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好好利用,就是助燃劑;一旦玩脫,就會被反噬。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楊晶
編輯丨段永琪
最近,或許是李想選擇下場造車以來,最焦頭爛額的一段日子。究其背後的根本原因,還是由于本身寄予厚望的理想 MEGA" 翻車了 "。
一方面,這款自誕生開始就充滿争議的産品,曾經叫嚷着要拿下 "50 萬元以上不分能源形式銷冠 ",如今卻遲遲未能等來一張大定海報,便已略顯低調的開啓交付。
由此不禁反問,傲氣滿滿的它爲何會落到這般境地?
首先,肯定還是與定價過高有關,一定程度上超出潛客的預期;其次,李想俨然對于純電市場,尤其是 50 萬元以上純電市場的存量與需求太過樂觀。
再者,身爲一款旗艦 MPV,理想 MEGA 本身特立獨行的外觀設計,将很多商用屬性用戶拒之門外;最後,消費大環境的持續遇冷,以及 2024 款理想 L9 的 " 背刺 ",包括自建超充網絡的匮乏,同樣無法回避。
另一方面,相比終端反饋的不及預期,理想 MEGA 正在遭遇的 " 全網網曝 ",才是更爲恐怖的事情。而上一次出現類似的群起而攻之,甚至要追溯到 " 帕薩特碰撞門 " 與 " 特斯拉刹車門 "。
愈發雪上加霜的是,身爲純電技術路線的 " 開山之作 ",理想 MEGA 的口碑急轉直下,對于後續 M 系列幾款純電 SUV 同樣極爲不利。
顯然,這家新勢力造車,正在遭遇兩難的局面。
情理之中的 " 反噬 "
許多時候,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評判理想這家新勢力造車?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是,曆經多年的發展與沉澱,其确實位于中國車市創造了一個不可複制的樣本,足夠敏銳的戰略眼光,足夠準确的産品定義,足夠高效的終端執行,足夠狼性的公司調性,足夠合理的組織架構,都是它的優點。
但望向更深處,在多維度太過的順風順水與鋒芒畢露,無疑讓不斷成長的理想信心爆棚與樹敵無數。
與此同時,公司掌舵者抛出那些并不讨喜的言論,很大程度上也在慢慢消耗着該品牌本就有限的路人緣。
所以理想 MEGA 目前遭遇的困境,更像是情理之中的 " 反噬 "。
而十分微妙的是,本周随着輿論的不斷發酵,李想選擇在朋友圈接連發聲,而不是他偏愛的主陣地微博。
" 無論多麽困難,都不能變成‘達斯 · 維達’。"
" 對于事件中存在的那些有組織的違法犯罪行爲,已經在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處理中。"
" 雖然深處黑暗,但是我仍然選擇光明。如果我選擇向黑暗妥協,甚至加入黑暗,那麽我和身邊的人就會變成我們讨厭的樣子,我們深處的社會也會越來越黑暗。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開始反擊,用光明反擊黑暗。"
逐字逐句間,都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
可翻看大家的讨論,在更多圍觀群衆的眼中,參考這家新勢力造車過往的種種作爲,究竟誰是光明誰是黑暗,還真有商量的餘地。站在客觀的角度,慢慢覺得其最大的麻煩,是丢了民心。
而對于李想的表态,包括何小鵬、餘承東、李斌在内的大佬,紛紛進行了禮貌回複。其中,李斌更是要求全體員工不得參與讨論或轉發理想 MEGA 的造型相關信息,因爲其之前也不止一次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所以不能支持該行爲。
實際上,無論小鵬也好,華爲也罷,還是蔚來,雖然與理想之間俨然存在最爲直接的競争關系,或多或少都有着矛盾與過節,但值得欣慰的是,它們并沒有選擇在後者脆弱的時候,朝着傷口上繼續撒鹽。
至于理想 MEGA 的 " 翻車 ",究竟是不是李想造車生涯中的 " 滑鐵盧之戰 ",相信很快時間就會最真實的答案。
由此轉換視角,事件本身反應出的道理無疑還有:當下,中國車市的輿論環境隻能用糟糕形容,跟風與反智的人群非常龐大。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流量更像是一把 " 雙刃劍 "。
好好利用,的确可以助推一款産品産生裂變甚至出圈,讓更多潛在消費者熟知。相反,一旦玩脫,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将會天崩地裂,即便再強都難以好好應對與承受。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流量這把刀,俨然架在了 " 流量大師 " 李想的脖子上。
怎樣化險爲夷、逆轉口碑,全憑多年積攢下的功力。當然,也給他慣用的營銷方式敲響了警鍾,"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
另外,有了上述插曲的出現,今年沖擊年銷 80 萬輛正在變得愈發艱難。
萬衆期待的 " 壓力 "
平心而論,此刻正在承受 " 流量 " 所帶來重壓的不僅僅隻有李想。作爲行業 " 新兵 " 一枚,賭上全部聲譽 all in 造車的雷軍,相信也很感同身受。
而就在本周,其正式官宣了小米 SU7 的上市節點。
" 從 2021 年 3 月 30 日官宣造車開始,‘ 2024 年上半年上市’的三年之約,我牢牢記在心裏。3 月 28 日,小米汽車到了正式赴約的時候了。"
沒有太多遮遮掩掩,位于微博洋洋灑灑幾百字,一開始便直奔主題。
順勢,雷軍回答了大家共同的擔憂:" 最近不少朋友都問,現在的行業競争非常激烈,小米汽車有信心打開市場嗎?當然有信心,因爲,我們是小米汽車,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之後,則繼續補充道:" 小米汽車從 0 到 1,跟 14 年前小米手機從 0 到 1,小米的成長階段和面臨的用戶期待非常不同。小米汽車,需要做出點不一樣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是,智能科技。我也相信,這是大家對小米、對新能源車真正的期待。汽車百年賽道,中國汽車的旅程才開了個頭,前面還會有更多精彩的故事。"
通篇讀過,最深切的感受依舊集中在:雷軍超強的共情與叙事能力。這一點,無疑也爲小米汽車提前賺足了噱頭,輕輕松松讓它登上微博熱搜。
很負責任的說,整個中國車市,如果試圖評選出能夠和本段主角,在關注度層面旗鼓相當的一個品牌,或許隻剩對外堅持 " 不造車 " 的——華爲。
換言之,任何時候都能爆棚的 " 流量 ",俨然就是小米汽車的制勝法寶。當其它新創車企還在苦苦教育用戶自己是誰,其早已跳過了這一環節。
但過往經驗告訴我們,凡事有利必有弊。這潑天的富貴,也給小米汽車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譬如,自 2023 年年末正式亮相以來,小米 SU7 在産品力幾乎已經明牌的背景下,外界對于它價格的瘋狂預測甚至惡意謠傳,從來沒有一刻的平息。
9.99 萬元、14.99 萬元、19.99 萬元……各種版本、各種高低可謂層出不窮、揣測不斷。随着亂象愈演愈烈,雷軍不得不親自下場辟謠:" 價格還沒有最終決定,不過不會便宜。"
實際上,自小米官宣造車以來,擺在其面前最大的難題,一直都是高流量所帶來越來越困難的——預期管理。
礙于諸多光環的加持,消費者在每一個維度,都有着自己的固定 " 阈值 "。一旦小米汽車沒有達到,就會引發負面效應。
因此,3 月 28 日發布會上小米 SU7 的售價絕對不容有失," 千萬别高估自己,千萬别低估别人。"
可以肯定的是,擺在雷軍面前愈發重要的一課,無疑也是怎樣将流量的威力發揮出來,轉化爲效能,自己不被反噬。
至此,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或許會有讀者覺得,把李想與雷軍強行放在一起有些牽強。
作爲反駁,我想說的是:" 兩位流量之王的所作所爲,其實在爲整個車圈提供着典型範本,讓參與者認識到這把雙刃劍的好與壞。而今年的中國車市,必然會炸裂且魔幻,大家将見證越來越多的暗潮湧動。"
總之,還是那句話," 請敬畏造車。"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