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 / 文 2024 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後,市場上不乏經濟是否存在 " 溫差 " 的讨論。但僅從商業世界來看,這段時間确實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雷軍持續爲小米新車站台、馬雲在阿裏巴巴發布千字内部信,劉強東以數字人的方式直播帶貨……那些我們熟悉的企業家們,開始更爲密集地出現在聚光燈下。
重新出現的不僅僅是他們。前不久,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爲代表的全球企業家先後來到中國,希望加強與這片市場的聯系。從這些行動可以看出,不管是領軍的民營企業家還是知名外企掌舵者,他們依然相信這片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值得期待的增長空間,并願意躬身入局,推動企業在這片土地上的發展。
企業家們的信心從何而來?這當然與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在解讀一季度經濟數據時,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再次強調要積極營造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基于此,或許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如何更好地優化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
我們可以看到,盡管來自政策端的春風不斷吹拂,但實踐中,還是有一些市場之外的顧慮束縛着企業家們的手腳,比如前不久的農夫山泉和娃哈哈事件。這種叙事顯然已經超出了商業和市場的藩籬,同時卻有可能對企業家的判斷和決策造成重大影響。當一家正常經營的企業莫名地被綁架上民族情緒的戰車,甚至面臨 " 愛國企業 "" 賣國企業 " 這樣的對比,企業家将無所适從。類似的遭遇,聯想集團、阿裏巴巴甚至是蘋果公司都經曆過。在庫克訪華的當天,還有大媽在上海蘋果商店門口要求排隊的年輕人購買國産手機。
很多時候,社會氛圍和企業家身處的輿論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部分。在經曆了疫情、輿論、政策調整等多重不确定性之後,如今我們更加需要小心呵護企業家們的信心和決心。
在已經連續出台了有利于增強企業家信心的政策後,目前優化營商環境的着力點應當是對社會認知和輿論的正本清源。
對此,任正非是清醒的。據報道,華爲近期已經撤回了 " 遙遙領先 " 的商标申請,甚至有消息稱他叫停了 " 遙遙領先 " 口号的使用。任正非此前就說過,隻有破除了狹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國際化,這其實也點破了當下許多中國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隐形困境。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探索全球化,在輿論場中,無論是爲企業貼上 " 愛國 " 還是 " 賣國 " 的标簽,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可能都是危險的。
其實,絕大多數企業家想要的從來都不是特别待遇,他們更加渴望的是公平和平等,渴望 " 在商言商 ",沒有其他外在因素的幹擾。" 讓商業回歸商業 ",這意味着讓企業之間的競争回到經營能力、産品品種的維度下,讓那些真正的領軍企業家們,回歸到商業世界的決策者位置上。
如今,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家以實際行動表達他們對中國市場未來的認可,這具有風向标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讓企業家更好地掌握話語的主動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他們才能有勇氣和精力去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競争。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反複強調穩預期、穩信心,讓企業心無旁骛地專注生産經營本身,而不用擔憂自己被貼上各種标簽,這一點正變得日益重要。在利好政策不斷出台的情況下,盡快爲企業家們卸下輿論場上的後顧之憂,讓更多的企業家敢于回歸到屬于自己的商業 " 戰場 ",這是穩預期的關鍵所在,也是企業家信心的最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