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
我嘗了你嘴角唇膏,薄荷味道 "
這兩天誰還沒有聽過《烏梅子醬》?
最近這首歌可謂爆了,
天天上熱搜!
火了的不止有這首小甜歌
還有 " 烏梅子醬本醬 "
淘寶搜索量一周上漲 843%
打開淘寶搜索 " 烏梅子醬 ",
可以看到不少店鋪已經
将烏梅子醬與李榮浩聯系在了一起。
" 李榮浩的甜甜烏梅子醬 "
" 烏梅子醬李榮浩推薦 "。
《烏梅子醬》在唱出美好愛情的同時
也實實在在撩動了很多人的胃
對此熱鬧的景象
廣東人笑笑不說話
這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歌曲靈感來自廣式燒鵝
其實,李榮浩寫《烏梅子醬》這首歌的靈感來自于一道美食:廣式燒鵝。他曾在采訪中表示,是在吃廣式燒鵝蘸梅子醬時,根據酸酸甜甜的感覺寫出來的 ,和沖酸梅湯的烏梅子醬關系不大。這種蘸燒鵝吃的醬多被稱作 " 酸梅醬 ",由當地青梅做成。不過李榮浩寫歌詞時,爲了更押韻和更好的文藝感,将其改爲了烏梅子醬。
烏梅是啥?
很多人第一次看見烏梅,可能是在景區賣的 " 新鮮烏梅 ",但其實這個是剪了頭、打了蠟的葡萄(提子),根本不存在烏梅這種水果。
真正的烏梅,是一種蜜餞,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果實(也就是我們說的青梅)熏制而成,通體發黑。烏梅可以當零食吃,也可以泡制當酸梅湯。
所以在網絡上搜烏梅子醬,
大部分出來的都是黑紫色的烏梅膏。
這種烏梅膏大部分是直接沖泡了喝,
基本就是酸梅湯的味道,酸酸甜甜。
烏梅醬除了以烏梅爲原料,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添加别的食材,比如山楂、桂花、桑葚與果醬等等。但醫生指出,烏梅醬本質上算一種果醬,所以糖分不低,大家一次不要挖太多,糖尿病患者及其血糖不穩定的人群最好别吃。
梅子醬還是實用的調味料,
直接入菜,風味上佳,
是很多人嗜酸星人的最愛。
除了廣東都熟悉的
梅子醬蘸燒鵝、梅子醬排骨 ……
還有很多食物離不開它。
梅子的花式吃法
01
糖脆梅
流行于江浙閩粵一帶的糖脆梅,選用五六分熟的青梅,果大肉厚核小味酸,成品口感爽脆酸甜,脆嫩得像剛摘的鮮果一樣,并且少了些酸澀,多了份甜蜜。
02
糖拌梅
将白糖溶化成糖漿,裹在青梅身上,晾幹後,就是一盤開胃爽口的酸甜青梅果了。做之前,将洗好的青梅用清水泡幾個小時,能去掉些微酸澀。
03
鹽梅
梅子味酸,和鹽一樣,在古代常被當成調料。《齊民要術》記載,把青梅夜裏用鹽水腌漬,白天暴曬,反複經過十天十夜,鹽梅就做好了。那時候梅子表面會産生一層白粉,所以也叫白梅或霜梅。鹽梅是鹹酸類果品,姜絲梅兒、梅肉餅就是宋代禦宴的兩道鹹酸。
04
紫蘇梅
當紫蘇葉與梅子相遇,經糖漬發酵,讓紫蘇的味道融進梅子裏,把梅子染成好看的紫紅色,就可以開吃了。紫蘇的味道比較特别,喜歡的朋友愛不釋口,讨厭的退避三舍。
05
青梅酒
青梅酒多用浸泡法制作,至少要等三個月才能入口,至于一年以上的,碰見了可不要錯過。之前小編也給大家介紹過做法,大家可以重溫一下!但是醫生提醒,自釀酒有風險,不很建議大家自己泡。
烏梅還是一味中藥材
烏梅,别名梅實、熏梅、桔梅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 烏梅,味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誌,惡肉 "。
功效一:安蛔驅蟲
烏梅最出名的功效就是用于蛔厥腹痛嘔吐。" 蛔得酸則伏 ",烏梅味酸,有和胃安蛔之效。如《傷寒論》烏梅丸,以烏梅配伍細辛、蜀椒、幹姜、黃連等,治療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
功效二: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而澀,其性收斂,配伍五味子,增強斂肺止咳之力,可用于肺虛久咳。
功效三:澀腸止瀉
用于久瀉久痢。如固腸丸,以之配伍肉豆蔻、诃子、罂粟殼等,治久瀉不止;《聖惠方》烏梅丸,以之配伍黃連,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但不能在剛出現吐瀉症狀的時候就立即用烏梅等酸收之品,不然容易把邪氣稽留在體内,難以排出。
功效四:清涼生津,潤膚止癢
烏梅味酸,有生津止渴之效,可用于治療虛熱消渴之症。如《簡要濟衆方》以烏梅加豆豉水煎服,治消渴煩悶;玉泉丸,以之配伍天花粉、麥冬、葛拫、人參等,治虛熱煩渴。烏梅還可用于治療皮膚瘙癢、瘾疹等,如著名的過敏煎。烏梅配伍木瓜,和肝脾,養胃陰,可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所緻的食欲不振、饑不欲食。
這 2 類人不宜服用烏梅
1、 外有表邪時不宜用烏梅
外感期間,中醫的治病思路是 " 發散表邪 ",凡是 " 内斂 " 的都不宜用,容易祛邪不盡,烏梅酸澀斂肺,有斂邪之弊,很顯然,感冒期間是不能服用烏梅的。還有木瓜、五味子、山茱萸等等這些收澀之品,都是不用的。
2、内有實熱積滞之人不宜用烏梅
烏梅偏于收斂,體内有實熱者用烏梅易助熱生火。烏梅酸澀斂滞,有積滞者用之宜 " 閉門留寇 ",加重病情。
最後提醒大家
烏梅雖好也要注意适量食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