題較爲突出,産業轉型壓力大。對此,李家聰結合長期在商會的洞察,提出了幾點想法。
首先,探索推動大灣區各類創新要素流通,比如探索 " 北藥南下 " 等。此外,他提出可以擴大特定産業醫療跨境數據互聯互通的影響範圍,讓更多相關内地産業享受到産業數字化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他還提出,可以建立機制吸引人才,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市場的作用,在香港創造更多機會 " 引鳳來栖 "。
澳粵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羅彩燕:希望盡快在南沙有澳門的産業園,吸引更多澳企來投資
4 月 25 日上午,澳粵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羅彩燕專門組織 20 多位澳門企業家同行北上專程考察廣州南沙區。" 我們對南沙的投資環境非常有信心,但南沙與澳門之間的交通還需進一步改善。未來希望南沙能夠和橫琴、澳門共同推動三地‘一城多站’式發展。" 在粵港澳三地企業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助力 " 引進來 "" 走出去 " 的圓桌讨論上,她如是建議。
" 路通才能人通、财通。我們團隊早上從橫琴口岸出發花了一個半小時坐大巴來到南沙,時間較長。今年澳門輕軌會延伸到橫琴,期待未來能夠通過城軌聯通橫琴南沙。" 羅彩燕表示。
對于企業如何 " 引進來 ",羅彩燕表示:" 很多澳門企業反映,《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出台,爲港澳企業在南沙投資興業提供了多項便利政策,我們也希望盡快在南沙有澳門的産業園,以此鼓勵更多澳門企業來南沙投資。"
而在 " 走出去 " 方面,羅彩燕認爲,南沙可以借助澳門面向葡語系國家優勢," 今年澳門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部長級會議(中葡論壇),吸引了超過 1000 人參會,澳門與葡語系國家關系密切,未來澳門和南沙兩地的企業可以思考如何借助中葡論壇平台走出去。"
在羅彩燕看來,南沙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與澳門推動文旅商貿業發展不謀而合,未來兩地還可以在人才培養和會展業務方面加強合作。另外,澳門擁有拱北口岸、青茂口岸、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等多個口岸,但在發揮口岸的商業價值方面目前較爲空白,因此她建議,南沙還可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口岸經濟參與澳門發展。
德國海外商會聯盟中國區王曉丹:希望德企在華投資能享受資金和政策支持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上,德國海外商會聯盟中國區政府事務高級總監王曉丹表示,有 50% 的在華德企願意計劃繼續投資中國,以此提升自身在中國的市場競争力。她建議大灣區能夠支持在華德企享受與其他企業同樣優惠的政策支持,并在新政策出台後組織德企開展政策解讀活動,支持大灣區與德國在研發領域實現數據跨境交流。由于 70% 的德企是中小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她建議安排更多中國企業和德國企業的對接活動,便利德國企業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
更多詳情點擊進入專題→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李潔
21 君薦讀
廣東省貿促會會長陳小鋒:将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打造成政商互動交流的高效平台
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南沙産業承載力再上新台階,2 年内提供超 200 萬平方米産業載體
中山大學李善民:建議南沙适度分離管理特殊功能區與行政區,實現 " 輕裝上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