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初九
11 月 11 日至 12 日,芥末堆在北京舉辦以 " 新質學習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來 " 爲主題的 GET2024 教育科技大會。在 11 日的領袖論壇上,芥末堆創始人初九以《新質學習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來》爲主題進行了分享。
初九對下一個十年做了一些判斷,包括科技躍遷,不可小觑;應試和素質會更快加速融合;人口出生率帶來的挑戰;超量供給與複雜競争将鑄就新的市場格局;校内外加速進一步協同和融通。
初九認爲,在下個 10 年,K12 全領域、素質教育、全線對公業務、成人職業、銀發人群、出海将是比較有潛力的領域。
" 下一個十年,芥末堆依然陪伴在教育行業裏,依然想,再和大家走十年。" 初九說。
以下爲演講實錄,經編輯:
親愛的朋友們好,感謝大家對芥末堆 GET2024 的支持,我今天想從過去十年,到下一個十年,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看見的東西。
從 2015 年到 2024 年,這 10 年如果提起來,應該至少有 6 年都是教育科技的大繁榮時代,史無前例的,我們中國的整個教培行業到現在有 40 多年的曆史了,但是前面的 30 年裏從來沒有哪一段像過去 10 年一樣,教育科技成爲最重要的主題和命題,雖然我們都知道後面有一些原因一度被終止,不過我們發現,即便曆史偶然會按下暫停鍵,但是依然不妨礙該走的車輪會繼續前行。
上一個 10 年的探讨我相信大家身在其中,已經探讨過非常多的,無論是絕望、努力、奮進、向前、挑戰,還是改革,都過去了。過去的事情我們就少說一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接下來的 10 年。
行業裏面的人會知道潮水的方向,但是産業媒體一定會更知道整體産業的方向。接下來我要分享的對有些領域是很友善的,對有些領域則是充滿挑戰的。如果提及充滿挑戰的地方,令大家緊張,或者令大家重新開始新的思考,我倒認爲是一個好事情。因爲昨天晚上和幾個老朋友聚會的時候,我提前抛出了一些我自己的觀點,一個老大哥跟我說:" 初九,你這個太殘忍了。你說一個行業的會,不能多講點好的,給大家信心嗎?"
我說:No,這不是我的風格,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事情,你是甯願善意地欺騙他去繼續投入一個不怎麽好的結果,還是願意真實勇敢地去告訴他,對不起,你即将面臨的是非常艱難的挑戰,如果殘忍是必須遇見的,我希望我們可以提前遇見,提前做好止損和思考。
對下個 10 年的判斷
1. 科技躍遷,不可小觑
大家可以看到大模型發出來之後,這兩年整個教育行業也好,其他領域也好,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上是非常快速,我不會在此贅叙,因爲我走下台之後,你會看到接近 2/3 的嘉賓都會拿他們具體的 case、具體的應用、具體的結果和成果來向你們展示科技躍遷是在如何我們都不怎麽感知到的情況下,他們做出來的突破和引領。
2. 應試和素質會更快加速融合
其實這個觀點我已經提了三年了,我認爲接下來中國不會再有純粹的應試教育類公司,每家公司都是素質教育公司。大家會注意到,不管基于人群的變化,家長人群的年輕化,包括綜合素質教育改革的訴求,接下來我們可能真的不要分清到底什麽是應試,或者到底什麽是素質?目前在我們對教育服務産業發展的觀察中,我們注意到,事實上無形當中,我們的應試與素質就是在加速融合。口才和什麽相關?口才當然跟語文相關,編程當然跟數理相關,那你說它是純粹的素質教育品類嗎?它不是。所以如果大家做素質的,我希望大家盡可能在現實裏面向學科靠近,如果是做學科的,我希望你們含 " 素 " 量要提的更高一些。
3. 來自于人口出生率的挑戰
說實話,整體上這個事情所有的市面觀點都是悲觀的,大家都很發愁,都很困擾中國接下來沒有小朋友了怎麽辦,我們出生率降低了怎麽辦。我一開始也是這麽想的,我也很害怕。後來我拉了近 30 年的人口出生率的數據一看,看完之後我就穩了,我穩的原因是在哪裏?第一,它再差又能差什麽樣,再差不也得六七百萬孩子嗎?我們是在一千多萬孩子的新生兒裏面,我們習慣很好的時代,我們并不習慣三十年前出生率就六七百萬的人口的時代,我個人的思考是,那又有什麽關系呢?新東方、好未來不就是差不多那個時候出來的嗎?
所以,關于人口出生率,我想帶來一個反現在常識認知的觀點給到大家:沒關系,中國是一個特别特殊的國家,就是它再負也好,或者說它再少也好,它的值不會低于六七百萬。對此,我再補充我個人一個更激進的觀點(僅代表我自己):真正生孩子的人其實都不會在主流媒體上讨論我要不要生孩子的人們,也就是說社會輿論和社會媒體通常會給我們帶來一種确定性印象:所有人都不生孩子了。但是要記住," 所有人 " 這個觀點就是錯的,過于絕對,不夠全面和魯棒性,事實是确實有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了,但是願意生孩子的那些人還是願意生孩子。
在人口出生率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采納它,但是我們可以不盡信它,真實的情感和真實的判斷一定是來自于對你所處環境的真實的觀察。好像沒那麽悲哀,但是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因爲少了一千萬人,我們大概會少掉八千億的市場規模,從早幼教一直延續到後面的。少掉八千億的市場規模對應的就很可能會少掉至少一半的市場供應者。所以,兄弟們,接下來拼實力的時候到了。
4. 超量供給與複雜競争将鑄就新的市場格局
基于人口出生率,基于結構性變化,我想提一個新的觀點,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我們很少讨論教育資源匮乏,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供給已經遠遠大于需求了,換言之,如果我們隻考慮市場這一側,我們會發現教培類的機構,所有領域的機構除了銀發老年人之外,其他年齡往前推的所有領域的機構已經遠遠大于現在市場上的需求。原來我們是需求大于供給,所以我們可以大繁榮。
然而當供給已經遠遠大于需求,整個市場的競争以及新的競争業态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很多人出場和退出是必然的。
不光是市場這一端,公立學校也是,幼兒園 + 中小學加起來接近 50 萬所,但是可能接下來至少會沒有掉 1/3。我相信地方上的朋友們也發現了很多在關停并轉,在合校,這個事情會在未來将會持續不斷地發生。
超量供給與複雜的競争重疊,大家能想象到接下來的整個戰場多麽混亂嗎?我們有空軍純在線的,有陸軍線下的,還有混合态,OMO 的,還有無人态 AI 自習室的。一個領域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模式,每個模式裏面大玩家也有,巨頭玩家有,中型玩家有,小型玩家有,競争已經變得異常複雜。而流量獲取方式沒有發生任何本質變化,要麽是在線,要麽是線下,所以導緻 18 歲年齡段之前的業态,将會是特别複雜的競争格局,可能下一個市場的形狀會是什麽樣?有兩種觀點,我個人認爲中國接下來的市場的形态如果用一個形狀來表示,我認爲它是啞鈴狀,也就是說多家年收入在 50 億以上的巨頭,其中多家裏面數量不會超過 15 個,特指 K12,因爲 K12 最大。
15 個裏面會有 5 個上百億的公司,它們至少可以拿走 60% 的市場份額,剩下的 40% 就由各個地方的個體老師、小微機構一塊來分享。我後來想一想,我會把它理解成爲或者定義成爲接下來是一個多巨頭時代和精品小微共生。
5. 校内外加速進一步協同和融通
教育服務産業應該更加努力向公立學校提供更多品類、更多内容的服務,我們的學校數量是變少了,我們的孩子們是少了,可是我們的生均提高了,師均提高了,師生比提上來了,孩子們可以擁有更好的經濟基礎前提,來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然而,中國又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地方,中國的牛校占比其實是很小的,特别弱的學校也是很少的,中國的學校結構是一個倒 U 字形,在配合和協作我們政府推進高質量的教育的進程中,教育服務産業應該一起做出自己應有的價值和貢獻,一起推動中國的教育更好更強大。
下個 10 年哪些領域比較好
接下來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個 10 年什麽領域會比較好?
K12 全領域
K12 全領域是永遠最強大的剛需品類,不光是中國,整個東南亞市場,甚至是歐美他們也開始卷了。他的剛需不需要特殊理由,一切理由都是浮在水面上的。
素質教育
這幾年對素質教育的挑戰會比較大,大家都看到了今年的素質教育倒閉潮還挺多的,跑路挺多的,幾百萬在跑,幾千萬也在跑,接下來可能這個事情會更誇張,因爲素質教育線下的天然會受限于場地、坪效與次剛需,這些基礎認知都是行業裏面懂的,我就不老生常談了,我認爲在素質教育裏面可能接下來隻有幾個品類的發展空間好。
第一個是少兒編程,少兒編程我們判斷爲依然是增長市場;第二個可能是圍棋,第三類是音體美衛裏面跟升學、考試有關的,它依然會強韌。因爲它們是很穩定的市場,其他基于審美的,K12 階段小朋友審美的,小朋友趣味的,這些的挑戰會特别大,因爲家長沒有錢了,剩的一點錢肯定先往強剛需走,然後再考慮孩子的興趣。所以我覺得對于素質教育機構有兩種選擇,要麽進一步提升大家的經營能力,要麽就是找一點和自己相關的,跟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去拓展一下,小範圍投,别動不動投那麽多錢,因爲接下來錢也會更難賺的。
全線對公業務
從早幼教一直到高等教育,一直到繼續教育,一直到老年大學的對公業務,可能是下一個時代最好的黑馬之一。
成人職業
這幾年它的挑戰跟素質教育一樣,明年可能是成人職業最大的挑戰。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學了沒啥用,學了也找不到工作。所以成人職業最要命的核心就是誰能解決就業,誰就能成王。如果不能解決就業,大家就沒有動力,就業包含考公、考編、考證、考各種各樣的資格證。
銀發人群
銀發指的從新老到失能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大家不要把銀發這個領域簡單的理解爲老頭老太太跳廣場舞。到 45 歲左右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到 " 初老 " 年齡段了,這一代人過過好日子,有新的審美,也有積蓄。目前我看下來,在銀發這個品類裏面,供給還是很少的,銀發這個領域有巨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增量市場,所以說它是下一個時代的黑馬之二。
出海
出海這個事情其實我講了 10 年了,2015 年就開始提,首先給大家彙報一下目前中國教育公司出海的一些基本面情況,在過去四年他們出海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無論是東南亞市場還是中東市場,甚至是歐美和南美市場,To C 業務或者是 To G 業務,都有中國公司在默默進入,比如網龍的普米,今年收入 40 億,其他整體上億或者過千萬的也不少了,隻是這些信息很少在行業裏流通。
那這是收入,應用側我們就簡單舉個例子作業幫的 Question.AI。目前已經捕獲數百萬用戶。網易有道的用戶數更是已經達到了幾千萬這個量級了。
出海這個事情我認爲兩個方向,一個是有超強産品能力的人往 To C 走,如果有超強對公以及政府關系的人來講,我建議大家跟着 " 一帶一路 " 走,必須跟着 " 一帶一路 " 走出去,我們相信國運,跟随運勢,對于新市場來說,總不會是一個壞結果,但是如同前面的的建議,我依然要中肯地勸告大家:關于新的嘗試的建議都是用最小的成本,最小的 MVP 先去跑,每一個新的市場,我們至少都要花掉 2-3 年的成本和代價,才可能有收獲。
分享了這些,有希望也有挑戰,但是似乎希望與挑戰看起來都 " 不太容易 ",比如對公是漫長的,出海是漫長的,轉型是困難的,但是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十年,大家必須接受漫長與難,再超越前進,因爲我們已經沒有快的、好的、容易的事情做了。
世界,終是屬于那些無論如何,都在前行和持續的人,下一個十年,芥末堆依然陪伴在教育行業裏,依然想,再和大家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