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1 月 19 日訊(記者 王涵藝)近日,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 中金公司 ")官網文件顯示,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 相宜本草 ") 已終止上市輔導工作。
自 2012 年開啓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來,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已走了超過十年。
圖片來源:截自中金官網
2012 年,相宜本草首次向證監會提交了 IPO 招股書,計劃募集資金超過 7 億元,但由于與投資方的矛盾,不得不主動放棄 IPO 計劃,這是其在資本市場的首次受挫。
十年後的 2022 年 11 月,相宜本草再次與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爲 A 股上市做準備,但中金公告的發布,意味着相宜本草還是再次選擇了放棄。
對于終止輔導的原因,文件指出:" 相宜本草基于自身戰略發展及未來資本運作規劃考量,與中金公司友好協商後終止輔導工作,雙方已于 2024 年 10 月簽署終止協議。"
盡管相宜本草在後續上市或發展規劃方面,尚未對藍鲸新聞作出具體回應,但從其曆史發展來看,公司曆史上的業績表現、商業模式,以及其内部管理架構,均可能是影響其上市進程的關鍵因素。
相宜本草成立于 2000 年,由出生于醫藥世家的封帥創辦,專注于中草藥護膚品的開發。産品線主要集中在 300 元以下的價格區間。這使得品牌陷入了一個尴尬的境地,既難以在高端市場與國際大牌競争,又在平價市場面臨衆多強勁對手。目前,相宜本草缺少能夠引領市場潮流的爆款産品。
在 2009 至 2011 年間,相宜本草的營收實現了較高增長,分别爲 3.77 億元、7.5 億元和 13.35 億元,淨利潤也穩步上升,達到 5221.52 萬、1.16 億和 1.35 億元,同時保持了 78.65% 至 80.34% 的較高毛利率。
但是,從 2014 年開始,相宜本草受到高層離職、市場風向誤判、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開始出現業績下滑。到了 2015 年,相宜本草的回款額減少到 15 億人民币,相較于 2013 年的高峰 23 億人民币,下降了約 50%。
根據國聯證券披露的歐睿數據,2014 年至 2016 年期間,相宜本草在中國護膚市場的品牌份額排名在第 11 和第 12 位之間波動,落後于自然堂、百雀羚、佰草集、完美等國産護膚品牌。2017 年相宜本草的排名降至第 20 位,并一度從榜單前 20 名中消失,而珀萊雅、韓束等品牌則取代了其位置。
此外,藍鲸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過去 7 次的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中,3 次都提到 " 報告期内公司通過經銷模式的收入占比超過 30%,發行人的客戶中經銷商較多,且空間範圍較爲分散以驗證經銷商收入的真實性工作仍在進行中。"
根據相宜本草 2012 年的招股說明書,自 2000 年成立以來,包括超市賣場在内的 KA 渠道一直是相宜本草的核心銷售渠道,直至公司成立十年後依然依賴這一渠道。截至 2012 年 6 月底,相宜本草已擁有 2898 個直供終端和 4853 個經銷終端,覆蓋全國近 70 個主要城市。
盡管相宜本草當時已經拓展至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但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僅占 15%,未能成爲公司業務的中心。
同時,在進展情況報告中,中金公司也三度提及相宜本草通過線上銷售收入占比超過 30%," 驗證發行人信息系統可靠性及線上銷售收入真實性的工作仍在進行中 "。
值得一提的是,在草本護膚領域,佰草集一直是相宜本草的主要競争對手,但兩者均未能将草本護膚發展成爲中國市場的主流趨勢。
可在 2024 年,佰草集母公司上海家化集團在新任 CEO 林小海上台後,對佰草集品牌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佰草集被重新定位爲集團的第二梯隊品牌,專注于成爲規模賽道中的質價比品牌,重點發展抗老和美白等熱門功效産品。
這一轉變意味着,盡管草本概念仍然是佰草集的品牌核心,但它不再是公司在市場上的主要推廣重點。換句話說,在草本護膚領域,相宜本草似乎是留在原地的那個。
在經曆了多年的市場沉浮和内部挑戰之後,相宜本草似乎在逐漸遠離行業的前沿。這一路的 " 颠沛流離 ",也使得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 " 掉隊 "。
業内專家指出,面對不斷演變的市場需求和日益激烈的競争環境,相宜本草若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定位,尋找新的增長點,改道上市或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