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車市如同一塊殘酷的 " 試金石 ",既是弱者的泥潭乃至墳墓,也是強者更上一層樓的踏闆。
近日,江淮汽車交出了含金量極高的上半年報告——營收同比增長 25.87%、淨利潤 1.55 億元、産量同比增長 21.03%、銷量同比增長 18.53%、總資産、現金儲備均同比增加……
其實,從營收、利潤到銷量,實現任何一個指标的單獨增長,都并不算太難,但就今年以來的行業狀況而言,實現各指标的全面提升,極爲難能可貴。
上半年,價格戰同時席卷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爲了生存下去,大量車企選擇了犧牲利潤保銷量。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車企最終兩樣指标一樣都沒有保住。
通過拆解江淮汽車的财報,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這家立足于安徽的老牌汽車集團正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狂奔,其背後驅力既包括對汽車細分市場走勢的準确判斷與提前卡位,也包括電動化、智能化機遇的深刻洞察與強勢掌握。
商乘銷量雙增,支撐業績全面提升
江汽集團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項興初 發表《以智能領導智能》主題演講
财報顯示,江淮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223.69 億元,同比增長 25.8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55 億元,回歸盈利軌道。
江淮汽車業績增長并非偶然,背後是兩倍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銷量增速。今年 1-6 月,江淮汽車累計産量 28.33 萬輛,同比增長 21.03%,累計銷量 27.88 萬輛,同比增長 18.53%。作爲參照,今年 1-6 月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同比增長 9.8%。
值得注意的是,受購置稅及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出影響,中國乘用車市場 2022 年年底消費透支,導緻今年上半年電動乘用車市場增速放緩,燃油乘用車市場停滞不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上半年汽車銷量 1323.9 萬輛,同比增長 9.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374.7 萬輛,同比增長 44.1%。而剝離新能源汽車後,上半年燃油車銷量同比增長僅爲 0.3%。
作爲一家 " 商乘并舉 " 的大型汽車集團,江淮汽車上半年乘用車共計銷售 16.25 萬輛,同比增長 29.09%,上半年商用車累計銷售 11.63 萬輛,同比增長 6.37%。這份商乘銷量雙增的成績單,含金量相當高。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判斷,當前中國汽車市場處于普及初期向普及後期過渡階段,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新車銷售由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
因此,對于中國車企而言,隻在國内市場 " 内卷 " 并不明智,隻有将目光放在全球才是長期之策。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 214 萬輛,同比增長 75.7%,中國今年有望成爲全球第一出口大國。
在中國汽車出海熱潮中,江淮汽車走在行業前列,鎖定了巨大的海外市場空間。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江淮汽車累計出口 8.92 萬輛,同比增長 82.98%。截至目前,江淮汽車累計出口超 115 萬輛,在多個海外市場斬獲銷售冠軍,足迹已遍布全球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
江淮汽車與騰訊集團智慧出行戰略簽約儀式
随着營收、利潤、銷量表現全面增長,江淮汽車的品牌價值也不斷提升。6 月中旬,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凱度 BrandZ 攜手谷歌發布了《2023 凱度 BrandZ 中國全球化品牌 50 強》榜單,江淮汽車位列中國全球化品牌第 36 位,相較 2022 年上升了 4 個名次,這是江淮汽車連續三年榮登該權威榜單。
多元增長引擎,帶來一流抗風險力
電動化、智能化爲汽車行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也同時伴随着更殘酷的洗牌,其中業務布局薄弱、利潤來源單一的企業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從業務版圖上看,江淮汽車無論在商用車還是在乘用車市場,布局均極爲多元化。
商用車方面,全新悍途實現皮卡全面乘用化、全面智能化和全新共創模式,标配最新研發的智聆 3.0 車聯網系統。駿鈴聚寶盆采用德潤 D2X2 動力和 PS 功率分流插電式強混動系統,油電切換平順,比同級燃油車加速性能提升 35%、省油 30%,滿油滿電續航超 1000 公裏。
乘用車方面,A 級純電動車钇爲 3 搭載江淮钇爲四大解決方案:安全性超高的蜂窩電池、九合一超級電驅、全車中央空調以及五星碰撞安全标準。MUSE 共創智電架構概念車瑞風 RF-M,可實現 L2+ 智能輔助駕駛及前沿智能座艙體驗,基于 RF-M 打造的量産車江淮瑞風 RF8 已亮相發布。未來幾年 , 江淮汽車基于 MUSE 架構陸續推出由四大主力車型構建的産品矩陣 , 實現從家用到商務、從中型到大型、從電混到純電的全面布局。SUV 車型江淮 QX PHEV 純電續航達 110 公裏,綜合續航達 1250 公裏,将于 9 月中旬正式上市。
全新智能電混 MPV ——瑞風 RF8
江淮汽車對布局方向的選擇,頗具戰略眼光,無論是皮卡、A 級純電車,還是混動車、MPV 等,都是增長迅速、潛力較大的優質賽道。
近年來,随着重慶、河北、陝西等越來越多地區解禁或者逐步放寬皮卡進城限制,皮卡市場熱度提升。而随着新能源國補 2022 年底退出,混動車此前相較純電車面臨的補貼劣勢消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插混車型銷量同比增長達 91.1%。
A 級車是銷量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區間,也是燃油車最後的 " 陣地 ",随着技術成熟,如今電動車在 A 級車開始加快替代燃油車。近兩年來,随着 " 二孩 "" 三孩 " 政策落地,中高端 MPV 也已成爲兵家必争之地。
亂象充斥行業,江淮 " 正道 " 狂奔
今年以來,在市場 " 内卷 " 加劇的情況,車企爲了生存,從 " 價格戰 " 到 " 口水戰 " 無所不用其極,行業亂象頻出。
在巨大壓力之下,追求見效快、耗時少的各種短期手段,本來無可厚非。但 " 耍小聰明 " 是每個人都會的技能,這隻能減少車企短期在銷量層面的損失,無法真正支撐企業在優勝劣汰的變革期持續向前,并真正占據優勢生态位。
回顧過去兩年,可以清晰看到的事,作爲國内老牌汽車集團,江淮汽車将精力集中用在品牌塑造和技術創新的 " 正道 " 上。
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江淮汽車研發打造的 DI 平台重新定義純電 A 級車,MUSE 共創智電架構是中國品牌首個 MPV 專屬架構,而高智能、高性能 MIS 智能架構足以定義智能汽車新标準。
全球第二代純電平台—— DI 平台
生産制造環節智能化水平直接關系到車企的成本與效率。在智能化制造層面,江淮汽車還構建 J-MES 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實現智造現場 " 人 - 機 - 料 - 法 - 環 - 測 " 的廣泛互聯和感知,支撐生産過程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
在品牌塑造方面,江淮汽車重整品牌架構 , 聚焦 JAC 并以全新 "JAC" 乘用車形象 , 以智能爲關鍵核心聚焦未來發展。同時,江淮汽車發布新能源乘用車産品品牌——江淮钇爲,全面邁入智能電動時代。
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品牌重塑 , 都離不開充足資金的支撐。财報顯示 , 今年上半年 , 江淮汽車研發費用 8.19 億元 , 同比增長 23.4%。根據規劃,未來五年 , 江淮汽車将引進超 5000 人次的智能領域研發精英 , 累計研發投入将達到 120 億元。
在 " 内卷 " 的時代," 以鄰爲壑 " 行爲越來越常見,而江淮汽車卻展現出無比開放的姿态,與夥伴打造了強大合作生态,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江淮汽車與大衆汽車戰略合作不斷深化,與蔚來累計合作交付超 30 萬台,實現千億産值,除夥伴車企,江淮汽車還有強大的産業鏈朋友圈,包括與中國科大、科大訊飛、華爲等科研機構或科技企業在智能語音、5G、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技術開發及産業化合作。
結語
擁有現在,也提前鎖定了未來。這句話完全可以用來描述江淮汽車的狀态。從長期來看,江淮汽車對智能電動賽道的紮實布局已經全面鋪開,幫助其成功占據了優勢生态位。随着汽車行業轉型勢頭進一步深化,江淮汽車未來還将迎來比當下更驚豔的持續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