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vb 動脈網
衰老,是一個貫穿人類發展的永恒話題,亦是産業與資本追逐的熱點。
比如在去年年初,一則罕見天價融資消息就引爆了創投圈:彼時,才成立 1 年的抗衰老公司 Altos Labs 獲得了 30 億美元天使輪融資,折合人民币近 220 億元,成爲生命科學領域目前最大一筆融資。背後投資方陣容更是豪華,囊括了以色列億萬富豪 Yuri Milner 和世界前首富、亞馬遜公司創始人 Jeff Bezos 等。
市場的熱情就此點燃。根據動脈橙數據庫顯示,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間,抗衰老賽道有超 30 家企業獲得融資,總融資金額逾 250 億元。背後資方包括 Alpha Wave Ventures、博遠資本、丹麓資本、高榕資本、和玉資本、紅杉中國、康橋資本、磐霖資本、賽德思集團、深創投、倚鋒資本、雲鋒基金等一衆知名機構。
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 動脈網制圖
不僅如此,面對抗衰老市場的巨大想象力,谷歌甚至親自下場成立了 California Life,該公司意在基于母公司的雲服務和數據中心,通過數據挖掘有用信息以開展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研究工作。
科技大佬、巨頭企業紛紛入局,再加上上百億的資金湧入,抗衰老的故事究竟講到哪了?
抗衰,一座價值萬億的投資 " 金礦 "
使人延年益壽、青春永駐是抗衰故事裏最引人着迷的一頁。也因此,抗衰成爲了一座價值萬億的投資 " 金礦 "。
" 衰老是生物演化的自然進程,本身不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但延緩衰老具有巨大的社會與商業價值,也被證明切實可行。因此,這些年來圍繞抗衰進行布局的企業越來越多。" 投資人吳丹告訴動脈網,供給端持續湧現的藥物、治療方法等正撐起一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
數據可以佐證。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從 2015 年的 1395 億美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2160 億美元,即折合人民币約 1.56 萬億,且仍在保持較高增速。根據走勢預測,到 2025 年時,全球抗衰老市場規模将突破 3000 億美元,折合人民币超過 2 萬億元。
數據參考:艾媒咨詢 動脈網制圖
那面對抗衰 " 金礦 ",産業界又是如何思考與布局的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的便是什麽在影響衰老。
CB Insights 的報告顯示,與衰老相關的影響因素有 9 個,分别是基因組不穩定、端粒損耗、表觀遺傳改變、蛋白質失活、營養感應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衰老、幹細胞衰竭、細胞間信息交流改變。
與衰老相關的因素 圖片來源:CB Insights
于是,圍繞這 9 個因素,創新企業們結合自身的優勢,紛紛給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動脈網結合行業人士意見,大緻将方案劃分爲 6 大細分方向,一是以幹細胞研究爲代表的再生醫學,二是抗衰護膚産品的研發,三是抗衰老的藥物研發與治療,四是光電類的醫美設備,五是以運動健康爲主的熱量限制與消耗,六是膳食補充劑等其他類。
至此,一個以抗衰爲主題的産業圖譜逐漸浮現出來。
VC/PE 搶瘋了,四大方向引爆抗衰大市場
出手闊綽,是 VC/PE 在抗衰市場投資的真實寫照。
無論是 Altos Labs、維泰瑞隆、至善唯新、Retro Biosciences、Life Biosciences 等拿下數億,甚至數十億的超大額融資,還是芙邁蕾等企業兩年内獲得多輪融資,都在表明投資人對抗衰市場的重視與長期看好。
而回到具體的領域裏,動脈網梳理後發現,在這兩年的融資事件中,以融資金額與融資事件數作爲參考,再生醫學、抗衰護膚、抗衰藥物、光電醫美四大方向熱度最盛。
接下來,我們将具體看這四大方向爲何被資本熱捧。
方向 1:天使拿下 30 億美元的罕見融資,再生幹細胞的魔力在哪?
在抗衰領域,去年一場近 30 億美元的罕見融資讓 Altos Labs 這家 2021 年才建立的初創企業名聲大噪,背後投資方更是雲集了亞馬遜創始人 Jeff Bezos 等世界頂級富豪。
而Altos Labs 所深耕的方向,正是再生幹細胞。
具體來說,Altos Labs 将 " 細胞重編程技術 " 作爲主要研究方向,目的是開發基于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細胞療法,從而恢複細胞健康水平,以逆轉衰老、延長壽命。
如何理解?簡單來說,人體的細胞會經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的一系列過程,從而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而 " 細胞重編程技術 " 的出現,則改變了該規律。
幹細胞的作用示意圖 圖片來源:rsscience 官網
理論上,誘導多能幹細胞與胚胎幹細胞擁有相似的再生能力,可以分化爲成體的所有器官、組織,同時可以規避排異反應。該技術的提出者正是擔任 Altos Labs 科學顧問的山中伸彌,其于 2006 年時通過小白鼠實驗,首次将 " 山中因子 " 轉入小白鼠體細胞中,在編程後得到了一種類似于胚胎幹細胞的細胞類型。基于該向研究,山中伸彌與英國科學家 John Gurdon 共同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此之外,Altos Labs 背後還有 3 位諾獎得主作爲顧問或董事,他們分别是 197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David Baltimore 教授、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Frances Arnold 教授、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Jennifer Doudna 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Altos Labs 的 3 位創始人皆爲産業界的知名人物。其中,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 Hal Barron 曾擔任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的研發總裁兼首席科學家;聯合創始人 Klausner 博士曾任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主席、生物制藥公司 Juno 董事;Bishop 博士曾任生物制藥公司 Juno 和 GRAIL 的首席執行官。
Altos Labs 管理層 圖片來源:Altos Labs 官網
目前,相關研究正在快速跟進,上述技術已經在小鼠模型上起到廣泛的抗衰作用,可以逆轉實驗小鼠多器官中的衰老标志物,達到延長過早衰小鼠模型 32% 的作用。此外,在肝髒中的重編程幹預可以抵消肝功能衰竭,并增強肝髒再生能力。
不過,在項目推進上,Altos Labs 亦表示,公司會在發展初期将重點放在基礎研究上,而不會開啓商業化進程。目前,Altos Labs 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聖地亞哥、英國劍橋設立三個研究所,以及将在日本展開重大合作。
回到行業視角來看,作爲再生醫學中最具潛力的研究領域之一,幹細胞研究爲何如此受到資本關注?其實,除了 Altos Labs 本身創始團隊的大咖光環外,更在于其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幹細胞可以分化和産生特定的細胞和組織,所以理論上可以利用幹細胞來再生失去功能的細胞或組織,因此在疾病治療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就在今年 8 月,與 Altos Labs 同樣專注在再生幹細胞方向的創新企業 Clock.bio 獲得了 400 萬美元融資,後者主要專注在解碼人類細胞中的再生标志物和機制,以建立疾病圖譜和可用于臨床轉化的再生靶點。
團隊上,Clock.bio 的創始人 Mark Kotter 是劍橋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兼神經外科醫生,其重點研究方向是幹細胞和細胞重編程。另外,在完成融資的同時,Clock.bio 宣布 Markus Gst ö ttner 将加入擔任首席執行官,後者曾創立細胞培養肉公司 Meatable。
眼下,Clock.bio 開發了一種衰老模型,可以強制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hiPSC)衰老并觸發其自我修複機制。具體來說,Clock.bio 對這些細胞的大樣本進行 CRISPR 篩選,可以識别與細胞修複有因果關系的候選基因。該模型包括針對 iPSC 的專有衰老幹預措施、再生目标的識别和驗證以及治療先導優先順序和轉化爲臨床應用等。
除上述提到的企業外,Life Biosciences、Retro Biosciences、Rejuvenate Bio、艾凱生物等公司也在開發細胞重編程療法,治療年齡相關疾病,以及延長壽命。
毫無疑問,随着入局者增多,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競争會愈發激烈。
方向 2:護膚抗衰,安全有效的新成分帶來新的市場增長
與幹細胞研究還處在實驗室向産業化逐步過渡的階段不同,護膚抗衰在市場上已經十分成熟。
從銷量上就可一窺。根據《抗衰護膚市場趨勢報告》,天貓平台 2023 年上半年銷售額前 50 的産品中,21 個産品均爲抗衰産品,占比超 40%,足見護膚抗衰受到用戶的追捧熱度之高。
此外,在産品布局上,從煙酰胺到玻尿酸,再到膠原蛋白,各種護膚成分層出不窮,亦撐起了一家又一家上市企業。
" 自然老化、光老化、生物節律紊亂衰老等内外因素都會加速肌膚衰老。所以,如何選擇合适的路徑去幫助用戶抗衰,是新入局企業的機會。" 投資人吳丹表示,新的路徑包括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成分,或者一種新的抗衰理念和整套解決方案等。
以今年 2 月獲千萬級 Pre-A 融資的海創生物爲例,該企業就是從微生态科研護膚理念出發,爲初老、肌膚受損等肌膚微生态失衡提供安全、健康護膚方案,其推出了 "HEPRO-6A" 功效成分,該成分具有抗光老化、抗糖、抗氧、抗炎、抗菌及修護損傷活性,從而發揮抗衰老的功效。"HEPRO-6A" 功效成分已獲得 CIC2022" 創新原料獎 " 及 "InnoCosme Awards 創新配方獎 "。
又比如 2022 年 4 月獲得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的紐龍生物,其專注在蛋白分離填料和生物活性蛋白 / 多肽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此類産品被廣泛應用于蛋白藥物分離純化、診斷試劑以及細胞培養等領域。
2022 年 1 月拿下數百萬元 Pre-A 輪融資的Daslan 黛斯藍則是以鲟魚子醬爲主要原材料,主打 " 魚子醬 " 系列抗衰産品,主要面向 25-35 歲有抗衰需求的用戶群體。據悉,Daslan 黛斯藍正在采用勝肽和進口玻色因作爲功效成分的新産品,以進一步擴大市場。
綜上可見,護膚抗衰市場依然火爆,仍有不少創新企業可以開拓的機會。不過,在快速成長中,産品永遠是企業品牌的口碑保障,如何讓産品做到安全、有效是研發關鍵。
方向 3:光電醫美疾風正勁,藥械聯合是趨勢
在抗衰的項目中,光電類醫美正得到用戶的認可與實實在在的消費。
據新氧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醫美消費者最鍾愛 / 最想嘗試的醫美項目中,47.34% 的調研用戶最鍾愛 / 最想嘗試光電類項目。
背後的原因在于,光學醫美對抗初老的性價比較高:一方面,光學能量源可以兼顧膚色、膚質多種皮膚問題的改善,并且相較射頻、超聲等技術,激光及 IPL 對于淺層皮膚問題的治療效果更突出;另一方面,光學能量源治療價格更低,安全性也更高,不容易對面部造成神經損傷、永久性瘢痕等較爲嚴重的副作用。
正是基于此,越來越多的光電醫美企業獲得資本支持,并走出了自身特色。
比如 8 月剛完成 Pre-A+ 輪融資的芙邁蕾就自主研發出 ForeShine 水光機、皮秒激光治療儀、冷空氣治療儀、長脈沖激光治療儀、強脈沖光治療儀、光聲成像皮膚檢測設備等多款高端醫療設備。其中,旗下 ForeShine 水光機已于今年 2 月正式獲批并順利開啓商業化,在 2023 年 Q2 季度就銷售超百台;核心産品皮秒激光治療儀已完成注冊檢測,實測性能參數完全可對标進口同類産品,即将開啓臨床試驗;冷空氣治療儀也将于近期獲批上市。
今年 6 月完成 B+ 輪融資的雅光醫療推出了 " 水嬰肌 " 系列産品,該類儀器是一款非侵入式無創經皮給藥醫療設備,屬 II 類醫療器械,同時也是獲得 NMPA 注冊證的無創經皮給藥系統。具體來說,其通過在皮膚上施加中頻脈沖,使角質層結構發生暫時性紊亂,産生可逆的 " 電孔道 ",實現藥物導入。施加到細胞上的電場可以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将營養成分滲入真皮層。
不過,目前由于光電醫美設備的可視化系統還不夠成熟,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個性化治療,個體膚質差異不同容易導緻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皮下瘢痕、神經損傷等副作用,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進行後期修複。
因此,術後護理及修複對于光電治療來說非常必要,藥械聯合被臨床認爲是有效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緩解術後即刻不适,提高臨床認可度。
以激光爲例,持續性紅斑是多數激光儀器治療後可以預見的一個結果,紅斑持續時間多在 24-72 小時,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及存在輕度灼燒的不适感。術後通過塗抹特定收縮血管的外用藥物可以有效緩解紅斑持續時間甚至避免紅斑的出現,有利于激光在臨床端的推廣。
另一方面,藥械聯合可以加強療效,提高患者滿意度。經過光電治療後,皮膚屏障被打破,藥物透皮吸收率提高,治療藥物可以直達靶治療層,加強治療效果。
當然,藥械聯合産業化難度高,還尚處早期探索階段。
方向 4:抗衰藥物成研發熱點,新的突破正在發生
在抗衰領域,藥物治療有着巨大潛力。但是,抗衰藥物的研究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尚需臨床試驗充分驗證其可行性。
" 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抗衰老藥物,已經上市的藥物大多是能達到一定的抗氧化等效果。" 投資人吳丹表示,市場亟需直接靶向衰老基因的藥物或修複損傷基因的藥物。
行業正在行動。根據貝殼社的統計,全球當下共有 14 款抗衰相關藥物在研,其中臨床 2 期 1 款、臨床 1 期 1 款、臨床前 7 款、藥物發現 5 款。
全球在研抗衰藥物 圖片來源:貝殼社
從布局的方向來看,雷帕黴素和 Senolytics 兩種藥物比較熱門。比如諾華公司 2014 年就開始研究雷帕黴素對老年人免疫系統的增強作用,後者在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過程中經常被用作免疫抑制劑,以防止排斥反應。
Senolytics 是一種針對衰老細胞的藥物,其通過誘導細胞死亡來摧毀衰老細胞。該藥已經在歐洲獲得了緊急使用授權,并正在進行全球性的研究和試驗。目前還沒有關于 Senolytics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充分數據,因此需要患者在使用前仔細考慮風險和收益。
除此之外,目前還有一些其他的抗衰藥物正在研究和開發中。例如,一些藥物可以通過調節基因表達、促進新陳代謝等方式來延緩衰老進程;還有一些藥物還可以通過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應等方式來減緩衰老帶來的負面影響。
" 抗衰目前仍然是一個‘真需求’和‘僞需求’同時存在的領域,我們看這一塊的第一出發點是剖析技術和企業解決的是否是這一領域中的真需求。" 一家專注醫美領域的機構合夥人告訴動脈網,抗衰藥物當下紛繁複雜,所以一定要認真關注産品的壁壘,包括技路線本身和拿證情況。
無盡的前沿:抗衰研究的新可能與挑戰
在抗衰這一前沿領域,新的技術突破正爲行業帶來更多可能。
以今年大火的 AI 爲例,其就在加速與抗衰藥物研發的結合。要知道,抗衰藥物研發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 AI 可以通過虛拟篩選、分子模拟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加快藥物研發過程。
例如谷歌旗下的抗衰公司 Calico就借助母公司的雲服務和數據中心,開展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的研究工作,從數據中挖掘出研究所需的有用信息對抗人類衰老。去年 9 月,Calico Life Sciences 聯合英國生物銀行搭建了疾病成像系統,對 6 萬名項目參與者的病理成像進行掃描。使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中晚年主要慢性病的發病生理軌迹,探索疾病在個體中發生的機制。
又比如 2022 年 3 月獲得近千萬美元的Metanovas Biotech就将 AI 與生命科學相結合,利用深度學習、知識圖譜、多組學分析來理解複雜的生物網絡,破譯複雜的疾病機制,通過調節疾病網絡的機制進行抗衰等産品的開發。據悉,Metanovas Biotech 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共同展開的 NAD+ 有關的抗衰老研究項目在體外實驗獲得初步驗證,AI 預測驗證成功率遠超傳統濕實驗系統性篩選水平。
2022 年 2 月獲得天使輪融資的Regenerative Bio已打造全球首個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衰物質篩選平台 PASS,可在藥物遞送、藥物制劑、成分配比等方面提升可商業化抗衰産品的有效性及穩定性,顯著提升産品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在今年 9 月,Regenerative Bio 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 RevOrganTM 抗衰物質發現平台,這也是以人工智能超算技術進行針對性的高内涵篩選實驗爲主導的抗衰物質篩選平台。
不難發現,新技術的融合正在加速抗衰研究邁出更大一步。不過,抗衰研究持續發展的同時,亦伴随着大量的争議和讨論。
首先,一旦未來抗衰老的技術和産品能大幅延長人類壽命,就很有可能會導緻人口結構的變化,進而影響人口與資源的匹配情況。
其次,如果隻有少數富裕人群能夠負擔得起昂貴的抗衰治療和産品,可能會加劇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現象,造成社會不公。
所以在前沿技術的探索上,如何保持技術發展與倫理建設、制度約束相結合亦考驗着參與各方。
正如範内瓦•布什在《科學:無盡的前沿》一書中寫到的那樣:科學的道路是漫長的、孤寂的,多少代人孜孜不倦地努力,才發現一點點真理。
而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遞的交接棒中,抗衰的研究與産業化必會講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延年益壽、青春永駐不再是人們的野望,而是終将照進現實的一道光。