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一款國産電動跑車的身影貫穿了德國紐伯格林北環賽道,以 7 分 05 秒的成績刷新了最快電動汽車的圈速,它的名字是蔚來 EP9。EP9 掠過的地方幾乎沒有聲音,但人們聽到國産超跑霸榜,心頭不免一震。
蔚來 EP9 的首批車主裏,就有雷軍、馬化騰、劉強東等 6 位投資人,作爲一款夢幻超跑,它完美地契合了幾個特質——科技感、土豪專屬。
最高 1360 馬力、4 台高性能電機、4 個獨立變速箱等夢幻配置,讓蔚來 EP9 的鍵盤值拉滿,但 1039 萬元的它高高在上,普通消費者隻能仰望,就連親眼看看也有一定的門檻。
我在深業上城親眼看見蔚來 EP9 的時候,臉上寫滿了激動,哪怕展廳放着的其實是一輛 "1:1 模型 "。
還有在賽場上屢獲殊榮的領克 03 TCR,類似的中國跑車的身影還有很多,在許多全球性汽車展會或者賽事中,存在感越來越高。
但有跑車夢的并不隻是傳奇車手和有錢的土豪,普通消費者的心裏多少也有一顆玩跑車的心。隻可惜,超級跑車是汽車制造商投入大量研發資源的天花闆産品,也就注定了它不普通。
内卷的中國汽車市場,不僅催生了一大批優秀且便宜的家用車,高性能跑車也變得唾手可得。不到 16 萬的影豹 R、國産純電敞篷跑車 MG Cyberster、哪吒 GT 等等,你可以說它們沒有經過專業賽事的錘煉,但跑車越來越便宜,這是不争的事實。
" 打磨 " 了一年時間的小跑車 SC01,似乎也要成爲中國跑車的一顆新星。
9 月 25 日,傳聞小米投資的小跑車 SC01 迎來了它的全網首秀," 努力讓更多人開上跑車 " 是工匠派給自己定下的目标。在一定的成本界限之下,SC01 給出了遠遠超出普通跑車的運動特性。
SC01 新車首秀并未迎來它的最終售價,但官方承諾不超過 30 萬元人民币。
" 當我環顧四周,卻始終無法找到夢想之車時,我決定親手打造一台 ",傳奇人物費利 · 保時捷曾這樣說過。
這幾年在國内,滿足人們極緻駕控需求的汽車領域,基本是一片空白。汽車制造商很早之前就深知舒适型家用車和多功能多用途車型的重要性,駕駛愛好者總是一小撮人,舒适實用才是主旋律。
工匠派把 SC01 看作一個賽車項目,搞出來一輛 " 成本合理的純血運動車 ",并認爲其擁有定義中國跑車市場的潛力。
不同于市面上兼顧日常使用的性能車,SC01 的一切設計和配置都是爲了 " 玩 " 而生。整車長度僅有 4105mm,高度甚至不到 1200mm," 包裹感 " 可想而知。可量産管陣式車架、前六後四卡鉗、水平推杆式避震器布局,并且保留大部分可調節選項,這些都是一款專業賽道車型必備的 " 可玩性 "。
是的,SC01 目前是一款手工打造的車型,管陣式車架或許是最爲明顯的特征。
官方表示,SC01 的重心集中于車輛中軸處,寬體 + 低重心也是運動跑車的共同設計語言。
純粹的駕駛者之車是不需要任何智能化車機的,SC01 全車都是實體物理按鍵,唯一體現 " 智能化 " 的地方,應該是唯一一塊電子屏幕的儀表盤。方向盤上也沒有多功能撥杆,還用戶一個幹淨的駕駛環境。
動力核心方面,SC01 的電機峰值功率爲 320kW,零百加速,采用 60 度容量的中創新航動力電池,CLTC 續航爲 520 公裏,快充 25%-80% 僅需 25 分鍾,并且專爲跑車低趴坐姿設計了中後置電池布局。
散熱仍舊是電動車時代的必備品,尤其是持續高性能輸出的跑車。SC01 的散熱系統很有意思,有刹車導風結構和尾燈水箱散熱設計,電池包配備三層散熱管路。根據官方的數據,SC01 跑上海天馬、廣東肇慶等中型賽道 6-8 圈,都不會觸發動力限制。
小跑車 SC01 的各項參數都十分适應賽道,在符合上路規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給到遠超普通性能車的運動屬性,說是 30 萬元内的 " 超級跑車 " 也不會有太多問題。
在以家庭爲中心的汽車市場,誕生一款專注于駕駛樂趣的新能源車型,在小通看來需要很大的勇氣。SC01 的外觀設計或許還有一些較爲明顯的拼接感,但第一款産品更多還是要解決最基本的賽道配置和調優,以後有條件了再做氣動設計也不遲。
小跑車 SC01 的野心很大,它更想做 " 年輕人第一輛跑車 "。
畢竟是工匠派第一款面向公衆銷售的車型,而且售價也不便宜,SC01 确實是面向玩車愛好者的産品,不過群體決定了它不會是大衆的菜。
電動車時代,我聽過最多的一句話是 " 電動跑車真的沒意思 "。
有這樣的說法也可以理解,汽車制造商投入巨大的研發成本,造出了性能強勁、造型拉風的跑車,在消費者眼裏大多隻剩下拉風二字。
入門純電跑車 SC01 也一樣,不到 30 萬元的它确實能夠滿足年輕人的跑車夢," 玩具屬性 " 已經拉滿。但在引人矚目的份上,純電的特性差了點意思。
在國内複雜且有限速的公路,跑車強勁的性能發揮不出來,不過動聽的引擎聲浪和帥氣的造型絕對是增加回頭率的點。簡單點說,有些人買跑車就是想讓别人看的,外形搶眼、引擎聲音足夠炸裂就是王道。
市面上的性能車大多掐中了這一心理,動力不會給很好,但配備排氣閥門和專業的運動套件,看起來足夠的 " 爛仔 "。很顯然,在這一 " 準則 " 上,電動超跑不夠炸裂,除了外觀好看點外,也沒有多少人真的看重電動跑車的性能。
而且新能源時代,國内電動車産業鏈完善,造車可以說 " 有錢就行 ",電機和動力電池等核心配置可以直接采購,剩下的交給主機廠商整合方案即可,難度上比燃油車時代更低。
再加上電機扭力拔尖,跟燃油機相比有着天然優勢,哪怕是家用車的馬力也比同級别的燃油版更強,電動超跑的動力和性能也就變得 " 不值錢 "。
但這在我看來這并不是汽車制造商不涉足跑車領域的理由,卷完了家用,他們也更願意将精力放在秀肌肉上,産線的升級也爲電動超跑的量産打下基礎。走出 PPT 實現量産的埃安 Hyper SSR,讓我看到了自主品牌在頂級跑車領域的可能性。
站在新能源前列的中國品牌,技術儲備上已經具備了打造超級跑車的能力,但欠缺足夠的影響力,并且存在感太弱,沒有經曆過大型賽事的曆練,空有數據并不能代表什麽。
而且具有超跑量産能力的品牌很少,國内所謂的 " 汽車文化 " 尚未定調,純電超跑在汽車愛好者眼裏還不如蘭博基尼、布加迪、法拉利一根毛。SC01 還是新品牌新産品,打造影響力更是從零開始。
新能源時代,就算是駕駛者之車,跑車也不應該僅限于駕駛。
純電超跑無法走燃油超跑堆性能的路子,小通認爲電動車應該卷出不同于燃油車的新賽道,而不是單純用先進的電動技術覆蓋燃油跑車的影響力,這不是困難,而是幾乎不可能。
作爲消費者的我們,也不應該對國産品牌太灰心,他們既然能夠在新能源賽道開辟出屬于自己的閃亮特性,在頂級超跑這些領域,最終也可以取得不輸于燃油超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