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利用百度文心 · 一格,由 AI 生成的圖片)
盡管 ChatGPT 的爆火讓人工智能(AI)技術再次引發關注,但無論是研究者還是企業,人們對 AI 引發的道德風驗仍保持警惕,對于 AI 是否能成功變革實際業務存有疑慮。
德勤管理咨詢中國近日發布的《2023 技術趨勢》報告顯示,随着 AI 技術産品日益标準化,有 7 成左右(73%)的受訪企業主管看好 AI 技術帶來的業務變革,這意味着有 27% 的業務主管則不同意此看法。報告還指出,有 41% 的技術專家擔心 AI 引發道德風險,47% 的業務主管更關心 AI 透明度問題。
德勤管理咨詢中國合夥人韓光輝對钛媒體 App 等表示,如果想要建立 AI 技術的信任,AI 算法必須具有可見性、可審計性和可解釋性。" 一是它做決策的依據是清晰的,二是它的算法是可以理解的,三是結果可衡量。之前早期 AI 是‘黑盒子’,我們希望未來變成‘玻璃盒子’,從而更好地運用 AI 幫助企業内部管理以及對外客戶服務。"
據悉,德勤管理咨詢每年都會發布技術趨勢預測報告,從全球技術創新中提煉出未來 18 到 24 個月、或将深遠影響企業的重要技術趨勢,而今年是第 14 次發布該預測趨勢指引。
此次德勤管理咨詢發布的《2023 技術趨勢》,主要包括六部分:沉浸式的企業互聯網、AI、多雲環境、數字化人才、去中心化架構和生态、以及核心系統融入新架構。
基于該報告,钛媒體 App 梳理了報告中的關鍵數據和信息以及與德勤管理咨詢高管交流的核心信息:
報告預測,到 2024 年,全球沉漫式互聯網(VR/AR 等)市場規模将達 8000 億美元。到 2026 年,25% 的消費者 (約 21 億)每天至少有 1 小時在沉浸式互聯網中工作、購物,數育、社交及娛樂,而 30% 的企業将推出沉浸式互聯網産品和服務。
報告預計到 2023 年,整個數字遊戲行業收入将超過 2200 億美元,比流媒體、數字音樂和電子書的收入總和還要多。
報告顯示,AI 背後的數據安全非常關鍵。全球 33% 的消費者因公司持有的個人數據被黑客攻擊,而成爲數據洩漏受害者;另一研究表明,在數報安全方面的信用受損後,企業損失了 700 億美元的市值。
報告顯示,目前 85% 的受訪企業正在使用 2 個或更多的雲平台,25% 的企業甚至是用了 5 個以上超雲平台。德勤管理咨詢中國技術戰略與轉型服務領導合夥人劉俊龍對钛媒體 App 表示,多雲(混合雲)會是未來長期存在的現象,也會是一個重要趨勢,中國隻要上雲的企業很多情況都至少是兩朵雲,但它并非是簡單的多雲管平台,而是以服務的通用化和 OpenAPI 技術構建企業内部多雲。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多雲、超雲更多是企業自身能力要求。
對于技術人才短缺難題,韓光輝稱,未來兩年,技術人才短缺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他認爲,應對人才短缺,與其一味競争,不如考慮更豐富的策路,選拔、創造和培養人才。
德勤 xTech 技術趨勢認爲,太空技術、生物技術、神經技術、機器人技術、氣候技術和能源技術這六大技術最終能與 IT 相媲美,有望引發巨大的業務變革。
對于 ChatGPT 技術是否在取代 " 元宇宙 " 概念熱度,韓光輝告訴钛媒體 App,兩個不一樣的技術不存在取代問題。他從技術本身來講," 元宇宙 " 是一個複雜體系,涉及平台、場景、技術、設備的體驗和感受,商業模式和體系建設需要一定時間積累。相對來看,ChatGPT 更聚焦場景和技術領域,能夠快速形成商業模式。
當被問及 ChatGPT 背後算力芯片成本攀高帶來的影響時,劉俊龍表示,在同等算力環境下,除了要考慮成本差距,還要考慮 GPU 芯片算力的網絡互聯、存儲計算成本等。長期來看,中國的算力網絡整體成本會有下降趨勢,當然相比英偉達、亞馬遜 AWS 等海外企業來說有一定劣勢,但長期這一差距會逐漸逼近。
劉俊龍強調,互聯網大廠以及緻力于 AI 模型 / 算法領域深耕的前沿高科技企業最适合做類 ChatGPT 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技術,畢竟如此高昂的算力成本,不一定是所有企業能付得起的。(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