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衆号。盡量保證内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确,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在二戰中,戰鬥機 / 截擊機的航炮一般在 20~30mm 之間,再往上常見的就是 37mm、45mm 甚至 50mm,用于攻擊轟炸機或者坦克。
然而這還不是上限,太平洋的美日航空隊爲了打擊艦船、港口等目标,把口徑超過 70mm 的大炮搬上了雙發轟炸機,十分簡單粗暴。
最爲人熟知的是美軍 B-25G 轟炸機,在機首安裝了一門 75mm 大炮,備彈 21 發,由領航員手動裝填。雖然該炮精度不高,但是破壞極大,隻要被命中的工事、掩體甚至軍艦,都會被撕開一個大口子。
日軍方面的 " 炮艇機 " 就沒有那麽出名了,因爲沒經曆過什麽像樣的戰鬥,它就是 Ki-109 重型截擊機,攜帶一門 75mm 航炮,今天就來介紹這款飛機。
▲裝備了 75mm 航炮的 B-25G" 炮艇機 ",此外還裝備了大量 12.7mm 機槍。
▲日軍的 Ki-109 也裝備了 75mm 大口徑航炮,注意機頭伸出的炮管。
在 1939 年的諾門坎沖突時,數架日軍轟炸機被蘇軍發射的航空火箭彈擊落,日本陸航不清楚蘇軍使用什麽武器,于是将被擊落飛機的殘骸拿回去研究,竟認爲蘇聯人使用了 75mm 大炮。
這個結論雖然十分荒謬,但是阻擋不住日本陸航展開超大口徑航炮的試驗。研究人員把陸軍 88 式 75mm 高射炮該成了重型航炮。顯然輕型戰鬥機無法搭載如此巨大的武器,因此隻能由雙發轟炸機作爲載體。
期間日軍弄清楚了蘇聯人使用的是無煙發射藥對空火箭,但是重型航炮項目已經進行到一半,不能無功而返,因此他們繼續研究了下去。
▲日軍 88 式 75mm 高射炮繪畫。此時一個合适的載體出現了,那就是 Ki-67" 飛龍 " 轟炸機。Ki-67" 飛龍 " 于 1941 年開始研發,是一款雙發中型轟炸機(日軍稱爲重型),1944 年開始服役。
該機采用了兩台三菱 Ha-104 星型 18 缸發動機,起飛時最大功率爲 1900 馬力,6000 米高度時最大速度爲 537km/h,航程達 3800 公裏,可攜帶 1600 公斤炸彈或魚雷。
與其他脆弱的日軍轟炸機不同,Ki-67" 飛龍 " 配備了自封油箱和裝甲,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堪稱日軍最好的中型轟炸機,是搭載 75mm 航炮的不二機選。
▲ Ki-67" 飛龍 " 中型轟炸機,采用了大功率發動機、自封油箱和裝甲,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1944 年 3 月 6 号,大阪兵工廠開始将兩門 88 式 75mm 高射炮改裝爲重型航炮,将原有的高射炮架和俯仰機構去掉後,重新制作了機用炮架,新炮架采用了鉻钼鋼,預計承受 5.3 噸後坐力。
改裝後的大炮被命名爲 Ho-501 航炮,口徑 75mm,全長 3.3 米,總重 740 公斤,備彈 15 發,需要手動裝填,可以采用電擊發,也保留了手動擊發方式。
該炮可以發射對空炮彈,穿甲爆破彈或榴彈,威力很大,但據說發射超過 10 發,飛機就有空中解體的風險。
裝上 Ho-501 航炮的 Ki-67" 飛龍 " 被命名爲 Ki-109,準備作爲重型截擊機攔截 B-29 轟炸機。1944 年 8 月,首架 Ki-109 改裝完畢,分别試驗了火箭助推器和廢氣渦輪增壓,還進行了航炮測試,一切都沒有問題。
▲裝備了 Ho-501 航炮的 Ki-109 重型截擊機。1944 年 10 月,日本陸航訂購了 44 架 Ki-109 重型截擊機,該機全長 18 米,翼展 22.5 米,高 4.8 米,空重 7424 公斤,成員 4 人,最大速度 550km/h,最大航程 2200 公裏,僅有一門機首的 75mm 航炮,沒有自衛機槍。
然而 Ki-109 在實戰中卻表現不佳,首先它的數量很有限,到 1945 年 3 月僅生産了 22 架,裝備了陸軍第 107 飛行戰隊,防護橫濱和東京。
其次 Ki-109 在實戰中僅能飛到 8000~10000 米高度,無法攔截更高的 B-29,即使爬升到了 B-29 的高度,操縱性也急劇惡化,無法進行戰鬥。
1945 年 6 月,唯一裝備 Ki-109 的第 107 飛行戰隊被派到朝鮮半島的大邱,爲往來朝鮮和日本的運輸船護航。然而一個月後,該飛行戰隊就解散了。
▲日軍的設想是用 Ki-109 飛到高空攔截 B-29,憑借威力巨大的 75mm 航炮擊落來襲轟炸機。在日軍的設想中,等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時,可以用 Ki-109 執行攻擊登陸艇的任務。還沒等這個設想實現,日本就挨了兩枚原子彈,天皇光速投降了,美軍也俘虜了數架 Ki-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