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各大上市車企也陸續交出了去年全年的成績單,盈利難已成爲車企 " 老大難 " 的事。
撰文丨 JR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轉眼已進入 2024 年二季度,國内各大上市車企也陸續交出了去年全年的成績單。2023 年是中國車市豐收的一年:汽車産銷雙超 3000 萬輛、汽車出口銷量創新高……但不可忽視的是,盈利難已成爲車企 " 老大難 " 的事。
在經濟不景氣、價格戰等壓力的沖擊下,部分車企仍然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也有利潤暴跌陷入困境的企業。從已披露信息的車企來看,它們的營業收入都有不錯的增長,比如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增幅都超過兩位數,但從淨利潤來看則有些不盡如人意,除比亞迪、吉利保持正增長外,其餘各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那麽虧損到底能虧到什麽程度,賺又能賺多少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
五家國資車企營收正增長,廣汽漲幅最大
要說 2023 年營收哪家強,無疑是上汽集團最牛。作爲傳統汽車集團的 " 老大哥 ",上汽集團去年的營收遙遙領先,達到 7447.05 億元。歸母淨利潤爲 141.06 億元,與 2022 年同期比減少 12.48%。
上汽集團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車和海外銷量方面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 112.3 萬輛;全年海外銷量達 120.8 萬輛,連續第八年蟬聯國内行業第一。雖然上汽憑借新能源和出口業務的勝利實現銷量增長,但集團要想提高盈利水平,還得靠合資品牌提質提量才行。
除了 " 顯眼包 " 上汽之外,營收表現亮眼的還有廣汽集團,同比上漲 17.48% 至 1297.06 億元。同時,在 2023 年取得了 250 萬輛的銷量成績,同比增長 2.93%。但在銷量與營收雙增長的背後,廣汽集團正面臨利潤下滑約 45% 的挑戰。官方表示,2023 年利潤下滑主要受到終端價格競争加劇及廣汽三菱重組的一次性影響。
可以從兩組數據來看廣汽集團背後的變化:自主品牌銷量超過 89 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 35.4%;全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近 22%,自主品牌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已提升至約 58%。以合資企業起家的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正逐步成爲新主導,并且新能源轉型發展表現也很亮眼。
類似的情況,在北京汽車上,同樣在上演。2023 年北京汽車實現營收 1979.49 億元,同比增長 3.93%;淨利潤約 30.3 億元,同比下降 27.8%。據悉 2023 年,北京品牌銷量突破 16 萬輛、同比增長超 60%;全年實現新能源産品銷售 10.2 萬輛、同比增長 46.6%。
與上述國資汽車集團相比,東風集團的财報就沒那麽亮眼。2023 年東風集團營收 993.15 億元,同比增長 7.2%,但利潤卻虧損 39.96 億元,這也是東風集團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作爲對比,2022 年同期東風集團盈利 102.65 億元。
好消息是,東風集團也将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奮起直追。東風未來将投入 600 億元,将推出 30 款全新新能源乘用車和 14 款新能源商用車基礎車型。2024 年全面向年銷 100 萬輛新能源車輛發起沖鋒。
比亞迪 " 日進一億 ",吉利、長城營收 " 狂飙 "
從民營車企發布的 2023 财報來看,比亞迪憑借電動汽車業務成爲最賺錢的民營車企。去年全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約 6023.15 億元,同比增長 42.04%,淨利潤達到 300.41 億元,同比增長 80.72%。此外,估算比亞迪的單車利潤超過 0.9 萬元,在自主品牌中這個數值算是比較高的。
比亞迪的總營收雖不及 " 一哥 " 上汽,但淨利潤已是上汽的兩倍多,達到 300.4 億,差不多日進一個 " 小目标 "。這一切表現的背後,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性增長。2023 年比亞迪新能源銷量超過 302.44 萬輛,同比增長 62.3%,奪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推動盈利大幅增長。
營收、利潤 " 雙增長 " 的,還有吉利汽車。2023 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 1792 億元,同比增長 21%;歸母淨利潤 53.08 億元,同比大漲 51%。這一年,吉利的新能源銷量爲 48.7 萬輛,同比增長超過 48.3%。2024 年,吉利在新能源上的願景是銷量增加 66% 以上,超過 73 萬輛。
長城汽車則是增收不增利。長城汽車公司 2023 全年營收達到了 1732.12 億元,較上一年大幅增長了 26.12%。雖然 2023 年淨利潤爲 70.22 億元,同比下滑 15.06%,但産品結構得到優化,單車盈利能力提升明顯。财報顯示,2023 年長城汽車 20 萬元以上車型銷售 22.58 萬輛,占比達 18.36%;單車平均收入爲 14.14 萬元,同比提升 1.2 萬元,也是曆史新高。
分析了多家車企的财報後,大概可以總結爲:增收又增利的鳳毛麟角,少數歡喜多數發愁。剖析其背後的因果,似乎這一切又指向了新能源,凡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發力較猛的車企,均能獲得不錯的業績回報。
另外,從車企業績快報也可以看到,國資汽車集團正在大力發展自主事業和新能源業務,後期表現也值期待。2024 年将是車市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行業洗牌會加速,馬太效應更明顯。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行業丨沃爾沃正式停産柴油車,油車退出舞台時間又近了?
觀察丨前備箱領先,等于技術領先?
熱點丨小米 SU7 退訂風波驟起,汽車消費走進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