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房子買不起,而是租房更有性價比。"
文 / 巴九靈
加入 " 租房大軍 " 的中年人
2017 年房地産還在高歌猛進的時候,互聯網上出了一篇文章:《35 歲還在北京租房的中年人,是不是很 " 失敗 "?》
文中描述了一群中年北漂,因高房價和嚴格的限售政策而買不起屬于自己的溫暖小窩,不得不拖家帶口,四處租房,他們自嘲甚至被媒體打上 "Loser" 的标簽。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安土重遷的中國社會對 " 家庭 " 的傳統觀念:隻有買了房子,才算真正組建了家庭,才算真正在一方紮根,是一個 " 成功 " 的人。
然而七年過去,中年租房群體的比例和特征又悄然發生了變化。
貝殼研究院發布了一組有趣的數據:2023 年全國 40 座重點城市中,35 歲以上的租客占比超過 35%,相比 2021 年增幅爲 4%-6%;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提高到 45% 和 40%。
小區門口貼滿出租信息
如果算上 30 歲以上群體,中年人占整個租房市場 55% 以上。而通常被認爲是租房 " 主力 " 的 30 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占比持續下降到 45%。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加入了 " 租房大軍 "。
數據還顯示,三居室租賃成交占比達 27.2%,首次超過一居室。而在一線城市,租賃精裝修房源超過 70%,較 2021 年提升近 10%。可見,這波中年人租房比例的增長大都以家庭爲單位,同時注重租房的品質和幸福感。
其中," 賣房換租 " 成了一個顯著的趨勢。
有調查顯示,新的租房家庭可能有自己的房子,不少還是 2018 年後在房價和利率高點 " 上車 " 的。他們把自己房子挂牌出售,然後尋求地段和配套更好的房源。這麽做,無非考慮到兩點:
一是資産貶值的前提下,背房貸的不安全感超過了居無定所的不安全感。
從 2022 年開始,中國房價就開始了陰跌。2023 年的 12 月,一線城市開啓了連續 3 個月的下幅。核心資産的貶值,反映的是宏觀經濟的劇烈波動,它加劇了居民的不安全感,損害了消費信心。身背巨額房貸,一旦失業斷供,對于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滅頂之災。因此降低杠杆率、套取現金更具安全感。
二是租金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2023 年全國重點 50 城住宅租金微跌 0.3%,2024 年上半年跌幅擴大至 0.9%;在過去一年裏,一線城市租金連續下滑,北京和上海的租金分别同比下幅 5.94% 和 5.15%;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 6 月,上海平均租金下降至 2019 年來新低。到了 8 月份,房租收入比(月租金 / 月收入)相比 2022 年下滑 15 個百分比,租客的資金壓力大大減輕,像一套三年前在靜安區租金 12000 元的三居室,如今隻要 8000 元。
很多人回過頭來思考,加杠杆分期買房,總持有成本還是挺驚人的,舉個例子,100 萬元的貸款差不多要付 100 萬元的利息。自己每月爲一套郊區新房還八九千的貸款,轉眼卻發現市區五六千的整租房子面積更大,周邊配套齊全,上班辦事也更方便。與此同時,賣掉房子後把現金存銀行,利息也能補貼大部分房租。
房貸和租金之間 " 利差 " 不斷擴大,成爲了租房客群後移的重要因素。改寫一句流行的話:
不是房子買不起,而是租房更有性價比。
房産中介公司門外的租賃出售信息
租房市場繁榮的基礎
租金持續下降是有依據的。
在房地産行業狂奔的前二十年裏,租房隻能長期作爲房地産市場的附屬品。當房價一直漲,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大都等着賺差價,甚至以前衆多炒房客的房子,常年都是空置的。空置房屋數總量到底有多大,各路專家的估算差異很大,最保守的估計是 6000 萬套到 8000 萬套——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
但是随着宏觀經濟轉向和政策調控,房價開始 " 祛魅 " 和分化,從中期看,房東會 " 以租代售 ",即把大量原本賺差價的空置房投放到租房市場中。
另一個變量是官方的廉租房和保障房,預計在 2025 年其供應量迅速加大,間接的影響是一個城市的租金很難上漲,并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因爲明文規定一年内此類房的租金上漲不得超過 5%。如果供應量足夠大,漲租金就不是普通房東說了算的。
最近,各大銀行還下調了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爲 1.1%,5 年期爲 1.55%,根據《上半年重點 50 城租售比調查》的數據,目前全國租金回報率爲 2.03%。
也就是說,現在買套房子出租,收益要比把錢存到銀行的利息高,甚至高于 1 年期國債利率,略低于 10 年期國債利率的 2.23%。
這是否意味着,随着樓市刺激政策層出不窮,将出現大量的投資者通過買房出租的方式 " 理财 "?雖暫無定論,但租房供應在未來幾年裏保持高位,大概率是跑不了了。換言之,一個房産流動性較差的時代,正在爲租房市場的擴大奠定基礎。
當年日本的租賃市場就是在後泡沫經濟的大環境中崛起的。
1990 年代日本房地産泡沫破裂後,房屋建造下滑明顯,但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房地産占 GDP 的比重卻一路上升,直至次貸危機前的 12%。
房地産再度擴張的背後,是租賃業務的發展。以日本著名開發商三井不動産爲例,泡沫前的工程業務超過 70%。到了 2010 年,該業務掉了 30%,取而代之的是租賃業務。
咨詢者向中介機構咨詢關于日本房産的情況
其他發達國家的房地産市場轉型,也基本上經曆了類似的路徑:泡沫破裂—經濟下滑—人口逐漸流失—房價下滑傳導緻租金下滑—租房市場起勢;接着經濟複蘇—新人口湧入—房價和房租同步上升—租房市場開始繁榮。
我們還發現,一個經曆周期反複調整和市場長期博弈的成熟地産市場,其租房率基本穩定在 1/3。例如,日本家庭租房率長年保持在 36%;美國保持在 31% 至 37%;在英聯邦國家,1/3 的人口選擇租房;在歐盟,荷蘭租房率 31%,法國 35%,奧地利 45%。德國甚至達到 55%,冠絕歐盟,在柏林、漢堡等大城市,80% 的居民傾向租房。
與此同時,專業的機構化管理和運營成爲顯著的特征。
租房市場的完善:保障租客權益
當然,租房市場并非完全以市場規律運行的。
發達國家的租房市場之所以能蓬勃發展,離不開國家的 " 調控 ",強調租客權益大于房東的權益。畢竟租客在市場中屬于弱勢的一方。
在西方語境中," 調控 " 充滿政治色彩,但事實證明,恰恰是擁有世界上調控最嚴的住宅租賃市場的紐約和柏林,跻身于機構投資規模最大、租房率最高的城市。
其基本邏輯是,當充分保障權益,租戶住得滿意,長租或續租的概率就高,可有效減少空置期。
發達國家對于租房市場的監管措施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有三類:立法保護租約、嚴格控制租金和防止 " 惡意 " 漲租。
法國,一名正在查看公寓出租信息的女性
▶▷立法保護租約。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發達國家,租客常常會碰到住了沒多久就被房東單方面解約的情況,導緻居無定所。所以,保護弱勢群體爲理念的基礎上,保護租約,成爲發達國家租房市場的監管核心。
以日本爲例,90% 的租客會選擇 " 普通租約 ",租期通常爲一到兩年,到期後自動續約,其間房東不得以 " 無正當理由 " 解約。而德國、法國等地的租房合同一般是無限期的,房東想單方面解約,條件非常嚴苛,所以經常會看到一租就租十年二十年的 " 釘子戶 "。
▶▷控制租金上限和過快上漲。德國每年會根據地段、房屋狀态等因素,出台一個當地的租金基準價,如果房東的目标租金超過基準價 50%,最嚴重會面臨 10 年監禁。有些 " 聰明 " 的房東會弄隔斷,每個房間單價低但總租金高,那麽對不起,如果總租金超過基準價 20%,同樣會被處以最高 5 萬歐元的罰款。
德國房東想要漲租金,必須滿足租金 15 個月不變,3 年内不得超過 20%,一些嚴格的區域會限制在 15%。2019 年,德國柏林地區曾出現租金一季度大漲 7% 的情況,結果政府直接行政幹預,立法凍結租金水平 5 年。
德國的鄰居——法國,同樣有一套方法。法國政府規定,每年租金隻能漲一次,且根據每季度公布房租參考指數 IRL,即便年年漲,漲幅也極其微小。
提到法國,小巴曾旅居法國多年,對法國的租房制度印象頗深。除了一些在歐洲地區類似的控租金政策,法國還有不少對中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政策和人文關懷,且是 " 真金白銀 " 的投入。
比如,法國有着全歐盟老百姓都羨慕的制度——租房補貼,全稱 " 法國家庭補助基金 ",這筆支出占法國 GDP 的 1.5%。房補能占租金的 1/3 甚至 1/2,補助對象包括失業者、多孩家庭、學生、自雇人士等等,甚至連留學生都能享受,當時小巴租的一居室租金達 600 歐元,但每月能收到 200 多歐元的房補。
法國巴黎典型的 HLM 公寓樓
法國還有一個神奇的 " 冬歇期 " 禁止驅逐令,規定每年 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房東不能驅逐租客,不能斷水斷電,即使房客拖欠房租、房東啓動法律程序也不例外,以讓弱勢群體在冬天可以躲進溫暖的被褥。
總之,租房市場普遍存在的諸如空置現象嚴重、居住體驗差、安全隐患、合同糾紛等問題,基本上在發達國家皆以制度性監管得到解決。當然在中國還有極具特色的 " 租售同權 " 問題,這就涉及複雜的社會改革問題了。
租房時代要來了?
國家支持發展租房市場的政策,幾乎年年有。
近幾年較爲代表性的是 2021 年 7 月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确住房保障體系的頂層設計,強調加快建設保障性租賃房,以及在 2023 年 7 月,央行和銀保監會發布了住房租賃 " 金融 17 條 "。
今年的 8 月 9 日,央行發布了《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引起較大關注,報告罕見地大篇幅提及房地産,并專門讨論未來的租房市場。很多人将其視爲中國将步入後房地産時代的開端,即 " 租房時代 "。
文中有兩句話劃了重點。一句是 " 住房租賃産業是未來房地産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 ",另一句是 " 租金是影響住房價值的核心變量 "。大意是要努力提高租售比(或租金回報率)。
誠然,建立一個繁榮的租房市場,首先是房東有利可圖,願意把房子租出去,即存在一個較高的租售比。
想提高租售比,要麽是買到了更便宜的房子(房價跌得厲害的三四線城市的租售比自然要高許多),要麽是提升物業和服務水平從而吸引願意支付更高租金的租客。
商場外,出租、售房信息
然而在市場化的環境中,不是想提高租售比就能提高的,它隻是房價變低和租金上漲的結果,而非原因。
一個基本規律是,房價是由買得起的 20% 人來決定的,而租金是由買不起房的 80% 人來決定的。所以一個地區的租金,最終取決于大量的流動人口和租客的購買力。
換言之,一個成熟的租房市場,是一面反映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鏡子,包括了商業新業态、完善的法規制度、可觀的勞動收入等維度。
而當租房不僅僅被視爲買房的 " 中轉站 ",也反映着我們這一代人對嘗試打破傳統居住觀念、重塑新的生活方式的積極思考和探索。
居住的自由,正是我們面對人生無限種可能性時的選擇自由。畢竟人生短暫,又何必陷于囹圄。我們呼喚租房時代的到來,本質上是在期待着一個經濟體邁向成熟、自由和包容的時代。
本篇作者 | 徐濤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