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爲突破技術制裁的封鎖,消費者業務滿血歸來的巨大勢能下,問界 M7 爆單了。這意味着,同樣即将發布首款新車的小米,将在手機領域之外,再次面對華爲這個大魔王。同時,科技巨頭大局殺入汽車行業,更有可能對傳統車企的固有體系,産生深刻的影響。今天我們來聊聊,科技公司對汽車行業造成了怎樣的沖擊。
華爲汽車的爆發,有其天時地利人和,有家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的情緒價值提供,但歸根到底,是厚積薄發的技術,而且是放眼汽車行業很難被替代的核心技術。
試想一下,當一個擁有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數字平台、電驅動、車雲服務、車載光等衆多汽車核心智能零部件技術,擁有豐富的用戶觸點與洞察,擁有極強的品牌勢能與營銷傳播影響力的科技巨頭,以全情投入的勢頭進入汽車行業,還在以整合供應商爲核心能力的傳統車企,已經處于不對等競争的局面了。
此時,華爲在汽車行業講的所有故事,事實上已經成爲了科技公司在汽車行業的範式。接下來的科技公司進入汽車領域,或者是汽車公司向科技公司轉型,從路徑來說不會有什麽根本區别。最近的一個選手,就是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在技術、生态、渠道、團隊、品牌等層面,其實條件都不缺。如果不是華爲這次突然爆發,小米汽車可能将會是今年底到明年初汽車行業流量與話題性的事件。但是今年底問界旗艦車型 M9 以及華爲另一個合作品牌首款車型智界 S7 的發布,将會和小米汽車的發布周期産生重疊。小米進軍汽車行業遇到的第一個大魔王,又是華爲。
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車必須要把軟硬件生态融合、造車理念、高端之路的延續等故事一一講好。哪怕這些故事,之前華爲已經講了一遍,哪怕小米這些故事短期内可能會面臨輿論的嘲諷與質疑,但這就是科技企業在汽車行業競争該有的樣子。
因爲科技企業相比傳統車企,最大的優勢在于組織。科技企業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軟件與硬件融合的模式,去進行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的打造。
當他們進入汽車行業,并不是像傳統車企從零部件的角度出發,去考慮能拼出怎樣的整車,而是從整車的角度出發,進行全局創新,進而去考慮需要怎樣的系統、怎樣的零部件,如果找不到符合标準的供應商,那麽就自己投入來做,然後形成垂直整合。
如果我們看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車企,他們其實在思維上更加接近科技公司。而比亞迪作爲從燃油車轉型新能源最成功的車企,他的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其實同樣和科技公司的思路相似。
而當越來越多科技領域的路徑映射在汽車行業,就會加速汽車行業的價值轉移。過去車企靠制造規模提升價值,而以後一定是在規模的技術上,增加更多服務的價值,尤其是靠軟件能力支撐的增值服務。
所以,從現在到年底,我們會非常關心問界 M9 到底能強大到什麽程度,我們同樣非常關心小米的第一台車,到底能超越多少期待。好戲,就快要開始了。
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對汽車行業的變革式發展滿懷憧憬,歡迎大家到 B 站關注《童濟仁汽車情報所》,我們會在每周五與探讨一個你可能感興趣的新話題。大家有任何意見與建議,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
入駐媒體平台
商務聯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爲《童濟仁汽車評論》獨家稿件。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須注明出處爲《童濟仁汽車評論》和撰寫作者。如有任何侵權行爲,侵權者将承擔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