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大年,小鵬不滿足國内發展。

2 月 25 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朋友圈表示,今年小鵬已經面向海外進行研發測試,相信在 2026 年,小鵬汽車能夠将圖靈 AI 智駕帶給全球用戶。
就在何小鵬發表言論的第二天,全網悄然開啓了特斯拉 FSD 測試。特斯拉 FSD 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是不是意味着,離全球智駕也不遠了。
中國智駕出海的困難,先看特斯拉
實際上,從 2024 年開始,就有不少車企開始計劃跨國智駕的布局了。
除了小鵬之外,理想和蔚來同樣在國外有過智駕測試。而這三家所走的技術路線,小鵬目前更專注純視覺智駕,理想和蔚來雖然均采用激光雷達智駕路線,但對于算力及雷達數量的需求并不相同。

作爲對比,僅從智駕體系來看,這三家的主要解決方案恰好對應了比亞迪天神之眼的三個方案,也就意味着目前,中國車企觸達的所有智駕方案,均已在國外市場完成過測試。
這意味着,搭載主流智駕體系的中國車企,目前都有能力實現在國外應用。
不過,到底如何才能夠真正實現智駕全球化?其實特斯拉早在去年就給了我們答案。
2024 年春節過後,特斯拉 FSD 入華的消息吵得沸沸揚揚,但時隔整整一年,才得以如願。其中的幾點原因,實際上能夠很好地說明想要将智駕打入其他國家市場,需要面對很大的困難與挑戰。
我們知道,無論是哪家智駕體系,技術方向都已從模塊化的代碼模式轉向端到端,端到端最依賴的就是 AI 大模型,其需要大量的行駛數據,用以訓練模型,從而實現 " 拟人化 " 智駕。
這裏牽扯到了數據安全問題。通過 AI 大模型訓練出來的智駕體系,不僅是需要海量的數據,同時這些數據還需要是高質量數據,才能精準地對模型進行訓練,否則車輛在智駕的過程中将會 " 精神錯亂 ",從而做出奇怪的駕駛舉動,比如無法識别某些物體,或者不遵守交通規則。
而特斯拉 FSD 落地中國最困難的一點,就是海量數據采集之後的安全問題。2021 年,特斯拉曾表示,其在中國建立了數據中心,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國采集的行駛數據會留在中國,以确保數據安全。

解決了此問題後,特斯拉 FSD 才算是打開了進入中國的敲門磚。随後,道路和交規适配問題是特斯拉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從近兩天各大平台對特斯拉 FSD 的直播結果來看,駕駛員對于車輛的接管并不是主要問題,近乎瘋狂的違章違法,才是特斯拉 FSD" 水土不服 " 的真實寫照。
去年,何小鵬曾特意去美國體驗了特斯拉 FSD 最新版本,得出的結論是在美國不錯,但很難解決應對中國大規模兩輪電動車的複雜路況。這點說明了特斯拉 FSD 入華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外的數據訓練成果無法照搬到中國道路上使用。
困難重重,如何出海?
特斯拉 FSD 入華的困難,或許也是中國智駕出海面臨的困難。
還是以數據安全爲例,中國無論是手機還是汽車,隻要數據庫在中國,且保證數據不會私自發送到國外,就可以銷售。但在很多其他國家,個人隐私是民衆非常在意的事,這也與他們的曆史遺留問題相關。
而目前的中國智能新能源車,100% 能夠做到實時監控數據,并不乏将車主數據公之于衆的案例。同時,你的車輛如果授權給親朋好友,在不切換車機賬号的情況下,你的車輛使用信息也随時能被親朋好友看到。在将隐私看得很重的國家,這或許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點。

除了數據之外,中國車企同樣面臨着法規不相通的問題,如何學習全球所有主流用車國家的道路法規,僅這項數據就夠車企消化一陣了。
但是,中國車企目前打造的智駕體系,也并非沒有優勢。其一就是在解決複雜道路的問題上,中國車企的智駕經驗要更足。中國多地貌形态,以及複雜的交通道路情況,堪稱全球之最。也就意味着,在中國訓練出的智駕大數據,要比國外更加豐富和高質量。将中國道路的智駕經驗移植到國外,能更快地适應國外道路。特斯拉就是吃了這個虧,這兩天在中國道路上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對比今年與去年同期中國車企普遍智駕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去年同期,大部分車企還未能擺脫高精地圖的束縛,而今年,幾乎所有布局智駕的車企都能夠實現端到端智駕,輕高精地圖。
也就是說,從技術需求角度,中國車企的智駕俨然成爲全球智駕的風向标,離引領全球智駕的浪潮,僅差法規和數據安全兩方面問題。
寫在最後:去年是智駕走進用戶視野的一年,今年是智駕普及的一年,而 2026 年,或許真會如何小鵬所說,中國的智駕能爲全球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留給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機會,不僅是今年的智駕平權,明年誰能率先實現智駕出海,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