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leitech
說起掃地機器人肯定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在前幾年猶如網紅産品一般迅速爆紅,乘着智能家居的風口快速發展。不僅産品的功能屬性在不斷升級,定價也是越漲越高,而銷量也在跟着持續攀升。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2016 年掃地機器人的銷量爲 274 萬台,市場規模 38 億元。而到 2020 年,其銷量和市場規模分别達到 654 萬台、94 億元,增長速度确實很猛。
但是,2020 年後掃地機器人的增速就突然放緩了許多,特别是洗地機這類新物種的出現,更是讓掃地機器人的銷量開始出現較大下滑。2022 年,其銷量僅爲 441.4 萬台,同比下跌 23.8%;得益于産品均價的上漲,市場規模達到 124.1 億元,同比增長 3.4%。競争對手洗地機的銷量和市場規模則分别爲 346.2 萬台、99.7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88.2%、72.5%,完全足已撼動掃地機器人的市場地位,甚至即将取代其老大哥的位置。
(圖源:奧維雲網)
然而,從年初到現在,除了石頭科技發布了兩款新品外,還未見到其他廠商有新的動作,而行業也沒有公布相關的新技術。反倒是洗地機的熱度在持續上漲,追覓也有幾款新品即将上市,風頭徹底蓋過前者。經曆了前幾年的大起和去年的大落,難道屬于掃地機器人的時代即将結束了?
全能基站似乎困死了掃地機器人
回顧掃地機器人這一路的發展曆程,其實還是非常精彩的。1997 年,瑞典伊萊克斯三葉蟲公司研發出第一代掃地機器人,采用單滾刷和無邊刷設計,支持無電自動回充功能,在當時看可謂相當先進,但并不是那麽好用。2002 年,美國 iRboto 公司研發了第二代掃地機器人,增加邊刷提高了清潔能力,還支持自動避障功能,自動化雖然更強幾分,但奈何吸力太弱清潔效果依舊不理想。
吸取第二代的經驗,iRboto 推出了燈塔定位功能,讓掃地機器人可以 " 有目的 " 的進行清潔,但需要将燈塔排放在需要清潔的位置,所以還是非常難用,且不智能。此後,有科技公司嘗試将攝像頭、紅外技術應用到掃地機器人上,直到 2010 年第一款搭載激光雷達測距的産品誕生,能根據測算結果構建 3D 地圖,這才大幅提高了清潔覆蓋面積。
而這款産品的誕生,也将掃地機器人帶進了規劃地圖清潔時代,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品牌的争先湧入。2015 年 iRboto 推出全球首款 vSLAM 導航産品,次年石頭科技推出 LDS+SLAM 導航産品,這也逐漸成爲行業的通用解決方案。2020 年,石頭 T7 Pro 采用了雙目攝像頭設計,配合 AI 技術實現物體識别避障;科沃斯 T8 則采用結構光和 3D 成像算法提高避障能力,将産品推向高端化。
在此期間,掃地機器人的科技樹更是野蠻生長。清潔能力方面,從最開始的掃地吸塵發展到掃拖一體,後續還陸續加入除菌、高頻振蕩掃等功能。智能化體驗方面,從最初的沒電自動回充、斷電續掃,發展到自動集塵、重點區域 / 禁區圈定、語音助手、視頻通話等。特别是全能基站的出現,更是讓産品的能力得到大幅升級,自動換洗拖布、自動補水、熱風烘幹等等,徹底實現全過程無需人爲幹預,真正的解放雙手。
掃地機器人的技術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把所有能幫你做到的事情幾乎都做完了,掃地、拖地、集塵、清洗烘幹抹布、換水等。全能基站的出現将産品的功能做了集合,讓其能力可以在這個小小的箱子裏全部釋放。但是,也正是因爲這個箱子,似乎也把掃地機器人發展的更多可能性給徹底限制住了。基站式産品出現後,所有的功能都在圍繞着基站做延伸,導緻掃地機器人已經很難脫離基站往其他方向升級了,而目前來看全能基站這條發展路線似乎也已經走到頭了。
所以,掃地機器人遇到的最大困境,第一是不知道産品應該如何繼續升級,找不到正确的技術叠代方向,隻能在當前産品上做小修小補。第二則是基站式産品的出現大幅擡高了掃地機器人的均價,消費者入手門檻變高,真正買得起或願意花這筆錢的人變少了,吸引新增用戶的能力在變弱。第三,洗地機這類新物種的快速爆火,一定程度阻礙了掃地機器人的發展,從清潔能力和實用性上将,前者明顯優勢更大,而且多數人也更願意相信自己手動清潔的成果,并不是特别認可機器清潔。
綜合來看,掃地機器人正處于内憂加外患的艱難處境當中,一個處理不好真的有可能逐漸走向衰敗,畢竟現在洗地機的增長勢頭實在太猛了。不過,全能基站型掃地機器人已經是一款非常完善的産品,市場還是有不少的需求的,倒也不至于被徹底淘汰出局。但如果無法進行更大的創新突破,行業老大的地位真很難保住,留給掃地機器人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了。
破而後立還是守舊,行業該如何自救?
那麽,掃地機器人的下半場應該怎麽打呢,深陷于創新難的困境當中,該如何去應對洗地機這樣的強敵?産品缺少更新奇有趣的賣點,又要怎樣去打動消費者?
小雷覺得,想要幫助行業擺脫銷量下滑,份額被蠶食的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降價。自掃地機器人從單機變成基站式後,行業整體朝着高端化方向發展,均價也持續走高,2021 年線上均價爲 2855 元,比上一年的 2149 元高出 700 多。2022 年自動集塵 + 自清潔款式的市場均價更是達到 4451 元,這已經遠超普通消費者的預算範疇了。而洗地機銷量占比最高的主要是 2000~3000 元價位段,份額接近 45%。掃地機器人想要重新取得市場競争力,就需要把門檻盡量放低一些。
在産品升級這一層面,由于小雷并不是産品經理或行業專家,單純隻是站在消費者或觀察者的角度做出分析,可能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僅是作爲一點參考建議。在我看來,目前值得嘗試的升級途徑有兩條,第一,是繼續守着全能基站,并在上面持續豐富功能,來增強産品的能力。第二,則是想辦法點亮另一棵科技樹,思考能不能賦予掃地機器人其他新的價值。
在守舊這一方向上,小雷的想法是,既然全能基站都已經占據家裏那麽大一塊位置,那能不能再做大一點,然後往這上面增加如空氣淨化、加濕之類的功能。很多基站都帶上下水功能,可以自動完成補水和排水,如果增加加濕器功能,就能做到全天 24 小時加濕,不需要你去給設備加水。而那些支持烘幹功能的産品,内部本身就有風扇,或許能通過結構升級實現空氣過濾功能,讓基站發揮更大的作用。升級的方向也不僅限于這兩點,但還是需要行業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嘗試,個人覺得可行性還是挺高的。
想要破而後立确實極其困難,目前也想不到實質有效的創新途徑。但是,小雷思考能否從提高産品使用場景這一方面入手,讓掃地機器人不僅能掃地,還能擦窗戶、擦牆壁等,猶如蜘蛛一般吸附在牆壁上,完成不同位置的衛生清潔。想要拿出能颠覆行業的産品确實很困難,需要持續的投入和大膽創新,搞出來的産品還不一定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可能需要等行業誕生新的需求之時,掃地機器人才比較容易摸索出新的升級方向。
在智能清潔市場,掃地機器人和洗地機已經成爲最強大的兩股勢力,把曾經的老大哥 " 吸塵器 " 擠到隻能做中低端市場。而今,掃地機器人似乎也面臨差不多的困境,高端化難以持續突破,接下來也隻能依靠降價來提高競争力和銷量了。2023 對于其他行業可能是新的春天,但對掃地機器人來說仍舊處于寒冬,可能需要各大巨頭想辦法破局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