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對老夫妻是大學同班同學,我今年 62 歲,退休 2 年,老婆享受 55 歲退休政策,早退休 5 年,我的養老金 12000 元,老婆到手 8000 元。我們當年都是農村考出來的窮孩子,大學畢業後都在省城工作,屬于白手起家的 " 創一代 "。幸好享受到了城市房地産 30 年紅利,當年分的福利房漲了幾倍,等于賺了幾百萬,後來買的兩套商品房也升值幾倍,坐擁千萬身價。
我是大企業集團中層正職退休,老婆是省城事業編退休,兩口子養老金(退休金)合計接近 20000 元,這個水平在省城已經非常不錯了。再說,我們企業集團對退休人員還有轉移支付的福利和待遇,比如,還可以按照原職務級别補貼采暖費,每年中秋和春節有兩次慰問,過生日發蛋糕卡,老婆所在單位每年隻有一次體檢和一次春節福利。兩口子都有醫保,沒有養老之憂。
我們兩口子在工作時都屬于工作狂,基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有了孩子之後,更是職業與家庭兼顧,除了出差幾乎沒有好好旅遊過。我退休後陪老婆出去旅居了一年,後來覺得人生地不熟,來回也挺折騰的,厭倦了城市裏的喧嚣,就想返鄉養老,跟家裏老人團聚,養花種菜、養雞喂鴨,滿足我們這一代的田園情懷。
我是北方人,不太喜歡家鄉的荒蕪貧瘠,老婆的老家在南方的一個小山村,以前回鄉看老人,總覺得那裏山青水綠、民風淳樸,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田園夢境。聽說我們兩口子要回鄉養老,還沒有生孩子的女兒和女婿舉雙手贊成,還贊助了 5 萬元啓動資金,希望我們過上自己喜歡的日子。
我們花了 20 萬把嶽母的兩層土木老房子整修了一番,雖然沒有投大錢進行重新翻蓋小樓,但裝修得還是挺溫馨挺利索的。原來有些破敗的租屋被整修一新,與山景、水景、竹景渾然一體、和諧融入,很有一些山野情調。在村裏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我們兩口子高高興興地搬進去,開啓了夢想中的田園生活。
我們搬進老房子,終于過上了 " 面朝山林、春暖花開 " 的退休生活。退休後的田園生活确實是美好的,沒有時間約束,每天睡到自然醒;沒有工作壓力,每天感到渾身輕松;沒有城市裏的喧嚣,每天隻聞山林鳥鳴;沒有人情世故的麻煩,每天可與雞鴨魚狗聊天。
搬進去就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不太下雨,氣候溫潤,不那麽潮濕,絕不幹燥,嗓子也清涼了,眼睛也不幹澀了,胃口也好多了。每天早上起來,我們就去給菜地澆水,就是在菜地旁邊挖一個坑,慢慢就會流滿了山泉水。然後,給雞鴨喂點食料,把它們放入竹林,這才是真正的 " 溜達雞 " 呢。
在陽光下,我們看書、寫作,到了飯點就去竹林裏挖一點竹筍,去菜地摘一點綠葉,去雞舍撿幾枚土雞蛋,去水塘裏用竹籠子捉點小魚,一頓美美哒的午餐就上桌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那必須要宰一隻 " 竹林溜達雞 ",讓主客雙方吃得那叫一個大快朵頤、心滿意足。朋友走的時候,再給帶上一兩隻 " 溜達雞 ",這種雞在城市要賣至少一百元呢。
但是,這種夢想裏的田園生活,過了大半年就感到平淡無奇了,甚至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我們熬了不到一年,就逃回了省城,用親身經曆告誡:回鄉養老的這 10 個坑,沒事就别去跳了:
【1】氣候受不了。
不是每一個家鄉都是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我們養老在南方山林地帶,享受了一年最好的季節之後,就進入了不舒服的氣候。溫潤的氣候過去了,天氣就變得不太友好,不是下雨就是日曬。下雨,滿腿都是泥;日曬,頭皮都冒煙。尤其是進入深秋初冬時節,下雨就是常态,沒有暖氣,屋裏比外面冷,被子比毛巾濕,作爲北方人的我,如果每天不抱着火炭罐子,手腳都會生凍瘡。
【2】田園生活很耗體力。
在城市生活時,有些鄰居會去郊區包一塊地,平時有人打理,周末去澆水摘菜,很有情調,也有鍛煉小孩,但那種方式本質還是一種 " 玩 "。真的讓你伺候一塊菜地,就沒有那麽 " 好玩 " 了。山林的菜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澆水的活動量可不少,有時候給菜地澆完水,就累得腰酸背痛了。去竹林裏挖竹筍、采野菜也比較麻煩,一腳樹葉,一腳爛泥,不小心還被腳紮破。做一頓野味飯菜,得折騰一個上午,隻爲吃一頓田園菜,别的事就别幹了。
【3】吃葷菜很麻煩。
老嶽母留下的那窩 " 溜達雞 " 被吃完、送完之後,如果再養就要自己買雞苗,還要學習一些養雞知識和防瘟疫、防黃鼠狼的技術,真夠麻煩的,讓我們大眼瞪小眼,幹脆就不養了。想吃土雞,就去鎮上買。下水抓魚,新鮮勁一過,誰也不願意操心費力撈那點小魚小蝦了,要吃點葷菜,就要穿上雨鞋、打上雨傘,來回四個小時去鎮上買點魚肉,做飯的時候渾身像散了架。
【4】看病吃藥很難。
如果說不願意種菜、養雞,隻是說明我們累了,非要幹也可以克服困難,但是看病難這個問題,就無法自我解決了。山村的風景很美,那是拜交通不便所賜,因爲交通不方便,才讓風景得以保留。大片的竹林如同林海,那是因爲砍伐了也運不出去。交通不便,最大的障礙就是看病難,去縣城要一小時,也沒有像樣的醫院,去市裏三甲醫院至少需要單程三個小時。如果遇到急症,估計就把命交待在路上了。不是擔心,而是現實,親眼看到一位村民沒送到縣裏急診室就走了,如果在大城市應該能撿回一條命。爲了享受田園生活,搭上丢命的風險,值得不值得呢?
【5】網絡信号不好。
山村的電倒是通了,但不穩定;網絡倒是通了,但信号不好。有時候晚上,眼睜睜地看着燈泡忽明忽暗,感覺電流也是嫌貧愛富的。沒電可以看星星,但沒網就讓人抓狂。我喜歡寫自媒體,老伴喜歡刷手機,患有嚴重的 " 網瘾依賴症 ",如果網絡信号不強,讓人死不如死。要用手機流量,簡直不要太肉疼。不能流暢地寫作和刷劇,這是一種 " 百爪撓心 " 的煩惱。
【6】人情世故的煩惱。
本來以爲回鄉養老,至少可以回避城市裏的人情世故,沒想到下鄉的人情往來一點不少,且更多更雜。十裏八項的紅白喜事、人情往來,似乎每天都有。我們剛開始,入鄉随俗,凡請必到,出手一般就是 600 元的紅包。結果,大城市來的知識分子就是大方,好名聲風傳,不到半年就随了一萬多塊錢,這些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很多不熟悉、不認識,隻是聊過天的村民也給我們送請柬,真的有點不勝其煩、不堪其擾,我們躲着就被罵 " 勢利眼 "。
【7】進城辦事比較麻煩。
很多人都羨慕山野的安靜,但誰也不想長期獨處,寂寞,隻是用來享受它的凄美的,如果當成家常便飯,那就是一種痛苦和折磨。老房子地處山林,交通極爲不便,雖然有一條小道也能通到門口,但一旦下雨或冬天結薄冰,車子是不敢開進來的。想去城裏見朋友,參加活動,采買東西,每次都要大費周章。每次都要求親戚朋友開車來接送,自己是不敢在山路上開車的,求别人就要看人家的臉色,還要琢磨給别人一點好處,有時候真是一種精神負擔。在大城市裏,根本就沒有這種瑣碎的精神負擔。
【9】買東西極不放心。
生活在山林鄉下,并非要過山村裏的苦日子,我們也要追求生活質量,自己種的有機蔬菜、野生的小魚小蝦、時令的山貨野菜,天天吃也會膩歪的。想喝一點礦泉水,吃包方便面,搞一點小鹹菜,在城裏下樓或叫外賣就能立即解決,在山村就會讓我抓狂。村裏的小賣部,我幾乎不敢買東西,擺滿了大牌子的食品飲料,仔細看名字就讓你啼笑皆非,基本都是 " 冒牌貨 ",還不便宜。現在,我們連醬油和鹽都不太放心了。
【10】村民素質不高。
現在的鄉下世界,鄉村已經凋零,偌大的山林裏,隻有幾乎人家,很多老房子都坍塌了,有條件的人家都搬走了。山林裏,一戶人家離另一戶人家的距離了,越來越遠,房子越來越稀疏。但是,空曠的山村和鄉鎮,依然還是一個熟人圈子,人際關系極其複雜。我們這種退休人員離開家鄉幾十年,家鄉早已物是人非,很多複雜的人際關系也搞不清楚了。我們不熱情,人家背後罵我們清高,我們熱情,就會增添一些心累。有些人串門是沒有預約的,串門就要吃飯,把屋裏搞得滿地是泥,走的時候還可能順走一點你的東西。丢隻雞,少一隻鴨子,早也習以爲常了。
PS:在山村住了接近一年就明白了:我們出生在這裏,但老了可能已回不到這裏。葉落歸根,也許隻是一個情懷而已。家鄉變了,我們也變了,也許是我們在城市養尊處優慣了,可能已經無法融入鄉情。
其實,怨不得别人,要怨也是怨我們的身子嬌貴了,追求多了,既要山野的安甯,又要豐富的生活,既要淳樸的民風,又要市民的分寸,歸根到底是滿足我們自己日益豐滿的需求。跟家鄉的親戚朋友交往,剛開始都是親情,後來也慢慢變成現實的利益。在他們眼裏,我們的經濟條件好,有錢有閑,就應該爲家鄉出力出錢,這是理所當然的,不答應就是我們的不對。
比如,親戚朋友有事就讓我們出錢,出少了還不行。借錢,也越來越多,還錢就不要指望了。用他們的話說,誰讓你有錢呢!村裏還讓我們贊助修路,開口就讓我們捐三萬,我們隻捐了五千,人家還摔摔打打地走了,故意說出 " 城裏人越有錢就越摳門 " 的話,就讓風兒吹給我們聽到。
我們的心也就寒了,這本來就是一場不該來的回鄉之旅。對很多退休人員來說,當你走出故鄉的那天開始,你已經不再屬于那裏。父母在,你還有老家;父母走,人生已無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