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3 年 2 月 9 日,得到視頻号直播間,何帆進行了題爲《2023 年,你該關注哪些大事?》的主題分享。
分享嘉賓:何帆,著名經濟學家。
初級筆記達人 | 天朗明月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269 篇深度好文:8621 字 | 23 分鍾閱讀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說:
2 月 9 日,在得到直播間,何帆老師分享了,開年時我們需要關注的國内、外 5 件大事,包括:2023 年的經濟發展預測、美聯儲加息、俄烏戰争、疫情的後續走向以及最近大火的 ChatGPT。
如果你了解不多,歡迎閱讀學習;如果有些了解,可以對比、碰撞,甚至參考調整自己的看法。
大家好,跟大家交流開年時需要關注國内、外的 5 件大事,咱們一個個講。
一、2023 年的中國經濟
1.2023 中國經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今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會發生什麽變化?我們要關注兩會。
其實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正在發生比較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從去年底就已經開始在講了:第一次是在二十大,二十大報告是值得大家認真去研讀的;第二次是在二十大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經濟工作的思路又講了一遍;如果還是沒看明白,那第三次就是今年的兩會。所以今年的兩會是非常重要的,屆時大家會看到很多對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
我們先來看,中國經濟現在發生了什麽變化?有一些變化是确定的,有一些不确定。
确定的是中國經濟出現了反彈。
可能你已經有一些體感了,過年回老家,或帶家人出去玩,是不是感覺到人流又回來了?生意也回來了?身邊做旅遊、做餐飲的朋友都摩拳擦掌。中國經濟正在反彈,這是确定無疑的,尤其去年經濟基數較低,所以可以确定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會比較高,經濟增長率到 5% 是很容易的,甚至能夠到 6%。
不确定的是,中國經濟出現的這種反彈,能不能變成持續長時間的反轉,它取決于經濟基本面變化,也取決于經濟政策變化。
我提三個曆史年份,大家可以對照着去看:
第一個曆史年份是 1992 年。1992 年中國經濟從反彈變爲反轉,進入了一個長時間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一直持續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如果在這段時間裏做什麽,都能趕上這個時代的熱潮。
1990 年和 1991 年,是中國經濟灰暗的兩年,直到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曆史河流 " 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彎。所以我們的執政黨有一個特點,叫與時俱進,有時可能會出現,你想不到的重大政策變化,而這種政策變化,可能會讓中國經濟進入到新一輪長期發展。
第二個曆史年份是 2008 年。大家都知道 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國擔心外部的負面沖擊太大,采取了 4 萬億政策,避免中國出現經濟危機。但跟 1992 年相比,2008 年是經濟刺激政策,經濟刺激政策到最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地方隐形債務積累越來越多,銀行壞債、産能過剩等。
第三個曆史年份是 2015 年。中國經濟遇到了沖擊,上半年股市暴跌,下半年資本外逃。2015 年之後,政策調整有了一個新特點——頻率非常快。如果經濟不行就刺激經濟增長,如果經濟形勢好一點,又會采取措施,比如結構性改革,去庫存、去産能、去杠杆等。
理解政策變化有個線索,那就是政府對經濟有兩個目标:一個是要穩定經濟增長,一個是進行結構調整。所以當宏觀經濟比較穩定的時候,就要調一調結構,當經濟下去的時候,調結構就放一放,主要放在刺激經濟增長上。
2. 普通人,如何看懂兩會?
兩會馬上要開了,你可能會感慨:我作爲一個普通人,怎麽從兩會裏看到該注意什麽,該做什麽?我給大家提 3 個建議,從易到難,你可以從這 3 個建議裏找到 3 個角度去看。
① 看兩會的政策報告,看政策的連續性和政策的變化
簡單說,如果你沒有讀過十九大報告,可能就不知道二十大報告是什麽意思。在上一份報告裏面,有一句話講的是要推動某某改革;到了下一份報告,就改成大力推動某某改革。你要把兩份報告聯系起來,才能既看到它的連續性,又看到它微妙的變化。
也就是說,我們要對照政策的連續性去看,等報告出來後好好研讀一下,看看都講了哪些工作?哪些是新增加的?哪些是過去講?可能會有變化,是調子有變化,還是措辭變化?在這種微妙的變化裏面,你其實能悟出很多東西。
② 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代表的組成
比如,代表是分界别的,在我們比較關心的經濟界别裏,你可能會發現一些變化,就是國有企業和來自政府經濟決策部門的代表較多。
比如互聯網行業,你會看到變化也很大。新上任的,跟網絡安全有關系的比較多;還有做 To C 業務的,還有一些是做網絡基礎設施,或者跟電子政務有關。你會發現,互聯網已經從原來的創新行業,正慢慢變成一個基礎設施行業。
另外房地産變化也很大,民營房地産企業家基本上沒有了,這說明房地産行業出現了一個巨大調整。
還有培訓行業,現在都是職業培訓,有一批新生力量正成長起來。
像新能源汽車、光伏、核心技術、芯片等,這些一看就非常明顯,都起來了,制造業的春天已經來了。
你看到這種代表的變化,大概就能猜到,經濟版圖和各個行業都在發生一些變化。接下來也不用我多說,你在哪個行業,你的擇業、求職,甚至做投資,這些變化都會給你提供一些方向。
③ 看經濟決策層成員的風格
這次的兩會有一個看點,就是原來經濟決策的領導班子,因爲年齡原因都已退下,會新上來一批領導班子。爲什麽新上來的領導班子很重要?因爲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除了跟這時候的外部經濟環境有關系外,跟主政官員的背景、思路、個人風格也有關系。
你大概能夠看到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新一屆領導班子幹部年輕化。這有什麽意義?
因爲人的世界觀都是在年輕時形成的,他成長的那個年代,會影響他對世界的看法。如果是 60 後的幹部,基本上是在改革開放那一代成長起來的。
第二個變化,新領導班子成員大部分人工作經曆豐富,尤其是有基層工作經驗。這也是一個看點,爲什麽?
因爲制定經濟政策時,如果隻從教科書、從單純的理念出發,效果不一定好。
我舉一個例子,中國的僵屍企業。
什麽叫僵屍企業?就是靠銀行不斷給貸款才能活下來的企業。
有一段時間,我們說要治理僵屍企業,但我覺得僵屍企業政策沒有特别好的落地。原因很簡單,因爲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宏觀現象。當經濟形勢好時,就沒有那麽多僵屍企業,一旦經濟形勢不好,很多原來經營不錯的企業會受到拖累。
宏觀決策,更重要的,是維持好宏觀經濟穩定,這樣僵屍企業數量就會減少。當年日本就有這樣的經驗,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滿地都是僵屍企業,背後都是僵屍銀行,一旦經濟開始回暖,整個僵屍企業的數量就會顯著下降。所以它不是一個微觀企業經營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宏觀經濟現象。
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個新的看點,就是随着新的領導班子起來,大家要去關注風格上的一些調整,這個調整對未來中國經濟政策會有影響。
3. 經濟變化,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什麽?
中國經濟在 2023 年又活過來了,有一些行業現在是滿血複活。如果說 2022 年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卧倒,那 2023 年我給大家的建議是 " 匍匐前進 "。
怎麽理解呢?
匍匐前進是對整體經濟而言的,如果你看政策更加透徹,就會看到每個行業前進的勢頭,是不一樣的。我跟大家講,制造業的春天已經來了,如果你在專精特新行業、在核心技術的制造業,你要做的不是匍匐前進,而是跑步前進;如果你在餐飲、旅遊行業,那就要搶跑。
我們現在還沒确切判斷出,中國經濟是反彈還是反轉,所以我建議你還是匍匐前進。也就是說,你要做好一些準備預案,無論是供應鏈調整、疫情問題,還是未來新技術的變革,也可能存在一些逆向因素,你要把這些風險都考慮進來,才能更好地布局 2023 年。
二、美聯儲加息
1. 美聯儲加息預示着怎樣的趨勢?
美聯儲,就是美國的央行。美聯儲的貨币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聯邦基金利率實現。它就像一個标杆,它動了之後,很多其他的利率(比如企業借款利率、房地産按揭利率等)都會跟着動,所以它是影響美國經濟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從 2008 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都在幹什麽?采用各種各樣的刺激政策去救市。這裏非常重要的就是貨币政策,把利率不斷降低再降低,一直降到沒有辦法再降,然後采用量化寬松的政策,美聯儲通過買回金融機構資産釋放更多流動性,也就是把錢給市場,市場上的流動性就會提高,他們用這樣的辦法來刺激經濟增長。
但随着市場上的流動性提高,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通貨膨脹。美聯儲的另外一項任務就是穩定通貨膨脹。所以當經濟回暖後,美聯儲就一直在考慮提高利率,并進行縮表。
什麽叫縮表?即縮小資産負債表。在量化寬松政策時,資産負債表的體量會變得越來越大,現在要把資産負債表給縮小,也就是要回到正常狀态。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總的來說,美聯儲曆史上的幾任主席都變得很謹慎,比如從 2014 年就已經開始讨論要不要加息,但一直拖到 2015 年年底才開始加息,因爲當時擔心有外部風險。
你能想起來當時的外部風險是什麽了?就是中國在 2015 年上半年出現的股市暴跌,下半年出現的資本外逃。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别的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會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幸虧是在中國,最後我們有驚無險地度過了。
由于中國經濟的不确定性,加上其他問題,如英國脫歐等,加息這件事被拖後了,但慢慢還是加息了。在一段時間内加息,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美聯儲一直加到新冠疫情爆發,接着又開始刺激經濟增長,在擴張性貨币政策後,美聯儲的利率一下子又跌到最低水平。
這次美聯儲犯了一個錯誤——反應太慢。爲什麽反應慢?因爲原來很長一段時間内,通貨膨脹壓力不大,所以美聯儲覺得,通貨膨脹起來後再慢慢加息也來得及,結果不是。這就有點像即将過完寒假的小學生、中學生,一看馬上就要開學了,才趕緊去做寒假作業。前面一直磨蹭,到結束才開始補作業,自然交上來的作業就有點潦草。
所以 2022 年的時候,美聯儲加息是非常快的。迅速加息會帶來一系列影響,比如美國股市不行,債券市場也不行,其他國家的彙率貶值等等。
彙率是一個跷跷闆,美元升值,你會看到歐元、日元、人民币貶值;當美聯儲加息暫緩,你會看到貨币價格、彙率,包括很多金融産品價格,也都跟着發生了轉變。現在美聯儲加息暫緩,這些價格又開始重新出現調整,美國股市松了一口氣。
美聯儲加息暫緩後會出現什麽變化?現在可以進去抄底嗎?如果每股跌到底,現在進去抄底不是挺好的一個機會嗎?
我覺得不着急,再等等看。爲什麽?因爲跟美聯儲的決策風格有關。
格林斯潘時期(美國第十三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跨越 6 屆美國總統),美聯儲的決策風格是引導市場,它會有一個預期,提前引着市場往一個方向走;但現在變了,現在它是跟随市場。現在美聯儲風格非常清晰,它跟着數據去決策,如果現在的經濟情況沒有發生逆轉,那它的政策還會繼續。
現在美國的經濟情況是什麽?短期來看,經濟很堅挺,就業的數字不錯,消費的數字看起來也不錯,因爲發錢了,所以大家的消費需求挺旺盛的,但是風險還在後頭。
風險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個體收入引發對消費的影響。我們看到水電價格在上漲,雞蛋價格在上漲,到期續簽後房租價格也會上漲。房租是一大塊支出,所以房租價格上漲後就會影響到很多人的消費支出。如果我是房東,你不是有租金嗎?這也意味着你交稅交的更多了,所以也會對收入會帶來影響。
另一方面更微妙的是對企業的影響。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利率都很低。很多企業、金融機構對風險沒有特别大的要求,對風險沒有要求,我們自然對收益也沒有很高要求,所以會大量持有一些利率很低,甚至是零利率的資産。但現在随着利率慢慢開始提高,原來買的那些低利率産品現在看來是賠錢的,所以你的資産負債表受到了影響,這樣也會對企業的投資帶來影響,進而影響資産價格。
所以現在要不要抄底?我的建議是大家還要繼續觀望。
如果開始加息,美聯儲會不會出現變化?我的思路是你要去看數據,如果數據出現了逆轉,比如企業的信心突然不行了,消費者的信心突然逆轉了,那美聯儲就會跟着調。
現在美國學界、市場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爲慢慢就軟着陸了;但也有人認爲,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還是蠻大的。所以,我們從最壞的角度來準備,大家不妨看得更悲觀一些。
2. 我們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如果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出口。我們在前面講 2023 年中國經濟出現反彈,對其他行業來講是好消息,但對出口行業,未必。
今年最差的可能就是出口,除出我們本身競争激烈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國外需求會伴随美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出現下降,進而影響中國的出口。
所以我在這裏提醒大家,如果你是做出口行業的,你要把未來的前景看的更兇險一些。如果形勢好,當然問題不大,可一旦出現問題,你一定要有事先的準備,事先多做一些預案準備。
三、俄烏戰争
1. 俄烏戰争會帶來哪些經濟風險?
從人道主義角度講,戰争是一個悲劇事件,我們都不願意看見戰争;從策略角度講,俄烏戰争可能幫我們緩解了一部分地緣政治風險的壓力。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在旁邊看出了很多門道。
第一個門道是,西方國家之間形成了一個戰略聯盟,同時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因爲我們一向認爲經濟邏輯大于政治邏輯,但這次就不是。在絕大部分曆史時期和絕大部分地方,政治邏輯是高于經濟邏輯的,我們要在政治邏輯下判斷經濟邏輯。
2. 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俄烏戰争影響下,我們看到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這裏頭一環扣一環:比如石油、天然氣的價格提高後,化肥和農藥的價格就會提高;化肥和農藥的價格提高後,農産品的價格就會提高;農産品價格提高又會影響很多地方的社會穩定。
正是由于這種地緣政治風險提高,現在全球供應鏈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放棄效率來确保安全,俄烏戰争使得這個趨勢發生的更快。比如,歐洲的能源自主程度,這個速度就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很多。
3. 對中國有什麽影響?
對我們的影響就是,要去适應這種全球供應鏈的重新調整。其實,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正在提高,而不是下降。而且決定全球供應鏈到底會不會消失的,不是看各國政客,而是看跨國公司。
在華的跨國公司,态度比較微妙。他們不願意離開中國,因爲在這個地方賺錢真的太好賺了,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率要比在東南亞、歐美的投資收益率高很多。但悖論在于,既然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率這麽高,爲什麽不大舉投資?
現在絕大部分在華跨國公司的投資沒有大幅擴張的趨勢,爲什麽?因爲他們在觀望,觀望什麽?觀望地緣政治風險。
地緣政治風險讓我們又進入了一個時間窗口,在未來幾年,你會看到很多原來沒有想到的地緣政治風險,讓我們拭目以待。
4. 我們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如果你是一個做生意的,你該怎麽去做?我的建議是,如果遇到全球供應鏈調整,你就順應潮流去做。其實我們也可以到海外去投資,把中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競争優勢進一步提高。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會看到,中國好多廠子都搬到了東南亞,比如越南。這會不會導緻未來越南會替代中國?其實不用擔心,因爲像這樣的産業鏈轉移,是在形成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區域生産網絡。最後的結果是,這些國家跟中國的聯系會更緊密。離我們很近,而且又在我們的供應鏈上,爲什麽不利用這個機會把企業出海這件事情提前布局?
中國企業出海投資,在很多地方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如果在最壞的情況下,比如遇到封鎖,中國的某些行業也許能夠把壞事變成好事。舉個例子,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實體經濟爆發,正是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條件、相對特殊時期,才激發出實體制造的潛力。
當年要修輪船,一開始差不多要一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一艘船,後來變成了幾個月、幾個星期,最後變成了幾天就能把船做出來。所以這跟我們原來想的不太一樣,在一些外部沖擊下反而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在考慮布局時,首先兼顧效率和安全,不能再像原來一樣隻注重效率,爲了安全,現在需要放棄一些效率,這是你不得不做的平衡和調整;其次,遇到全球化退潮也好,全球供應鏈調整也好,與其回避它不如适應它,靠着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已經相對成熟的經濟體,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很多,能夠被激發出來的潛能非常大。這是國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在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甚至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這是一個除了去看周圍發生的,也要把自己的雷達全部打開,去看世界上發生的特殊的時期。
四、新冠疫情
1. 新冠疫情的未來走向如何?
新冠疫情在别的國家、地區有一個趨勢,那就是新冠疫情長期化。它除了第一波,可能後面會有第二波、第三波,但不會像第一波嚴重。所以該做的防護還是要做好,該踩地點要踩,對于有很多出差工作的要抓緊時間,趕在第二波到來前預先做準備。
是不是新冠疫情長期化,中國經濟就一直起不來了?也不是。經濟是一個挺有意思、很令人無語的一個學科,它會告訴你一些客觀規律,這些客觀規律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好受。
經濟裏有一個規律:當災難過去後,經濟增長的速度會放快。比如印度尼西亞曾爆發過一場海嘯,很多人被卷到海裏,很多社區被摧毀。但事隔幾年後再看會發現,當年海嘯破壞最嚴重的社區,它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
這是爲什麽?
因爲被破壞後就要修新的基礎設施,新的基礎設施的水平、質量會比原來的基礎設施都要更好;那既然修就要有投資,有投資就能拉動就業;年輕一代受到更少的束縛,所以創業更有積極性。
這個現象對我們有什麽啓發?那就是新冠疫情後,新的機會反而藏在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那些行業裏。
舉例,餐飲行業受沖擊很大,可能是最早起來,未來會出現一批新的餐飲行業者,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原來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很多餐飲行業追求規模要大,菜品要高端。在經曆新冠疫情後,真正能夠起來的是一些性價比更高、價錢更低、更貼近平民生活的這些餐飲公司,而不是那些追求高大上的餐飲公司。
比如旅遊行業,在過去幾年也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我身邊現在聽到大家最興奮的就是做旅遊的,包括出國旅遊,可能很快就會起來。
再比如,經曆了新冠疫情,大家對健康、對醫療也變得更感興趣了,所以很多跟運動、健康、醫療有關的公司也都有機會。
這些行業原來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反而現在積蓄的勢能會更大。
2. 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不要掉以輕心,要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盡管有時候防不勝防,但做好防護要比不做防護更好。
第二,要辯證去看,在新冠疫情之後會出現很多填坑的機會,大家需要去關注。
五、ChatGPT
聊一個現在炒得火熱的話題—— ChatGPT(美國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寫論文等任務),我跟 ChatGPT 聊完後,有幾點體會,作爲我的一家之言,跟大家分享。
1.ChatGPT 是什麽?
第一,如果想獲取信息,ChatGPT 的體驗是非常差的。在搜索功能上,它做的是很差的,問一些大陸産品它能給你提供,但稍微冷門一點的知識它就提供不了,所以你要是想用 ChatGPT 搜索信息,就要小心了,因爲它沒有核實事實的功能。
第二,在創作這件事情上,ChatGPT 做的也很一般。我試過讓它學寫一首歌詞,它寫得很好,但是讓它真正有感而發去創作,它其實是創作不了的。
第三,在冗餘交流方面,ChatGPT 的能力非常強大。人類在交流中是有冗餘的。
舉個例子,我們見到朋友的第一句話不是 " 我現在缺錢了,能不能借我 10 萬塊錢 ",對吧?一開始肯定要交流 " 今天的天氣怎麽樣,家裏人怎麽樣 " 等等,這是寒暄的話。這些話都是交流中的冗餘,但是這些冗餘幫我們構建了整個交流體系,我把這種交流中的冗餘叫做 pretending(假裝、自認爲)。
你會看到 ChatGPT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我說 " 寫一個關于《殺死一隻知更鳥》的讀後感 ",ChatGPT 立馬就給你來一篇,這就是爲什麽現在學校老師特别害怕的原因。因爲原來的教學就是 pretending,這種功能非常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我又給 ChatGPT 出了一個題目,我說 " 現在要解雇一個同事,能不能寫一封很溫暖的辭退信?" 它立刻給你生成了一封假情假意的辭退信。你想,很多人力資源部經理幹的事不就是這樣的嗎?大家在交流中需要但又不是那麽嚴格,有一個東西就行了,ChatGPT 它會做得非常好。
由此我得出一個判斷,就是大家低估了 ChatGPT 對我們帶來的影響。
但是大家現在擔心的是 "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替代?" 我覺得 ChatGPT 最後很可能會變成像 word、PPT 一樣,它會變成大家都在用的一個工具。
大家用這個工具來制造交流中的冗餘:你是碼農,會用它來檢查你的編程;你是人力資源部經理,會用它來做招聘工作;你是負責企業的公關,會用它寫公司年報等。
這些都是能查得到、有章可循、特别容易的。最後的結果是什麽?就是在我們的交流中,冗餘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人類有多無聊,ChatGPT 就會有多偉大。而事實是,人類真的是太無聊了,所以技術的力量會變得非常偉大。
2. 我們如何看待這項技術的突破?
現在 ChatGPT 大概相當于 DOS(磁盤操作系統的縮寫,簡單理解就是人給機器下達命令的集合)剛剛出現的時候。它有了這個能力,但很多應用場景還沒有出來,你千萬不要小看它,因爲你不知道最後它會變成什麽,應用在哪些場景裏。
所以,大家需要擔心的不是它會替代某一職業,而是它會不會像互聯網一樣影響到我們的世界,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對世界認知的方式,以及和人類之間交流的方式。
這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我們不需要每天去關心那些特别宏觀的事,我們身邊正在經曆這種技術突破口。這就像當年突然出現了智能手機,或者突然出現了電子郵件一樣,會讓你覺得非常新鮮,但總有一天你會覺得很稀松平常,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它已經改變了你,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社會。
這是我對 ChatGPT 影響的認識:不要擔心它對你工作的影響,要擔心我們未來的世界可能會因爲它的出現而發生變化。
謝謝大家。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