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5 月 6 日訊(記者 闫軍)" 何時會發年終獎?" 成爲近期基金公司員工急待答案的私下讨論。
财聯社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上報薪酬方案,已有公司獲得批準。較早時間,即有招商局集團旗下公募 "300 萬以上薪酬緩發 " 的傳聞。業内反饋,目前上報的薪酬方案上限同比折扣較大,尤其是銀行系公募降幅明顯,遠低于此前傳聞。
有基金公司上報的年薪上限僅百萬元出頭,也有基金公司上報的年薪上限爲 200 萬到 500 萬元不等。
按照一般慣例,每年 4 月爲基金公司發放年終獎時間,鑒于多數公募基金還在評估合理的薪酬水平,因此,目前延遲發放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數。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趕在五一節前發了年終獎," 打折是預期之内的,平均下降幅度在 40% 到 50% 之間。" 某基金公司中後台相關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
有基金公司年薪上限僅百萬元出頭
在薪酬遞延之後,響應監管号召,基金公司主動降薪提上日程已是闆上釘釘。
财聯社記者從多位公募人士處獲悉,多家基金公司已經上報了年薪方案,有的基金公司已經上報了不止一版。" 目前已有基金公司獲得批準,也有的未獲通過。" 有公募人士表示,業内已知最低的年薪上限僅百萬元出頭,也有的上報的年薪上限爲 200 萬到 500 萬元不等。
" 降薪是行業的趨勢,各家都非常清楚。" 還有公募人士表示,從高管到員工對降薪早有心理預期,但是當前的降幅,還是讓行業人士感到了意外。
股東差異影響降薪幅度
某公募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監管并沒有明确的限薪指令,但是從響應監管号召出發,基金公司往往會主動降薪。這其中,也有來自股東方的壓力,比如,一些基金公司的股東方爲券商和銀行,在金融行業整體的讓利趨勢之下,基金公司必然要跟進執行。
以某基金公司的券商股東方爲例,股東方董事長年薪不到 300 萬元,旗下基金公司上報薪酬也會參照股東方高管的薪酬水平,進一步評估自家的薪酬方案體系。
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壓力或更大。銀行員工數量衆多,平均薪酬相對也低。2013 年,國有六大行平均薪酬從 32.98 萬元到 43.55 萬元不等,整體不超過 45 萬。業内人士表示,從這個角度講,銀行系基金公司在上報薪酬方案時,多少會參考股東銀行的薪酬水平,因此,銀行系上報薪酬方案可能要低于業内其他基金公司。
另一方面,降費之下,基金公司以及股東方利潤要求并沒有降低。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基金管理費合計收入 1333.46 億元,同比減少 108.97 億元,降幅約 7.55%。" 公募業降費導緻淨利潤下滑,降薪也是在所難免。" 有公募人士指出。
降薪方案各家不同,業内反饋來看,外資系和個人系公募的降薪壓力往往小于前述幾類公募,但整體來看,近一兩年行業的不景氣,賺錢效應差,疊加降費等因素,客觀也帶來的降薪的結果。因此,外資與個人系公募會吸納多少溢出人才,還不能結論。
自 2022 年以來,監管對基金公司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要求進一步明晰和具體。
2022 年 4 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嚴格執行薪酬遞延制度,嚴禁短期激勵和過度激勵行爲。
2022 年 6 月,中基協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提到,基金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遞延支付期限不少于 3 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于 40%。
到了今年 4 月,新 " 國九條 " 更是明确要求,完善與經營績效、業務性質、貢獻水平、合規風控、社會文化相适應的證券基金行業薪酬管理制度,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 炫富 " 等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