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比預期來得更強,有助于抵消中國訂單下滑帶來的影響。" 近期,寶馬集團生産總監 Milan Nedeljkovic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奔馳将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作爲 2025 年開始的下一代電動汽車計劃的中心。
無獨有偶,近期,奧迪也在平台收購風波後回應:" 衆所周知,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時期,奧迪将攜手各方共同制定戰略方針,共創成功未來。"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強勢崛起下,中國市場已經成爲了世界的焦點,傳統豪華品牌 BBA 也紛紛加速進行自己的轉型之戰。
品牌地位将分化?
一直以來,BBA 三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都不分伯仲,奔馳以優雅著稱,寶馬以操控聞名,奧迪以氣質取勝。但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三大品牌的未來或許也将走上分岔路。
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寶馬(含 MINI)在中國市場共交付了 39.26 輛新車,年度同比增長 3.7%;1-6 月,奔馳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 37.72 萬輛新車,年度同比增長 6%。
目前,奧迪仍未對外公布上半年在華銷量數據。據此前一季度數據來看,奧迪在中國市場銷量爲 136416 輛,下降 15.6%,而同期寶馬和奔馳在華銷量分别爲 19.5 萬輛和 19.1 萬輛。
這一差距在 2022 年就早已顯現預兆。數據顯示,BBA 三大豪華品牌去年全球銷量分别爲寶馬 210 萬輛、奔馳 204 萬輛和奧迪 161 萬輛(不計入 MINI、Smart 等品牌),銷量分别同比下滑 5.1%、1% 和 3.9%。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寶馬 2022 年共售出約 37 萬輛電動汽車(含插電混動);奧迪共售出 11.82 萬輛電動汽車;奔馳共售出 11.78 萬輛電動汽車。
電動車型的銷量頹勢也帶動 BBA 在華整體銷量下行,寶馬、奔馳和奧迪 2022 年在華銷量分别爲 79.2 萬輛、75.2 萬輛、64.3 萬輛,同比分别下跌 6.4%、0.9% 和 8.4%。
大衆前掌門人卡爾 · 哈恩曾經預言:" 如果說汽車工業的昨天來自歐洲,那麽汽車工業的明天很可能會在中國。" 時過境遷,如今這句預言正在逐步應驗。随着 2023 年過半,中國乘用車零售已達到 952.4 萬輛,同比增長 2.7%。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今年零售已達到 308.6 萬輛,同比增長 37.3%。
對于一直身處汽車 " 食物鏈頂端 " 的 BBA 來說,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張與自身銷量的逐漸萎縮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号。爲了應對市場的變化,三大傳統豪強正加速轉型。
轉型押寶中國
在此背景下,加快進行電動化、數字化轉型已經成了各大品牌的共識。
" 銷冠 " 寶馬正在中國建立自己的新能源王國。2022 年 2 月,寶馬将其在 " 華晨寶馬 " 的持股比例,由 50% 提升到了 75%;2022 年 6 月,寶馬沈陽生産基地完成升級,項目竣工投産,全新 i3 正是出自該工廠。
在生産基地的支撐下,寶馬依托 BMW iFACTORY 生産戰略,将持續深耕 " 精益、綠色、數字化 ",從整車制造的規範化、精密度到綠色低碳生産,寶馬從多方面做到了落地中國、紮根中國。雖然其新能源車型主要爲精品 " 油改電 ",但憑借過去的光環加上可圈可點的産品實力,寶馬轉型工作做的風生水起。目前,純電寶馬 i4 M50 已經成爲了上半年寶馬 M 家族最暢銷的車型。
奔馳的電動化藍圖也正在中國市場鋪開。2023 年 4 月 12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京會見康林松一行,就奔馳集團在華業務發展情況、L3 級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應用與支持等進行交流。康林松表示,奔馳集團願意加大在華投資,與中方商業夥伴在研發、生産、采購等領域深化合作。
2023 年,奔馳将在中國推出 6 款純電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包括全新 EQS 純電 SUV 和全新 EQE 純電 SUV。至 2023 年底,奔馳在華新能源産品矩陣将達 17 款。
轉型相對較慢的奧迪品牌也放下了身價,決定走個 " 捷徑 "。近期,有媒體報道上汽集團将和奧迪共同研發電動車平台。對此,上汽集團有關負責人回應稱:上汽和奧迪已達成共識,雙方将通過合作加快電動車開發。另據媒體日前報道,奧迪有可能購買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的電動平台。
據悉,此次上汽與奧迪的合作或涉及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大衆二廠。雙方将資源互換,大衆方出讓上汽大衆二廠資産,以此換取上汽集團電動化平台。
此次合作或許能夠縮短奧迪的轉型進程,但不得不說的是,尋求中國車企的幫助也讓外界紛紛質疑,如今的 BBA 是否已經沒了 A。
BBA 迎戰新市場格局
曾經,豪華是一種傳承、一種文化、一種格調。但如今電機技術的進步讓零百加速越來越快,不斷發展的工藝讓内飾越來越豪華,過去的标簽開始變得模糊,人們更能直觀看到的豪華變成了星空頂、對開門、冰箱彩電大沙發,傳統豪華品牌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表示:雖然新能源車的成本仍高于燃油車,但新能源車的品牌、影響力和溢價正在上升,合資油車品牌溢價正下降,高品質新能源車可與合資燃油車價格競争。這也意味着奧迪、寶馬、奔馳等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将繼續受到擠壓。
放眼市場,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汽車在誕生不久的時候就曾放出豪言要對标 BBA;2022 年 6 月,理想汽車第二款車型理想 L9 誕生時也宣稱對标百萬級豪華 SUV 奔馳 GLS、寶馬 X7。除此之外,還有智己、騰勢等品牌正氣勢洶洶向豪華市場突進。
價格并不是決定豪華與否的标簽,但這些 " 對手 " 的确正在成爲 BBA 們的發展威脅。以理想汽車爲例,近期其銷量已穩定在月銷突破 3 萬輛。
黑馬的崛起隻是戰争的開始,随着老牌選手的布局、新興勢力的内卷,30 萬 -50 萬元價格區間的車型布局将愈發緊湊,市場競争也将更加激烈。且有了廠、有了平台并不意味着電動化轉型迎來曙光。未來,在智能駕駛、産能擴建、渠道服務和補能體系等多方面,BBA 們都要一步步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