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 …
這也叫吃 " 女性紅利 "?
(G)I-DLE 發了首新歌,《wife》
(就是唱 Queencard 的那個女團)
造型有點難評⬇️
# 網友辣評:五個蔡文姬
歌詞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 歌詞露骨廉價 "
" 真的有被吓到 "
" 這首歌會被打上 19 禁标簽吧?"
直譯版歌詞看上去确實有點媚俗的意味在,
但結合上下文來看,不難解讀出歌裏想表達的諷刺。
會烹饪不意味着要成爲妻子⬇️
會做家務不代表要爲誰服務⬇️
對成爲他人幻想中的 " 完美妻子 " 毫無興趣⬇️
MV 裏的 " 妻子 ",甚至是完全一緻的形象。
五個女團成員,以自身視角對妻子這一身份的解讀,直白地表明對被馴化的抗拒,在女團歌曲中稱得上是比較新鮮的表達。
但也因爲這份表達被罵了 … ⬇️
" 别碰女權 "
" 在吃女性紅利這條路上一去不複返 "
橘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
女性在涉及自身的話題中,居然不能擁有一席之地?
表達的深淺尚且不談,這份權利不應當被抹殺吧 …
有一說一,歌詞裏對被馴化、成爲家務機器、在相夫教子中完全失去自我的反抗,很符合當下流行的婚戀觀:對一切不合時宜都應當立即抽身。
影視劇裏針對這一現象,也曾指出明路。
覺醒,抗拒,出走,遠離。
好似一套自我與困境相碰撞後産生的完美模闆。
代表了一種極其理想化的狀态,仿佛一切困難,在覺醒後都有了化解方式。
隻是現實裏實打實的困境,并非一句簡單的女性主義就能解決,總有太多身不由己。
前幾日,陳朗女士爲離世的丈夫徐曉宏寫了一篇悼文。
在不少人眼中,這篇悼文有些 " 出格 "。
它不似往常那般,以妻子身份去續寫 " 成爲某個人的妻子是一生的榮幸 " 這樣的神話。
而是在悼文中,有溫情的追憶,也有一位妻子憤懑、不甘地訴說。
她的伴侶徐曉宏是一名社會學學者⬇️
癡迷于學術研究⬇️
積極投入有關當代議題的讨論⬇️
外界及友人對他都給出很高的評價⬇️
陳朗認可伴侶的成就、爲人,
也許如常表達悼念,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人,也能爲他證明些什麽。
但陳朗猶豫了。
因爲不甘心。
抛開妻子身份,她還是耶魯大學宗教學研究系博士,哈佛大學神學院神學研究碩士⬇️
也熱衷于哲學和理論,
也能和徐曉宏産生靈魂交流。
隻是在這段關系中,舍棄了自我的那一部分,去成全對方的學術追求。
放棄香港理工大學終身教職的機會,跟随伴侶前往美國,照顧丈夫和年幼的女兒。
爲家庭做出了巨大的奉獻與犧牲。
陳朗也想去追逐自己渴望的東西,但是總得有人管孩子、報稅、理财、做飯 …
伴侶在網上揮斥方遒時,圍繞着她的是照料孩子與日常瑣碎。
在伴侶最春風得意的時候,内心在痛苦地尖叫着,卻不停用愛情說服自己。
一邊是高談闊論的學術人生,
另一邊是真實生活裏的雞零狗碎。
在這般消磨中,分歧越來越大。
彼此之間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重視⬇️
而徐曉宏甚至答應好要爲女兒寫點東西,最後也沒留下些什麽⬇️
悼文發布後,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
原因在于,能在其中清晰地窺見個人價值和親密關系之間平靜又劇烈的撕扯。
而撕扯過後,最終由女性的被迫犧牲來成全。
這種 " 痛感 " 如此熟悉。
但悼文之下,有一條評論卻格外刺眼。
" 她自己要跟去,怪誰。"
看上去家境殷實,有學識作爲支撐,
陳朗比大多數人都有得選。
她清楚自己的困境,有委屈,更有不甘心,
卻還是沉浸在這段關系中,不曾想過出走。
好像萬般苦楚," 離婚 " 二字就能解決,陳朗的所有痛苦完全是自找的。
忽略了愛的重量,也忽略了現實中無形的枷鎖。
在陳朗的叙述裏,徐曉宏是一位女性主義者,體察到她的不甘心,從未将個人成就與她的犧牲劃上等号。
對方全力支持她所從事的事業⬇️
是一個盡自己所能去顧家的丈夫⬇️
他們彼此心意相通,互相幫扶。
隻是在婚姻中,并非隻有 " 愛 " 這個宏大的命題,痛苦、嫉妒、怨念也具象存在着。
更被框定 " 女性以犧牲爲榮,男性以顧家爲恥 " 的結構性壓迫中。
在這樣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幾乎不可能是赢家。
離了婚,就能解決這樣的困境嗎?
不見得。
結構性壓迫依然存在。
樹木希林在第二段婚姻中的處境,也讓人萬般不解。
作爲日本國寶級演員,在影壇中有一定的地位。
參演過《小偷家族》⬇️
《步履不停》⬇️
《日日是好日》等大衆耳熟能詳的作品。
社會地位與個人财力,足以支撐她在婚姻關系中的自由。
樹木希林的第二任丈夫是日本搖滾界老将内田裕也,一次工作場合中,兩個人一見鍾情。
彼時樹木希林在爲自己主演的電視劇配音,
内田裕也前往錄音室串門,
一段感情由此徐徐展開,
4 個月之後二位迅速閃婚。
但這段婚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順利。
内田裕也在日娛,以脾氣火爆著稱,光是因爲打架鬥毆、酗酒這些事,就被警局逮捕過 3 回。
而在婚後,這些不堪落在了樹木希林身上。
家暴、出軌、頻繁不休的争吵,将她幻想中夫妻和睦的生活撕碎,剩下終日的惴惴不安。
" 半夜的時候,酒瓶什麽的一個個就這麽扔過來。"
她語氣裏平靜叙述的,是兩個人拳腳相加的生活。
在女兒降世後,樹木希林選擇了分居。
分居之後,内田裕也頻頻傳出出軌的消息。
即使是這樣一個爛人,樹木希林卻從未想過離婚。
哪怕有過被内田裕也打斷肋骨、兩人拿着拐杖互毆的經曆,但在對方多次申請離婚時,她都一一駁回了。
結婚 45 年,分居 43 年。
這樣的數字聽來,對一個女人而言是殘忍的一生,樹木希林卻咬緊牙關,無論如何也絕不離婚。
40 多年來,常有人問她,明明被這麽粗暴地對待,爲什麽還不選擇離婚。
她卻說:" 丈夫對我來說是值得感謝的存在。"
丈夫不羁又自由,平日裏看着不合群的自己在他身邊,也顯得像個正常人了。
也正是丈夫身上這些令她痛苦的特質,成了滋養她的養分。
才讓她甘心說出:" 其實(在婚姻中)得救的人是我。"
不過提到來世,樹木希林卻說:不要再與内田裕也相識,不願再度愛上他,再次過上狼狽的一生。
荒謬吧?
這樣的經曆放到現在,一定會被冠以 " 嬌妻 " 頭銜,奉上尊重祝福鎖死一套絲滑連招。
媒體人張越在《第一人稱複數》裏,講述了樹木希林的這段過往。
彈幕也是一片不解⬇️
" 果然是深度洗腦,60 女可怕 "
" 我不理解,愛渣男啥呢 "
" 不喜歡歌頌愛混蛋的一生 "
在張越的視角裏,這樣的樹木希林是獨立的。
她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照顧自己,哪怕是得了癌症,也依然堅持工作,從沒有企圖從丈夫身上得到任何的照料和養活。
許多不戀愛、不結婚的女性,本質上是對男性群體的失望,因此選擇泯滅了對男性的情感。
但對樹木希林而言,她眼見着丈夫的不堪,依舊愛着眼前的爛人。
生活雖然痛苦,卻不曾失望過,
要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做到這種程度。
這樣的表述,注定會引起争議。
不見得張越是在鼓吹女性處在不堪的親密關系中選擇隐忍,以犧牲自我的方式求全,以及 " 忠誠 "。
而是欣賞樹木希林的自主權。
她承擔得起這樣的不堪,但也沒有給自己添堵,不順心的時候早早分居,不企圖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可和幫助,活在自己強大的内心裏。
對樹木希林而言,内田裕也或許是另一個不曾舍棄自由天性的自己。
" 爲什麽不離婚 " 是當下面對婚姻難題時最常遇到的問題。
尤其是當女明星們發現伴侶出軌時,
要迅速甩出離婚聲明,
斬斷所有關系脈絡,
立即出走決不回頭,
最好還能伴着前夫的倒黴運自己事業飛升,
才足夠酣暢淋漓。
但這樣的故事,大多隻發生在影視劇中。
在發現老公出軌後,立馬做好财産轉移,扭頭奔向新生活,順便痛打落水狗。
隻是因爲無需面臨現實中舉步維艱的困境,隻需要足夠強大,足夠爽快利落,就能給劇中的女主注入強心劑。
到了現實中,多數是且行且珍惜的包容回應,或是選擇啞口,等着輿論平息的按下不表。
群衆的憤怒也隻能在憋屈的沉默中,變成一記啞炮,落了個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尴尬境地。
難道是這屆女明星真的不行嗎?
在憤怒中,迎着輿論的高潮一刀兩斷,看起來是最優解。
但也忽視了 " 情 " 這個難題,沒有人能保證自己在發覺愛人出軌的當下,能保持百分百的冷靜。
從發現出軌到接受出軌事實,期間要經曆複雜的情感動蕩,惶恐、不甘、痛苦 … 之後才是清醒。
而認清現狀後不願意走出那段關系,還牽連着一層關系、财産、資源的綁定。
更何況離婚不是分手,不是收拾完行李扭頭走人就能結束的事情。
小到與對方父母、朋友的割席,大到财産分割、孩子撫養權的争奪,哪一步都禁不起一時沖動。
在我們的影視作品中,刻闆套路地傳達着所謂女性精英的生活,在高談闊論着女性獨立時,卻忘了回頭看看,要先踏過生活裏的一地雞毛,才能收獲那些淩厲挺拔的生活。
這樣的處境下,很難說 " 離婚 " 還是那把萬能鑰匙。
婚姻是複雜的,擁有出走機會的女性,尚且有難以出走的理由,或出自于愛,出自于利益,出自于無形的壓迫。
更不用提那些難以出走的 " 娜拉 " 們,被婚姻蠶食後,沒有自己構築的經濟基礎,人際脈絡,娜拉出走以後面臨着與社會失去連接的恐懼,鮮少被提及。
面對這樣的掙紮,我們是否還有資格以清醒之名去苛責困境中的人,當下的選擇,也許已經是她們能找到的最優解了。
其中的苦果,已然被品嘗過。
灑脫的人生固然漂亮,但身不由己的苦衷,不該被嘲笑。
最後一句
獨立女性有一萬種樣貌,
她可以不結婚,
也可以早早結婚,
她可能結了 100 次婚,
也可能像樹木希林一樣不管丈夫多渣就是不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