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字,你認識嗎?
生活中,我們一般把使用頻率較低、不太常用的漢字稱爲生僻字。由國家标準委聯合有關部門發布的新版《信息技術 中文編碼字符集》将于 8 月 1 日正式實施,将增加錄入萬餘生僻字。
新版标準增加 1.7 萬餘個生僻字
可無障礙輸入與顯示
新版标準共收錄漢字 88115 個,比上一版增加錄入了 1.7 萬餘個生僻字。其中包括近年來群衆反映較多的典型人名、地名生僻字,如(dí)、(w ě i)、(lì)、(màn)等。
新版标準不僅收錄《通用規範漢字表》全部漢字,還可覆蓋我國絕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獻、科技等專業領域的用字,以滿足各類使用需求。
(考考你,下面這些字你認識幾個 ↓)
其實,生僻字的搜集和整理已開展幾十年。新版标準出台後,未來相關工作還在繼續開展,标準中的字庫也會不斷擴充。經專業審核後通過的生僻字都将被賦碼并錄入國标字庫,最終實現在電腦、手機等設備及信息系統中無障礙地輸入與顯示。
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介紹:“生僻字就像甲骨文一樣,通過甲骨文我們可以了解商代的社會現象。研究透生僻字或者把它保護下來,也是對當時文化的一種保護。”
遇到含生僻字的人名、地名
該怎麽辦?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名、地名中含有不少生僻字。無法直接輸入、顯示生僻字也帶來了諸多不便。
上海的蔣女士總會因爲名字不常見,遭遇一些小麻煩。“如 App 要實名認證,我這個名字是輸不出來的。實名認證過不了,醫院的挂号軟件之類的就用不了。”
目前,蔣女士的身份證、社保卡上面的名字已能夠顯示出來,但在銀行等其他地方還是打不出來。平時,銀行卡的名字都用拼音代替,每次遇到需要實名認證的時候,都要請相關工作人員協助解決。
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有一個(冫口 )子村,新老村名并行存在了多年。
村頭高約 5 米的門樓上,懸挂着以前的村名“ (冫口)子”兩個大字 ↓
但在村委會的标識牌上,該村的村名(冫口)字成了棧橋的棧字 ↓
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随着計算機的普及,在電腦裏老版村名的(冫口)現在無法體現,因此綜合各方面考慮後,選擇了用棧字作爲替代字。
村民們介紹,傳說清朝時一位軍官發現地圖上此地沒有名字,便集思廣益,讓當地人一起取名。部分讀書人觀察地形、方位和周圍物象,最終造出了“(冫口)”字和 zhàn 的讀音。村民們一直對老村名念念不忘,這裏小學門牌等老村名的元素處處可見。
生僻字數字化過程複雜
一個字從提交到進标準需 3 到 5 年
據了解,全國有大量人名、地名、古籍、方言中都包含生僻字,其中很多還尚未完全實現數字化。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每個漢字有獨特的含義和字形,生僻字其實就是表意字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問題。
工信部電子工業标準化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信息系統要識别和輸出漢字需要一字一形一碼,一個字要對應一個編碼,然後再有對應的字形,才能夠正确處理一個漢字。
生僻字編碼的标準化工作包括漢字的使用範圍、形音義正确性、字形區别與認同等工作,涉及語言文字、文化、信息技術和标準化等領域,較爲複雜。
從做篩查整理、提交國際提案、在國際标準化組織進行審查,再反饋到國家标準同步更新,一個字從提交到進标準需要 3 到 5 年。
四十多年來,相關部門已研制、發布漢字信息處理相關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數十項,編碼标準中已收錄漢字近 9 萬個。但由于多重原因,大多數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支持的漢字數量在二三萬左右,大量已納入信息技術标準,本應在信息世界暢行無阻的漢字被迫成爲生僻字。
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生僻字?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